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的《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这部书,是英语文学经典著作中排名很前的作品。过去我曾经试着读过,太长了(约九百页),又是比较困难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语,没能读完。现在时间充裕了,又一次挑战这部书。花了快一个月,读完了。放下书,觉得有点成就感。这类经典的著作,努力读完了,总是很有收获的。</p><p class="ql-block">这部长篇,原是分为八个系列发表,时间是1871至1872年。篇幅长,人物众多。书的副标题是“一个边省生活研究。” 米德尔马契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小城镇的名字。书的内容就是这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共有四条比较明显的线索,几组相对集中描述的人物。我就按这几组人物来写下我的读书体会吧。</p> <p class="ql-block">多罗西小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书的第一个系列的标题是“布鲁克小姐(Miss Brooke)”。 多罗西·布鲁克(Dorothea Brooke)小姐在小说中登场时是个19岁的女孩。因为父母双亡,她与妹妹(Celia)一起寄居在伯伯家中。多罗西聪慧,善良又美丽。她心高志远,跟一般女孩不一样,不喜欢衣服首饰,却热衷社会公益,帮助穷人,追求理想,奉献等。开头读时,觉得她有点追求圣女式的人生,天真纯洁,极端理想化。那时追求她的小伙子条件很不错,她却看不上。偏偏喜欢一个大她27岁的学究式的牧师卡叔朋( Casaubon)。关于择偶,伯伯与她有一番交谈。伯伯说也许在我们家的血脉中,就是喜欢追求学问与理想。男性如此,女孩结果也一样。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不喜欢其他年轻人,却看上一个又老又病的学究,你想去帮忙他做研究,这样去奉献,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在众人一片唏嘘中,多罗西嫁给了卡叔朋。</p><p class="ql-block">我读这一段书,想了不少。邻里四舍的议论,也各有道理。有人说,卡叔朋都一脚踏进坟墓了,还娶多罗西这么年轻的女孩。也有人说,多罗西涉世不深,哪能知道卡叔朋这么做的自私盘算。结果,事情的发展是很悲哀的。表面上,卡叔朋是在做仿佛高深的学术研究,实际上不过是落伍过气的事情。连卡叔朋自己也清楚只是维持他作为学者的门面,实际上根本没什么意义。婚姻关系中,他根本就不尊重多罗西。他们新婚后去罗马,卡叔朋自己整天泡在梵蒂冈的资料室,丢下多罗西不管。可怜的多罗西在人生地不熟的罗马,被丈夫忽略冷淡,几近抛弃。还在那里拼命反省,是不是自己太顾及个人感受,过于矫情了。</p><p class="ql-block">在讨论几部最杰出的英语文学作品时,人们常常会说简·奥斯丁的作品多是联姻前的浪漫追求。而艾略特的书更多的是结婚后的挣扎状况,著名作家Virginia Woolf说这部书是少有的给成年人写的书。读完书后我非常理解赞同这样的评论。</p> <p class="ql-block">多罗西毕竟太年轻,识人有限。她仅仅看到了表面上卡叔朋是个学者,没有看到表象后面的更深层的人品的狭隘自私。在罗马的新婚一个月,多罗西才第一次意识到,这场婚姻可能是个错误。根本就没有她幻想的那种夫妻共同奋斗,相互扶持的生活。卡叔朋只在乎他自己,而且是个极度虚伪的人。在罗马寂寞的日子里,卡叔朋的表弟威尔(Will Ladislaw)来探望他们。威尔很了解他的表兄,起初还纳闷怎么会有女孩愿意嫁给他那种人。在罗马看了他们的生活,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可怜的多罗西是太幼稚,太理想化了。威尔看到了多罗西的纯洁与愿意献身的品格,觉得表兄对妻子太不公了。在一次单独交谈中,威尔就很坦诚地告诉了多罗西关于卡叔朋学术研究的实际状况。多罗西在心里有了疑问,开始更客观公正地思考卡叔朋这个人。卡叔朋是敏感多虑的,几乎是立刻就起了疑心,他禁止威尔来探访他们家。</p><p class="ql-block">从罗马回到英国的家中,卡叔朋心脏病突发。医生告诉他们需要静养,不然很可能突然死亡。这一段时间,多罗西一直处在卡叔朋的冷暴力之下。但多罗西心地善良,根本不愿把人往坏处想,还是全身心伺候丈夫,希望他身体能转好,继续做研究。但卡叔朋狭隘妒忌心重,他清楚自己来日不多,悄悄留下遗嘱。其中写道:“若多罗西再婚嫁给威尔,将失去所有遗产继承权。” </p><p class="ql-block">一年多后,卡叔朋又一次发病,辞世走了。