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六下午(2022.06.18),我又来到了定安县雷鸣镇的龙门村,之所以说“又来”了之文字,那是在十年前我与同事们曾经游过这个村。十年前的龙梅村之行,给我留下印象不是很深,只知道这个村出了个大官叫王弘诲,看到的是一个破烂的故居和那个太史坊。还有一个破旧的八角殿,还记得省委书记罗保铭曾来过这里参观,墙上挂着他观的照片,其它的就很朦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龙梅村之行,大出我意料之外,给我留下印象之深,信息量如此之多!上图是龙梅村新村门。游古村落往往喜欢看年代久远的文物,而这个新建的村牌却也引起了我的兴趣!请看村门上雕刻的“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文字,这些文字在以前我是视之不见,今天看之却产生感叹!还有门上的对联,更让稍懂对联知识的我,惊叹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尚书,是个什么官?如果像我两年前那样不懂得这个官位,看后兴趣是不会太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朝自朱元璋抑制相权之后,明朝没有设立宰相之职,只有首辅和次辅,组成内阁。内阁之下设六个部,即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和工部管理全国各项事务,这几个部的第一把手那就是尚书,王弘诲任的是礼部尚书,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大约等于中央办公厅主任兼宣传部长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几个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么一个官,却让一个生在偏僻的龙梅村王弘诲去取得!岂能不让人感叹!从我走访海南古村落和查相关资料得知,海南明清时期在国家当官最大的是邱浚,是宰相级人物,而今天我所介绍的这位主人翁是排在第二的位置上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面说了尚书这个官位,门牌坊上还有写的太子少保又是一个什么官?大家都知道,太子是储君,皇帝百年之后,就是太子继位了。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分别是他们的副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别看太子少保这个官是保护太子的,不像什么官,其实很多宰相级人物是从这些人挑选去当的。你成为太子的亲信,一旦太子变为皇帝,你就有可能升职,变成为宰相级人物了。所以这个官职很多人梦寐以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咱们再说说村牌坊上写的那幅对联:“龙登文苑尚书弘志悬日月;梅傲槐庄学士诲风沐春秋。” 首先看此联意义不俗,意境深远。再看看上与下联平仄对仗非常工整。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联即能嵌入了龙梅村的村名,还嵌入了弘诲的名字!嵌入了那多个字,而对联没有一点牵强,能恰如其分地道明其事迹,好棒!还有一点须要说的,那就是“梅傲槐庄”,为什么不说梅傲什么庄,而说槐庄呢?因为一提起三槐,文人们就想到山西三槐庄,它是王姓的代表,听说天下的王姓几乎都是从山西的三槐庄走出来的,对联嵌入槐庄,可能有这层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年前曾经看过王弘诲故居以及八角殿等,但今天来看还是很难找到的。最好的办法还是问路,我寻问了正在休闲的村民们,他们知道我们是从临高来的,而且是王姓的人之后,他对我们非常热情,他告诉我说王弘诲的祖先原先在临高,后来才迁移到这里的。可能是有这层原因,这位村民很愿意为我们带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我意料之外的是,这个屋子正是尚书王弘诲的故居,它与村里的普通房子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没有人带路,确实很难找到它。我还注意到屋顶的左边有个翘起装饰图案,按理右边也应该有一个同样的图案相对称,而这个房子却没有。上图是王弘诲故居的背面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王弘诲故居的前面观。我邀请给我们带路的那个村民,也就是王弘诲的后代和我合了个影。他既是我们带路人,也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他为我们讲了很多有关王弘诲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外面看王弘诲故居与普通民房没有两样,但从里面看,里面的雕刻还是很讲究的。普通民房一般是十三路瓦一间的,当官而且较有钱的房子一般是十五路瓦一间,顶多也是十七路瓦一间,而王弘诲官至尚书,他的房子盖了十九路瓦一间,很宽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弘诲故居是三进院落,中间天井放了很多海南地区古用具。较高那个是石制的洗澡大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王弘诲故居的说明牌,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的话,可放大该说明牌观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了王弘诲故居,那个热情的村民把我们带到了太史坊。太史,又是一个让现代人看了不知道是什么官的官名!还好,现代社会有度娘可问,问度娘便知是什么官了。其实太史是掌管编修国史的一个官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太史坊的说明牌,从牌中的文字介绍可知,太史牌坊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至今已有448年了。是为著名的史官王弘诲立的纪念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史坊的背面,写着解元坊几个大字,是纪念于嘉靖四十年20岁的王弘诲在参加的广东省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举人(解元)的。