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难忘的军营岁月》(2)

京东柠檬

<p class="ql-block">图片左一:原129师387团三营七连二班中共党员李国强,1982年入师教导大队集训,1983年任七连二班长,1984年任团部文化辅导员。</p><p class="ql-block">图片左二:三营七连一排代理排长兼一班班长、中共党员、三等功臣贺强国(中)(当兵第四年时的职务)及战友们。1981年10月27日,我们同坐一辆火车参军,同一天抵达军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照片是1982年8月1日,三营李国强、贺强国等战友参加43军全军现场会列队比赛获得第一名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原二营教导员彭运林老领导1977年也是七连二班长岗位,然后到某地深造一年零七个月。他1980年10月下二机炮连当指导员,1981年3月到团政治处组织股,1982年10月回二营任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 二、 少小离家</p><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初,汉阳铁中派校友徐波,把录取参军的喜报和出发通知送到我家里。我去武装部领了军装等,出发前一周,我和家人及几位同学好友去汉阳青松照相馆拍离别合影。</p><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27日出发的这天,同学们背着背包,提着行李袋,穿着没有帽微领章、肥大的军服,在武汉汉阳铁中学校大门前排队集合,前来送行的人把汽车围得水泄不通,我高中三班时的同学刘伟也来送行。</p><p class="ql-block"> 下面一段话是汉阳铁中校友李国强2022年6月3日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说起当兵离汉那天往事,有一个场景至今我也不会忘记:记得大家陆陆续续在汉阳铁中本校上了客车后,车轮开始缓缓向前滚动。此时送行的人流跟随车向前慢跑,送行的人们边跑边喊,当时我就坐在车窗旁,看到我父母亲也跟随大家边跑边喊着什么,当时我想努力去听他们说着什么,但我什么也听不到,因他们的声音被一阵又一阵如山呼海啸的声音盖下去,此情此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看着看着眼睛顿时情不自禁湿润了。</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在校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到处是站着送行的人们。客车毫无办法开出校门口上公路,只好围绕教学楼打转转。客车司机终于发现送行人流中有破绽,立即开足马力,客车终于快了起来,逐渐摆脱阻挠,终于上了公路,风驰电掣向前。我清楚记得当时车内一下子变的鸦雀无声,同学们有的低着头,有的双眼无神地望着窗外,他们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是的,我想当时大家心里无比难受,但是更多的可能在想,这是我人生道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到了部队后要好好干,不辜负家人希望。是的,我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离家的感受和李国强差不多,写在了1981年的日记里:</p><p class="ql-block"> 当汽车发动的那一刻,我透过车窗,看到密集的人群中年迈的父母眼含热泪,在秋风中颤抖地使劲地朝我挥手,是道别、是不舍、更是祝福,父母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成为一团人影。</p><p class="ql-block"> 来自武汉各地的新兵在武昌火车站广场集结,带兵的干部每隔一段时间点名一次,生怕有什么遗漏。</p><p class="ql-block"> 傍晚五点多,我们乘坐的绿皮火车就要启动。突然,车窗外有人急促的拍着窗子,两张熟悉的脸写满兴奋和紧张,我定神一看,原来是我兄长和发小同学周平。我们将要去哪里一直是军事机密,他俩是怎么找到我们的?隔着厚厚的玻璃窗讲话听不到,我急忙跑到车厢门口,兄长掏出一包熊猫牌香烟塞给我说,去到部队要尊敬首长,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兄长一直反对我学抽烟,这包烟的意思可能是遇到难事要求人时,要给人递个烟吧。</p><p class="ql-block"> 火车拉响了气笛,站台上的人很快被抛向远方。我和校友李国强同座,列车在夜色中疾驶,感觉有些凉,李国强提醒我加衣,在清理行李时,他发现他领到的军棉鞋小了,而我的又大了,所以我俩把棉鞋换了。</p><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凌晨3点多,我们在襄阳火车站下车,很冷,售票处外有一个七十岁左右、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提着个白色布袋卖炒花生,半夜三更的,若大的火车站就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等待买主,好可怜,而火车站除了我们这些新兵,几乎没有什么换乘的乘客。</p><p class="ql-block"> 早5点左右,带兵的干部让我们在餐厅吃了碗襄阳牛肉面,身上顿时温和起来。</p><p class="ql-block"> 10月28号早,我们从襄阳火车站转火车北上,在疾驶的列车上,河南邓县火车站一闪而过,有眼尖的同学大声惊叫起来:“我们当兵的地方是河南”!带兵的干部神秘地笑了下,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一直在猜测我们将去哪里的问题,此刻总算有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左右,我们在河南南阳火车站转乘军用卡车,紧挨着我坐的一位同学叫魏友波,他是武汉市汉阳翠薇中学的,家住汉阳归元寺一带。他除了背包行李,还拎着琴盒,里面是小提琴。当时真的惊到我了,当兵还能带乐器?这事我几十年都没忘记。</p><p class="ql-block"> 军用卡车在南阳至镇平的公路上疾驶,开到387团一营时下去6人,开到二营又下去6人,剩下的几人可能去了三营。我分在二营,看了下手表,这时已近中午11点。</p><p class="ql-block"> 我和汉阳铁中的校友熊其利、武昌县骆昌文在新兵连一个班。班长山东人,个不高,很精神,总是笑咪咪的,很和蔼。新战友陆续到来,有位神农架林区的叫鹿发军,还有两名河南鹿邑的,两个湖北通山的新兵讲家乡话时很难听懂。</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听到很多新鲜事,有人说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兵没见过手表,也不知道钟表上的时间怎么读,还有的分不清信封上的收件人地址,寄件人地址,总会写反。还有一名新兵说连指导员是福州人,喊“立正”口令时,声音又尖又长,“立正”两字听上去象“地震”,大家讲到这都咯咯咯笑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还有个新兵模仿能力强,他模仿排长的湖北孝感普通话:“报告首长,全排集合完毕,参加“顺练”的人数一拾九名,实到一拾九名”。“训练”念“顺练”,“19名”念“一拾九名”………嘿嘿嘿,大家又笑个不停。这一幕被班长看到在班会上说:“新兵蛋子们,以后不允许再背后议论领导,他们在前线打仗很猛很勇敢!1979年也就你们这个岁数就上了战场,临出发前给家人写好了遗书,拍了照片,如果“光荣”了,那照片也就是遗照,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没打算能回来!”班长说到这停了下又说“以后你们下老连队就知道更多的参战事迹。今后啊,对文化程度不高、贫困农民家庭的新战友,不允许嘲讽,要帮助他们识字、学文化,不能整天嘻嘻哈哈、迷迷糊糊,要想点正事儿,把今天学的《军人保密条例》背熟记牢,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讲的不讲。”</p><p class="ql-block">请看第(3)《从老百姓到军人》</p><p class="ql-block">图一:二营大榆树外的这条土路没有什么变化,战友们曾从这儿出早操,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摄于2019年10月)↓</p> <p class="ql-block">2014年2月4日与分别32年的老战友魏幼波(中)见面,他就是参军时带小提琴的那位,右一:二炮连二排四班尹望生战友,我们在汉口古田路相聚。↓</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28号凌晨4点左右,我们在襄阳火车站转车(2023年8月18日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