他生命最后一段日子的描述,读了让人很伤感。卡叔朋与多罗西的生活,我读到的就是卡叔朋不断地指责多罗西,而多罗西忍气吞声,也一直在责备自己做的不够。读者的角度来看,卡叔朋是小肚鸡肠的人,要求妻子任何事情都要服从,根本没有独立的地位。而多罗西还是幼稚善良,被骂被训都只是检讨自己,整天以泪洗面,还不敢去想卡叔朋有什么错。唉,真很可怜。这种婚姻状况,就是单方面的霸凌,多罗西也实在太年轻单纯了。幸而还不是太长时间,不然多罗西真地就有可能被完全摧残了。老天有眼,卡叔朋走了,多罗西也解脱了。这时,她才21岁。</p> <p class="ql-block">图:卡叔朋</p> <p class="ql-block">后来亲戚们知道了遗嘱的内容。觉得卡叔朋实在太没有绅士风范,临死还要给妻子栓一个镣铐。那时多罗西与威尔根本就没有什么情感关系,这样卑劣的遗嘱,让邻居们以为是多罗西出了差错,笼罩了一重很不光彩的名声。唉,让人感叹。后来多罗西在妹妹家住了三个月,才逐渐从这场打击中恢复了正常的思维。慢慢意识到卡叔朋远没有她原先想象得那么高尚,只不过是一个丑陋的灵魂。多罗西在整理房子时,看到了卡叔朋每天让她抄写的本子。她写下了觉悟的感受,“终于无需屈服于你,把生命耗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了。” 她合上了本子,再也不必去抄写卡叔朋的手稿了。一场悲剧的婚姻,让她成长了。一路读来,几番为多罗西感叹。一个如此纯洁奉献的女孩,受到那么不公的待遇,实在太冤屈了。幸而她最终是明白过来了。她的人生后续部分就很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李德盖特(Lydgate) 医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李德盖特是出自显赫家世,但实际并没有太多财富的新科医生。他来到这一偏远小市,想专心行医,悬壶救世。他受过良好训练,接受了许多新式的医疗教育。来到新地方,施展新方法,成功救治几个病患,在当地很快就有了好评,打开了局面。</p><p class="ql-block">米德尔马契市长的女儿罗莎蒙德(Rosamond Vincy) 在本地是第一美女,会唱歌弹琴,是本地小伙子们羡慕追求的对象。但她心高,不肯嫁本地人。看到新来的医生,又听说他显赫的家世,动了心思追求。被罗莎蒙德一追,几个因素一叠加。这郎才女貌的婚姻就促成了。</p><p class="ql-block">罗莎蒙德肤浅虚荣。成天想的就是怎么穿得漂亮,享受荣华富贵。李德盖特一个新来的年青医生,收入不高。其实没有能力支撑这样一个妻子的消费。罗莎蒙德要住大房子,要雇佣三个仆人,两辆马车等等。不到一年,李德盖特就债台高筑,陷入危机了。当债主们要到家里来讨债时,李德盖特对妻子说了实情。结果罗莎蒙德无法理解,认为你们家就不能出点钱帮忙吗?她拒绝降低生活水准,不肯妥协搬出大房子。私底下,她悄悄给李德盖特叔伯家写信,希望他们出一千英镑解救危机。结果让李德在亲人面前颜面尽失。她同时也回娘家借钱。但她父亲不是富翁,实在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当李德盖特请中介把大房子租出去时,背后罗莎蒙德立马就找中介停止寻租。夫妻两人完全是不同的生活观念,不同的做法。一年多前,意气风发的年轻医生,现在被这个虚荣的小太太搞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p> <p class="ql-block">这类事情,其实相当常见。一个男人如果找了这种只会挥霍消费的漂亮女人,又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大概率就过得悲催了。书中李德盖特夫妇几次冲突的场景,读来觉得很可悲。几次李德盖特想控制家庭开销,都被罗莎蒙德推翻。每次吵架的结果,都是丈夫认错,因为无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收入养家。这个愚蠢的女人,凭着她的美貌,娇蛮与任性,牢牢地掌握控制住了李德盖特,逼着他挣钱,逼着他慢慢地走向了庸俗。读这些真很难受。老话说娶妻当娶德不娶色。但很多男人就是做不到,他们是被女色绑架了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书仅仅停留在这对夫妇的家庭争吵,那只是很一般的故事。更打动人的是另一个线索带来的波澜。</p><p class="ql-block">银行家布尔斯罗德(Bulstrode)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布尔斯罗德(简称布斯)是这地方的头面人物。有钱有权威。李德盖特四处借钱无望时,最后求助了银行家。但布斯很冷酷,不肯借钱,告诉他宣告破产来解脱债务。