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北大念的是“图书馆学系”,俗称“馆儿系”。这个学科名后来“落伍”了,改称为“信息管理”,一下子就大不一样了。<div> 在“馆儿系”念书,专业课中有一门“图书分类学”,该课程开宗明义的几个基本原则之一叫做“不能以书名分类”。老师举的例子是,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常因书名是“炼钢”而被分入“工业技术”等类目,与讲炼钢的书放在一起,造成笑话。这似乎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但在现实中却不断有人犯这个低级错误。我在现实中也就真见过把这本书分到工业类里的,大概那人从小不看小说,“痴呆”到也没听说过这部小说,才做出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来。</div><div> 然而“痴呆”并非仅在中国有。</div><div> 十多年前,世界电商巨头“亚马逊”还在以“卖书”为主业的时候,曾在非小说的科技类和农业类里卖过一本书:英国出版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殊不知,未过多久,这本看似注定会被淹没在书海中的“农业科技图书”,竟然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特别是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它还力压中国读者熟知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恶魔》,成为2006年“畅销书榜”冠军!</div><div> 您说,这是亚马逊痴呆了,还是要为人们茶余饭后添加点趣闻?</div>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不是冰冷的有关拖拉机发展的历史书,而是一部幽默小说。作者玛琳娜·柳薇卡出生于“二战”难民营,“透过她对生活与历史的精心编织,读者所能看到的不只是隔着时空的乌克兰民族的具体苦难,更有极权体制下普通人逆境求生的细枝末节。在一个地动山摇、草菅人命的时代,活下来便是胜利。”凭着其文学魅力和出色的小说风格,《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入围了多个文学奖项,一时之间,柳薇卡的名字传遍了整个英国文学圈,作品也很快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在中国也至少有两家出版社出版了中文译本。<div> 小说在轻松幽默气氛中,穿插了乌克兰民族苦难的近现代史,小说中男主人公尼古拉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移民英国的,但心中依然难忘故国乌克兰,希望乌克兰能重振拖拉机事业! 尼古拉是一位工程师。他是在战争中流亡的懦夫,胆小鬼,是为了回家不择手段的人,他的梦想和爱好是拖拉机,也仅仅是拖拉机。他在拖拉机厂工作,对于乌克兰的拖拉机历史如数家珍。他说,乌克兰是农业国,乌克兰有上好的拖拉机,乌克兰有广阔的麦田,麦田上奔驰的拖拉机能创造巨量的财富,让人们再也不用煮酢浆草和老鼠熬粥吃,但拖拉机被做成了坦克。他流亡到英国后,一直潜心写作一本关于乌克兰拖拉机历史的书,直到产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div> <p class="ql-block"> 说到不能以书名分类,立刻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让人再犯以书名分类错误的,竟然又是一位乌克兰人写的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p><p class="ql-block"> 两本书的作者年龄相差将近半个世纪,几乎是爷孙辈了,他们一个从英雄变成不被国人认可,一个从难民变成异国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 两本书的立场更是截然相悖,文风相反;</p><p class="ql-block"> 但两本小说却不约而同取了个“工业化”的书名!</p><p class="ql-block"> 是乌克兰人天生喜欢大工业?还是他们都喜欢黑色幽默?</p> <p class="ql-block"> 黑色幽默还在继续。</p><p class="ql-block"> 小说男主人公尼古拉心心念念的是拖拉机,是在黑土地上耕耘的拖拉机,而拖拉机厂却改做坦克了。在真实世界中,拖拉机厂在苏联时期就真的改做坦克了,并且最近又被俄罗斯导弹炸了。也就是说,尼古拉一心想的是铸剑为犁,而现实世界忙的却是鋳犁为剑。</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有点黑色幽默的事。今年那场“军事行动”中,乌东的钢铁厂被围攻多日。有人说,当初保尔就是那钢铁厂的,要不书名为什么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实,小说中的保尔是在“铁路工厂”工作,根本与钢铁厂无关,不知他们非要把保尔弄到这个厂来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可以肯定,弄错这些事,都不是因为“图书分类”没学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