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命 温暖未来丨见证慈愿三周年

大美视界

2022年6月18日下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工委北京慈愿工作站举行三周年答谢活动。本次活动以“点亮生命、温暖未来”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有关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公益组织代表及社会友人、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参会,共同见证慈愿三周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冀兰通过视频致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现任副理事长、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主任肖敬现场致辞。北京慈愿工作站负责人蔺波向与会者汇报展示了工作站自2019年6月21日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疾病高发、对生命健康威胁加重的背景下,根据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先生的遗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彭珮云和顾秀莲两位副委员长的直接关心与推动下,于2006年成立的公益组织,旨在通过搭建社会平台,传播生命知识,开创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新纪元。 北京慈愿工作站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领导下,以维护生命尊严,提高生命质量,推动生命关怀事业为己任,为和谐身心、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世界贡献正能量。目前已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有安宁疗护、助老、倾听热线、生命文化讲座等,通过对有需求的人群的关怀、陪伴、疏导,努力让生命更有质量,让离去更有尊严。 罗冀兰对慈愿工作站成立三周年表示祝贺。罗女士说,当前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2.6亿,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亿,失能失智老人超过4千万。每年癌症发病率在750万左右,死亡率全球第一。人们对于健康地老去、尊严地离开,需求越来越大,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凸显。三年来,慈愿工作站做了大量工作,陪伴了很多临终老人,给了他们生命末期的温暖和阳光,也给了他们的家属很多支持和关怀。慈愿工作团队不断成长,工作更加深入、专业和规范。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公益讲座,积极传播生命关怀的理念,同时建立了和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汇聚更多力量,影响更多的人,一起探索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进程中生命关怀的路径。罗女士对慈愿工作站管理团队及全体志愿者的全身心投入和辛勤付出表达了真诚的敬意。 肖敬表达了对慈愿工作站的祝福。他说,慈爱天下,愿达众生,三年来,发起人的推动、志愿者的参与、专业人士的引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为工作站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天不仅是纪念慈愿工作站成立三周年,更是共同见证与工作站共同成长的所有人士的三年心路历程。三年来,通过一次次培训交流、互学互助、互让互谅,慈愿工作者不断提升自我、奉献社会、服务需要。每次集体活动瞬间、每个陪伴临终老人和患者的夜晚、每个慈愿热线接听的时刻,都是在兑现三年前成为关爱生命志愿者的承诺。中国深度老龄化的到来、肿瘤和慢性疾病的频发、生命关怀的缺失,是社会难点与痛点,也是慈愿事业存在的意义。一滴水汇成江湖,积小善终成大善,慈愿工作者与更多热爱生命、有大爱之心的人共同努力,一定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苏向前副院长也通过视频送上慈愿工作者的问候与祝福。 活动围绕“点亮生命 温暖未来”这一主题,对不同群体进行了现场采访与焦点对话。孩子们在提前录制的小视频中谈了自己对周边生命逝去的感受与理解;主持人分享了亲人的生命故事,表达了面对亲人离世的伤痛、无奈与难以释怀,传递出中年群体对老人进行临终关怀的现实需要。现场的专家学者从身心关怀的角度就如何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死亡品质作了专业化、人性化的探讨。<br><br>清华大学附属北京长庚医院安宁疗护团队学科带头人路桂军教授认为,中国人向来忌讳谈生死,但只有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谈透彻了,对生命有了很好的认知,才能在生命终点从容、优雅转身,实现临终前身体无痛苦、心理无恐惧的善终结局。二十多年来他带领的安宁疗护团队一直致力于从医学角度减轻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当前北京有两个安宁疗护中心,九个示范基地,现状有所改善,但有巨大缺口,需持续加以提升。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傅春胜老师认为,要了解临终老人的心理需求,多陪伴、多聆听,让老人口述历史,帮助他们找到活着时的最大意义,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不惧怕死亡。此外要加强对志愿者、陪伴者的死亡教育,加强死亡认知和自我调节。中央统战部宗教工作特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魏德东教授从东西方宗教灵性关怀、我国人群心性关怀的角度,谈到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心性关怀体系,帮助临终老人寻找到生命自觉与生命意义。慈愿工作站负责人蔺波重点介绍了工作站进行心性关怀的方式,即通过志愿者的陪伴、交流、同理,协助临终老人找到内在的力量、内在的支撑,消除死亡恐惧、缓解家属哀伤,让逝者安详、生者心安,生死两相安。他认为,做好临终关怀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各方面资源的支撑、团队的协作与每个志愿者的奉献。<br> 活动现场正式推出了由藏族歌手三木科及其合伙音乐人为慈愿工作站创作、由三木科演唱的歌曲《生命之光》。“每一棵草,每一片云,都是大地母亲的孩童……每一个你,每一个我,都是自然造物的恩宠。遥想生命的本来我们是出走的孩子,迷失在岁月的银河,哭着醒来,等待回归永恒的天籁……”这首慈愿之歌传递出天地对存在于其间的万物的包容与慈悯,传递出慈愿的使命是引导人们面向未来安顿身心,无论存在还是离开都能无忧无惧、平静安宁。<br><br> 世风里,爱是信物;人海里,善乃慈航。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义卖环节缓解了终极话题所带来的严肃气氛。在紧张热烈的角逐之后,四件珍贵藏品由与会的企业家、爱心人士竞拍成功,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慈愿事业。 年届八十高龄的赖秀娟女士有感于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爱情怀,徐徐登台、扶椅而立,当场演绎一曲《好人一生平安》,音律和谐优美,余韵悠扬动人。歌罢老人眼含热泪地说:“志愿者的工作让我敬佩和感动,只要临终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有需要,他们就会义不容辞赶到现场,哪怕是半夜,哪怕是刮风、下雨、下雪,他们都会赶去为临终病人作安抚,陪伴临终病人心无挂碍、平静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我将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他们的工作。祝所有志愿者和关心关爱慈愿事业的人,家庭幸福美满,好人一生平安!”<br><br> 为表达对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恩之情,慈愿工作站特别为现场代表颁发证书。他们是赖秀娟女士、广东以纯服装集团郭东林董事长、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曹芳女士、广东省深圳东源商会欧阳泉会长、北京直方律师事务所李小兵主任、上市公司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凤凰资本商学院常务院长张梓玥女士。因疫情原因未能来到现场的爱心人士,工作站会将电子证书寄送他们。 活动期间,太阳城传统文化小组朗诵和歌唱了《礼运大同篇》,表达了对乐于奉献、诚信和睦、自由平等、知礼明德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期盼。 志愿者们带来歌曲《总以为来日方长》,“我们不慌不忙总以为来日方长,我们憧憬瞻望却难抵世事无常。”尽管他们的唱功不是那么专业,但却是格外用心、动情地劝诫人们珍惜当下、善待他人。 慈愿艺术团荷苗班小朋友们带来舞蹈《把未来点亮》。“拥有一道光 把未来点亮;手牵着手 传递美好和力量。”用温暖照彻希望,用生命点燃未来!小朋友们灿烂纯真的笑容,你我的团结互助、坚持奋斗与深情守望,就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答谢会现场嘉宾及志愿者合影

慈愿

生命

工作站

关怀

志愿者

临终

陪伴

老人

三周年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