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

跟我一起讲乡村班级管理小故事

<p class="ql-block">理想的德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近年来,一些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之中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span></p><p class="ql-block">从许多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德育重要性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智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提到:“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span></p> <p class="ql-block">据《周礼·地官》记载,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已有六艺之教;其后,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到宋代程朱理学兴起,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这种智育总是和封建伦理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在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教育中,以语法、修辞、逻辑(或辩证法)以及算术、天文、几何、音乐等作为奴隶主学校的智育内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悟道: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体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体育具有培养人、滋养人的功能,体育可以锻造人的体魄、改变人的气质、塑造人的品格、端正人的灵魂。在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过程中,学校体育更要体现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通过体育运动来增进友谊友爱、加强合作团结,追求勇敢拼搏,崇尚集体主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操。</p><p class="ql-block">体育对德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体育运动中,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他人之间必然产生过多的人际交往与联系,这些联系必然会对人们的意志情感、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理想的体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格;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美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span></p> <p class="ql-block">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span>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p><p class="ql-block">“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刚刚摆脱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状态而进入古代文明的西周奴隶制社会,便有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p><p class="ql-block">春秋末期的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自然美育</span>”,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理想的美育,应该是“<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生命美育</span>”,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理想的美育,应该是“<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生活美育</span>”,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理想的美育,应该是“<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艺术美育</span>”,应该引导和教有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理想的美育,应该是“<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立体美育</span>”,应该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理想的美育,应该是“<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示范美育</span>”,紧紧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理想的美育,应该是“<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精神美育</span>”,应该注重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创造美育</span>”,应该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劳育</p><p class="ql-block">劳育,即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p><p class="ql-block">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劳育,应该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喜悦;理想的劳育,应该鼓励和教育学生从学会自我服务入手,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理想的劳育,应该注重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引导学生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理想的劳育,应该注重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在劳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形成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莫定基础;理想的劳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年龄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课程和行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计划、工作、社交等“关键能力”。</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学校</p><p class="ql-block">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因此,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教育目标,领导必须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运用和掌握实现科学管理的策略及方法。这必须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不同的程度的专题研究,使之实现教育科研成为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理想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教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心中的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心中的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我心中的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心中的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p><p class="ql-block">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已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p><p class="ql-block">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校长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校长综合管理全校的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span></p> <p class="ql-block">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新学制将学校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等几个等级,但“小学堂”和“中学堂”之间界定较模糊,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才得以明朗,并逐步分化为初中和高中,学堂的行政负责人称 "总理" 或 "监督"。</p><p class="ql-block">1912年学堂改为学校,学校行政负责人改称校长,沿用至今。如今,世界各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皆设置校长。一般地说,各国对校长的共同要求是:必须懂得学校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并受过专门的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或培训;应具备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能力;要有相当的教学、教育和管理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思想品德修养好,在教师中有一定威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镜和自己生命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学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至千人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臧否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具有独立性与独特性。</p><p class="ql-block">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能性,在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有些不同的发展任务,要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能力与才能。</p><p class="ql-block">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p><p class="ql-block">学生在社会占主导地位学生学业有成时将走进社会;学生的学习氛围,与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学生,应该是品德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理想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理想的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理想的父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有句话说“最优秀的父母毫无例外都是孩子的朋友。首先是朋友,然后才是家长”</span></p> <p class="ql-block">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说,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两个可爱的守护天使,一直默默地为他们守护着的孩子遮风挡雨,不求回报。他们的翅膀不是用来飞翔,仅仅是用来遮挡风霜,因为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直至孩子离开了他们的羽翼,他们的翅膀已经僵住了,无法再收起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道:</span>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理想的父母是永远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语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拜读过朱永新老师《新教育之梦》后,我感受到了朱教授对教育理想的一片赤诚之心,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理想的新教育。“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p><p class="ql-block"> 追梦乡村教育的人</p>

理想

学生

美育

应该

教育

教师

学校

劳动

培养

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