夏日回忆——蒲扇

淼易暖

<p class="ql-block">  转眼间,一年又快走过一半。</p><p class="ql-block"> 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蛙噪蝉鸣,总想用凉水把肚子灌饱的夏日。</p><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所有季节中,我最喜欢夏天。不仅夏天有长长的暑假,还可以穿最少的衣服、受最少的约束,小时候一条裤衩就可以四处晃悠,上树下河、摸鱼捕蝉。</p> “扇子扇凉风,日夜在手中,要想问我借,请到腊月冬”,这是六、七十年代我小时候流传在乡间的童谣,初始时不解深意,成年后才知扇子是那时夏季唯一的解暑工具,别说空调冰箱,连电风扇都是稀罕物价,驱蚊避暑不可或缺,万万不能轻易丢失或外借的。<br>  每到夏季将至,爷爷便会从集市里买回几把新的蒲扇,用毛笔蘸上墨汁在扇面以小字写上家里人的名字,然后点燃煤油灯将名字和周边部分熏黑,冷却后再用湿抹布把墨汁擦掉,名字便以蒲叶本色在一片黑色中显现出来,相当于是拓出来的吧。现代年轻人可能不理解怎么写个名字还要搞这么复杂?一是因为蒲叶上光滑滑的,墨汁写的字很容易擦掉等于没写;二是家家户户的扇子都一个模样,只有写上字才不会混淆;三是如不慎丢失,捡到者一看就知是谁家的便于归还。<br> 夏天的日头,最不懂含蓄,火辣辣、明晃晃地射下来,把什么都嗮得滚烫烫的,还好有绿树葱郁,洒下满地浓阴。农活都得在太阳出山前或下山后抓紧干完,中午前后稍微动动是汗流浃背,喘不上气来,这时候唯有手拿大蒲扇,在树荫底下或弄堂口,借着自然风再呱嗒呱嗒一顿扇,才感觉有些许凉意,通体舒畅,简直是救人一命啊。 那时夏天的晚上,农村人一般都在户外乘凉,晚饭后躺在搬到门口的长条桌上,还能看到满天繁星。在父亲的指点下,我能分辨出常见的北斗星、北极星,偶尔见一道流星灿烂划过,转瞬即逝。印象中还常见在漫天星斗中有一颗星会慢慢移动,父亲告诉我那是人造卫星,当时觉得非常神奇,便问东问西,父亲自然答不上来,就用蒲扇拍我屁股赶我回屋睡觉。现在想想,人造卫星应该不会反光发亮的,怎么可能看见,大概率应该是夜行的飞机吧。<br>  回屋睡觉的条件一般是要父亲讲个故事,于是反复听了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大闹天宫等神话故事,小孩子喜欢乱跑,父亲便用一些鬼啊怪啊的故事吓得我紧挨着大人不敢乱动,似乎周边的黑暗中都埋伏着妖魔。夜渐深慢慢睡意来袭,在奶奶大蒲扇的轻轻拍打声中渐入梦乡,早上醒来,已是在家中的床上,也不知何时父亲将我抱至屋里。<br> 当我长到满场飞奔的年岁,蒲扇有了新的用场。场头的萤火虫一闪一闪在低空里飞舞。凌空抓萤火虫谁都没这个能耐,手中有了神器——蒲扇,看见萤火虫,用蒲扇一扑,萤火虫扑的坠地,捡起来放进透明玻璃瓶中,也想学古人“囊萤照读”的故事,可那点亮光其实根本不足以照读,但仍乐此不彼。 粗陋的蒲扇,妈妈却很珍惜。她用布条为蒲扇缝了包边,密匝匝的针脚走了一圈,这样就不会像济公的扇子一样容易分叉,一把蒲扇于是能用上好多年。而且蒲扇里存放着年岁的记忆,仿佛有了凉风的积淀,有了情感的浸润,扇出来的风更加凉爽。<br>  民间朴实的日子里蒲扇功不可没,可以扇风、可以遮阳、可以生火、可以挠痒、可以驱蚊、可以赶蝇,也可以作为泥地上的坐垫。那些拿惯了蒲扇的手,一离开蒲扇就空落落的,不紧不慢摇晃几下蒲扇,感觉日子都轻快许多。<br> <p class="ql-block">  那些关于蒲扇的慢时光和记忆已经如一祯画面,珍藏在乡愁深处。喜欢夏天,一直以为是喜欢他如火的热情和赤忱的坦荡,经历了数十年岁月的洗礼和沉淀,现在才明白,原来是喜欢他原始的纯朴和如风的自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