</p> <p class="ql-block">这时,另一件事发生了。布斯年轻时曾娶过一个富有的寡妇。那个寡妇有个关系恶化平素不来往的女儿。寡妇临终希望把财产分一部分给女儿。但布斯隐瞒妨碍了寡妇与女儿的联系,一个人独吞了寡妇的全部遗产。大部分人不知道寡妇女儿的存在,因为她们平常确实没有来往。但还是有一个知情者莱弗斯(Raffles)。此人原去美国发展,后来不顺利,又返回英国。他自己酗酒堕落,缺钱时想到布斯,就来敲诈勒索。布斯已经六十多岁了,在本地名望也高,日子非常舒适。此时遇到这样的敲诈者,很不自在。就出封口费打发他走。不料这酒鬼把钱挥霍完了,醉醺醺地又来到米德尔马契。当时他酒醉晕倒,仆人就赶紧请了医生李德盖特。布斯担心酒鬼昏迷中吐露真言,医生听到了会坏事,此时就同意借给医生一千英镑。李德医生上次借钱未得,欠债困境尚未解脱。此时能得到贷款非常高兴。也没有深究此事背后有什么其它动机。</p><p class="ql-block">酒鬼三天后死去了。医生诊疗时也没有听到什么不寻常的话语。但酒鬼在这之前就已经在街上把话散开了。人们都知道了。布斯在市政厅的会议上,受到了谴责。人们觉得他的品行已经不配占据市政席位。当时布斯震惊,几乎要晕倒。李德医生站起来把他搀扶回家。</p> <p class="ql-block">这一场闹剧,写得非常有看头。布斯让人厌恶。没有人会同情他。但他的妻子却是个贤惠之人。她没有选择离开。她与丈夫交流的那一幕异常感人。她穿着丧服去服侍生病的丈夫,握着丈夫的手,低下头垂泪,什么也没有问。但丈夫明白她全部知道了。她默默地散财赎罪,始终都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在她那里,也许罪人亦是可以救赎的。那的确是不寻常妻子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说到李德医生,因为收了布斯的一千英镑,大家都以为是一种贿赂。常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李德医生的这一笔贷款,实在是名声太臭。普遍猜测是李德医生听到了酒鬼的话,拿了人家的钱,替布斯掩饰打埋伏。但实际上李德医生从酒鬼那里什么都没有听到。布斯心里倒是确有这样的小算盘,不然他不会突然答应借出那么大一笔钱。唉,读李德医生在野外一个人撕心裂肺,捶胸顿足地吼叫那一场,真地同情他。娶了一个那样的妻子,欠了一屁股债。无奈中借了一笔贷款,又沾上一个不干净的人。名声臭了,还怎么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唉,他甚至还不如布斯,有一个贤妻一起度过耻辱的岁月。罗莎蒙德根本就不会理解体谅他的难处。</p> <p class="ql-block">杰出的作品总是有那种震撼人的力量。故事的情节抓住了读者的心,人的心理活动描述的真实动人。当李德医生走投无路时,多罗西出面了。 多罗西不相信街坊上的传言。她亡夫生前是由李德医生诊疗的,她与医生打过交道,相信他的人品。于是,在事发不久之后,他们有过一次长谈。李德医生第一次向外人倾吐了自己的事情。布斯事件上李德医生确实不知情,完全不是接受贿赂替布斯隐瞒。可怜他自己的妻子都不相信他。唉。</p><p class="ql-block">最后,善良的多罗西出了一千英镑帮李德医生偿还布斯的贷款。还到他家去向罗莎蒙德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罗莎蒙德再怎么愚蠢糊涂,多罗西的话还是听明白了。李德医生并没有下贱到接受贿赂,只是不幸地卷进去了。不过,李德医生在此地也无法长待了。他们家搬去了伦敦。后来他年仅50岁就去世了。这一辈子娶了那样的妻子,他怎么也不可能轻松度日的。</p> <p class="ql-block">其实书中还有另一条也是很棒的故事线索。后来多罗西放弃遗产,嫁人生子的故事也相当有意思。我实在是感到拖得太长,必须打住了。这部书篇幅长,人物多,内容广,确实是一个边省地区社会形态的综合研究。大部分是一般普通人的柴米油盐家务事,汇总起来便成了耐人寻味的社会众生相。我仅是挑了几点感触最深的地方,记下我的读书体会。另外BBC还有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系列片,也还不错。不过,还是读原著最能领会欣赏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书的故事场景与人物语言都非常精彩,许多段落让人回味很久。我这里就试着把书的最后一段翻译在此做结尾吧。“人世间的美好常常并不依存于历史性的事件。你我的生活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大概一半是由于众多默默无闻的人们都过着忠实于信仰的生活,然后安息于无人问津的坟墓吧。“</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