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一)🇨🇳

行者章

<p class="ql-block"><b>  北京,中国千年古都,旅游项目非常丰富,首先有幸游历了颐和园和故宫。</b></p><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约3平方公里。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的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大殿上的对联、画幅、装饰等,无不凸显“仁寿”寓意。</b></p> <p class="ql-block"><b>  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之用,戏楼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德和园大戏楼,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b></p><p class="ql-block"><b> 整座戏楼奢华精美,挺拔气派。</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戏台的后台。</b></p> <p class="ql-block"><b>  庆善堂是慈禧太后看戏时临时休息的殿堂。</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的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b></p> <h3><b>  倚栏远眺,昆明湖上荷花摇荡,舟船泛波,环湖漫步,处处是景。</b></h3> <p class="ql-block"><b>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b></p> <p class="ql-block"><b>  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丰富精美,令人目不暇接。</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长廊中的“寄澜亭”。</b></p> <p class="ql-block"><b>  “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取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b></p> <p class="ql-block"><b>  此景让人联想起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b></p> <h3><b>  写有“云辉王宇”的牌坊前,是排云殿,是颐和园建筑的精华之地。</b></h3> <p class="ql-block"><b>  图为排云门。</b></p> <p class="ql-block"><b>  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b></p> <p class="ql-block"><b>  图为排云殿</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处正在修缮,游人禁入的园林胜景,远远望去,楼台玉碑,在绿树的映衬下,光彩夺目,秀丽多姿。</b></p> <p class="ql-block"><b>  佛香阁建 在万寿山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佛香阁下行114级台阶是德辉殿,德辉殿原为清漪园时期大报恩延寿寺的多宝殿,大殿面阔五间,坐北朝南,单檐正脊歇山顶,前出廊,两翼有35间爬山廊与排云殿相连,是帝后到佛香阁礼佛时更衣休息的场所。</b></p> <h3><b>  由德辉殿向上眺望,山上红墙碧瓦的楼阁雄伟瑰丽,与山下建筑呼应一体,和美如画。</b></h3> <h3><b>  站在万寿山顶,俯瞰佛香阁,典雅端庄,亭亭玉立。</b></h3> <p class="ql-block"><b>  智慧海,是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b></p> <p class="ql-block"><b>  万寿山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古建筑特别讲究在整体布局与设计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b></p> <p class="ql-block"><b>  虽然苏州街正在修缮不能亲临,但仿古的街店楼榭,酒旗灯笼等,已足以让人浮想古代街巷的喧嚣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传说苏州街的店铺中的店员都是由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以满足皇上如𦲷江南,取悦龙颜。</b></p> <p class="ql-block"><b>  苏州街的三孔石桥横跨在河上,更显高大伟岸,端庄景秀。</b></p> <p class="ql-block"><b>  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b></p> <p class="ql-block"><b>  豳风桥坐落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桥亭作长方形,重檐四坡顶,是一座屋桥。造型典雅美观,象一座微型的少数民族的风雨桥。</b></p> <p class="ql-block"><b>  “玉带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唐朝诗人李白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这就是镜桥名称的来源。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上有一座八角重檐的桥亭。从东堤上观望,镜桥位于西堤中部,其八面玲珑的姿态既宜于观赏周围的景致,又能营造出有别于其他桥梁的艺术特征。</b></p> <h3><b>  颐和园石舫,建于清乾隆(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b></h3> <p class="ql-block"><b>  文昌阁,上头四隅角廊平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之一,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廓如亭,在十七孔桥边,建筑形态舒展稳重,气势雄浑,不仅能四面观景,还有守护园林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b></p><p class="ql-block"><b> 夕阳西下的铜牛,金光生辉,镇水驱邪,更显气势不凡。</b></p> <p class="ql-block"><b>  十七孔桥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b></p> <h3><b>  南湖岛上有涵虚堂、广润灵雨祠、鉴远堂、月波楼等建筑。