而考取第一名举人后的第四年,王弘诲又考取了进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马厩,距离太史坊不远,门前有块像阶梯那样的石头,你知道这有什么用不?其实这块石头是供上马用的,叫上马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了太史坊,那个热情村民把我们带到了八角殿,这个殿可以说是王弘诲的杰作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海南省原省委书记罗保铭来八角殿参观时留的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八角殿的前门,门前的地板上还晒了很多花生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这是八角殿,殿前写着“东阁风清”几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殿前墙是木质墙,雕刻非常精美!称为殿名符其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挂八角殿正中“詔誥輝煌”表,从表中可看出好多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那位热情的村民说,上图这幅八角殿柱上的对联,是王弘诲的学生,一个状元郎撰写的,看官们可以慢慢品赏,看有什么高妙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图是室内挂着的王弘诲画像。一个距今已四五百年前的人,一般来说他的像貌现在是无人可知的。只有到了清末,那时有了传教士带相机到中国,才有了真实的慈禧照片,或者像李鸿章那样的大臣到西方访问,才能留下真实的照片,否则是不知道的。而王弘诲这张画像是原存于广东南华寺,在《王弘诲年谱》里说,“王弘诲途经韶州结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给南华寺捐金20两,有《书南华寺募化讲经引》……南华寺住持请名师为其画像念之。” 可能是画家看真人去画的,此像应该是比较接近王弘诲的真实像貌。好帅的一位官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是录视频能看到较完整的八角殿,请看上面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原是悬壶卖药之人,较缺少文字方面的功底,要想很好地描述八角殿,是很困难的,所以还请君看看上图的《八角殿记》为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角殿记》第一句话是“八角殿建成明万历三十一年,为龙梅村王公弘诲创建”,从这个记里可知,八角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这个记的落款是邓光华撰,己丑年孟秋月许诺书。撰写人文笔很好,书写者的小楷字也很好!是哪个年代的人所为?只知己丑年,究竟是那个轮回的己丑,没有细问那个村民,有点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角殿记》里记着一个很有趣的一个事儿:“吁噫!如此殿堂,皇宫独有,村野何配?帝闻之震怒,欲问王公谋反之罪。承董公其昌,慨然面圣,细陈王公缷任怀君而造殿,遥拜自励之情怀。云其忠心可表,善行可嘉。陛下转生爱意,褒奖有加。” 从《八角殿记》这段话可知,有人上奏皇帝,说八角殿如此之壮观,应该是皇宫独有,村野怎么能相配?皇帝听后很震怒,要问王弘诲谋反之罪。然而承董公其昌,慨然去面见皇帝,细说王公缷任后,见不到皇帝你,但很怀念皇帝你而造殿,遥拜自励情怀。说其忠心可以表扬,善行可嘉。皇帝听董其昌说后,转生爱意,更加褒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是杀头之罪,一个褒奖有嘉,天地之别也!这位董其昌应该是大名鼎鼎的那位书法家吧。我查一下百度,那位书法家就是生在那个年代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弘诲最有名的历史贡献是“奏考回琼”,万历四年(1576年),王弘诲三十四岁,上《请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道疏》,获皇上恩准,在琼州设院试考场。自此,琼州士子免除冒死渡海院试之凶险,此乃史上誉满琼州的“奏考回琼”。此举春风化雨,沐浴南溟芬芳桃李。</span></p> 上图是“奏考回琼”全文 王弘诲年谱 王弘诲年谱 王弘诲年谱 王弘诲年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上面王弘诲年谱看,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使我记得最深的是,除上面讲过的几件事外,还有的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户部主事海瑞直谏世宗,也就是有名的“海瑞骂皇帝”,自知必死无疑,以后事托付王弘诲被下诏狱,受杖邢重伤。王弘诲不怕受其牵连,往牢狱侍医日夜调护,使之得以康复。那时是在王弘诲考取进士才一年,年仅25岁,可见海瑞是多么信任这位年轻的老乡!王弘诲的行为又是多么受人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我于去年9月到海南的最北角七星岭拍摄的,这就是有名斗柄塔。这个塔也与我们讲的这个主人翁有关。是他带头捐资并力倡在七星岭建斗柄塔,以做航标作用(靠近木兰湾)。木兰湾海域非常怪异,水流非常急,很多船都在那儿沉没了,留下很多烂木头,所人们把此处海域称为木烂湾(木兰湾),自从王弘诲力倡建此塔做航标后,在那儿沉船事件大大减少!这也是王弘诲的一件大功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看龙梅村和十年前看龙梅,感受真的不一样,不是那些古物变了,而有可能是我的爱好已改变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文 / 茶 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2022.06.2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