</b></h3> <p class="ql-block"><b>  南湖岛,位于昆明湖前湖中央,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的廓如亭相连,与万寿山遥相呼应。是帝后赏月和观看水师表演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在故宫入口,排队等候进宫参观的游人挤满广场。为保护古迹及游览舒适度,每天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b></p> <p class="ql-block"><b>  太和门前的广场,宽阔平坦,地砖铺面,四周围建宫殿高墙,整𠆤视野开阔、大气、庄严。</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进入寿康宫的寿康门。</b></p> <p class="ql-block"><b>  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b></p><p class="ql-block"><b> 慈宁宫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b></p> <h3><b>  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2015年10月10日,“甄嬛”起居的后宫正式对公众亮相。</b></h3> <h3><b>  这是慈宁宫太后皇妃的生活的住所</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09年,光绪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然而水殿还没有修筑好,清王朝就覆灭了,所以,就留下了这座皇宫中的西洋烂尾楼,俗称“水晶宫”。</b></p> <h3><b>  这是慈宁宫对面的一处后花园,里面静谧清幽,可供皇族贵人观鱼赏花,祭祀娱乐。</b></h3> <p class="ql-block"><b>  御花园,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园内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楼台亭阁,变化多端,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b></p> <h3><b>  御花园是供帝王家眷休憩游览的场所,一些重要的节庆都有活动在这举行。</b></h3> <p class="ql-block"><b>  御花园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b></p> <p class="ql-block"><b>  著名的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故宫虽大,但每天涌入几万游客,也不显宽裕。</b></p><p class="ql-block"><b> 图为串通景区的“承光门”。</b></p> <h3><b>  故宫的九龙壁建于乾隆38年,是一座长20.4米,高3.5米的高大的琉璃照壁中,中间一条正面黄色的龙,威严肃穆,有些象徵皇权,九龙壁上的龙确实活龙活现,仿佛真的在天空中飞舞,算是一种奇迹。</b></h3> <p class="ql-block"><b>  看看珍宝馆里皇家珍宝藏品,或珠光宝气,或金光闪闪,或工艺精湛,游客们摩肩接踵在观赏、拍照。虽然自已无法拥有,但镜头中一定得有!哈~。</b></p><p class="ql-block"><b> 故宫现藏有180多万件文物,大多为清代宫廷遗存。</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参观了珠宝馆,无暇再看雕塑馆,只好门前拍照路过。</b></p> <p class="ql-block"><b>  眼前建筑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皇极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b></p><p class="ql-block"><b> 乾隆皇帝于此举行“千叟宴”,时入宴群臣、耆老者达五千余人。光绪(1904年)在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皇极殿,“仁德大隆”牌高挂,是当年乾隆帝归政后,当太上皇接受群臣朝贺,举行典礼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殿、中和殿、保和殿为故宫三大殿。</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站在太和殿上,太和广场及四围建筑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中和殿,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b></p> <h3><b>  虽然下雨,但游客兴趣未减,洗尽浮尘的皇宫,更加鲜艳夺目,熠熠生辉。</b></h3> <h3><b>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等。</b></h3> <h3><b>  正大光明殿,既是朝会听政的地方,同时又是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b></h3><h3><b> 大殿正中是皇帝宝座,为紫檀木所制,做工精美,宝座上覆盖着黄色绣缎套子,宝座位于高台之上,下面有三级台阶,台四周环以红漆木栏杆,雕刻着玫瑰等花卉,精美富丽。宝座两边竖有高高的屏风,屏风上装饰着蓝翡翠和孔雀毛,雀羽上点缀着红宝石和碧玉。宝座上铺着精美的绣花椅垫。宝座正上方悬挂有雍正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b></h3> <p class="ql-block"><b>  图为交泰殿。</b></p> <p class="ql-block"><b>  坤宁宫,明代皇后寝宫。又现为清顺治12年(1655年)仿沈阳清宁宫而建,具有满族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b> 图中坤宁宫,正准备描梁画栋重装饰,没对外开放。</b></p> <h3><b>  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b></h3> <p class="ql-block"><b>  参观故宫,耗时近六个小时,也只能走马观花式游览,它让我了解了明清两朝的皇宫历史,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建殿的聪明才智与辛劳,惊叹历代皇朝的帝王后宫的奢侈与气派,朝代更替,社会进步是历史的必然,古今多少笑和泪,都将湮灭在历史中。</b></p> <p class="ql-block"><b>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应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宏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信,不断开拓进步,才是振兴中华之王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