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拉开人生下半场差距的是,跟对人、做对事、选对方向

Carol张老师

<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面对人生的分岔路,自己一定要站在赢面大的一边。可很多人就是不停做错选择,一再地错失关键机会!</p><p class="ql-block">“挺好的”、“随便”、“都行”、“听你的”、“我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些惯性、惰性、恐惧,身不由己的走上了人生「困难模式」。</p><p class="ql-block">但20来岁时要走的路,不能等到30岁才开始清醒呀。</p><p class="ql-block">这也难怪,因为我们从一出生,生活和学校都没有教给我们做选择的本领!</p><p class="ql-block">但事实是,我们的人生就是被一个又一个微小选择所铸造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小决定,最终凑成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如果从结束高考那时算起的话,我们的一生大约会面对5-10次改写命运的关键决策:</p><p class="ql-block">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决定了初步的格局;</p><p class="ql-block">选择的伴侣,决定了一半的人生;</p><p class="ql-block">选择的职业路径,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路线;</p><p class="ql-block">选择定居城市,决定了给家庭什么样的归属感......</p><p class="ql-block">一个关键的选择,就可能让两个人之后的命运截然不同, 而无数次决策质量差异的叠加,那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人生差异。</p><p class="ql-block">可以说,随着三十而立的到来,拉开人与人下半场差距的,就是决策力。</p> <p class="ql-block">破除三种决策误区</p><p class="ql-block">跟对人、做对事、选对方向</p><p class="ql-block">耶鲁心理学家王枣说,“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决策能力是我们人类大脑最晚进化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做的决策,基本都是因为情绪和本能的驱使。</p><p class="ql-block">而这,就会带来3种让人「送命」的决策行为:感情用事、缺少方法论、事前纠结和事后后悔。</p> <p class="ql-block">感情用事</p><p class="ql-block">把自己陷入到二元对立的陷阱里,凭喜好和一时冲动,就做出鲁莽决定。</p><p class="ql-block">就像在娱乐节目里,经常会只设置两个选项,搞1对1PK,这对观众的感情冲击巨大,节目效果更好,但如果用在理性决策里,可就乱套了。</p><p class="ql-block">感情用事,等于动不动就来一次「信仰之跃」,一旦开始,自己就会陷入「没得选」的绝境:</p><p class="ql-block">要么你死我活,要么同归于尽</p><p class="ql-block">要么就忍,要么就滚</p><p class="ql-block">要么是密友,要么绝交.....</p><p class="ql-block">感情用事会带来一时轻松,但对于决策的伤害是巨大的,会让我们很难保持冷静和客观,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再无回旋余地。</p> <p class="ql-block">缺少方法论</p><p class="ql-block">做决策完全没有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结果好就沾沾自喜,结果不好就怪自己运气太差。</p><p class="ql-block">缺少方法论支撑而做的决策,本质上就是「赌徒思维」和「彩票思维」,导致急功近利、怨天尤人。</p><p class="ql-block">比如,很多人在投资股票时,既没有积累信息优势,又不做独立判断,只是一味地的追涨杀跌,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毫不留情地被割了韭菜。</p> <p class="ql-block">事前纠结,事后后悔</p><p class="ql-block">在开始做决策时举棋不定,好不容易做出了选择,没过多久又开始后悔。</p><p class="ql-block">比如拿到心仪的offer,可刚入职就开始消极怠工;相爱的恋人走到分手,不先反思自己做得好不好,而是开始怀疑选得对不对……</p><p class="ql-block">这看似左右为难,实际上是漫不经心,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就放弃止损、忽略补救措施,更不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p> <p class="ql-block">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决策质量在于不断优化过程,当下做的决策不仅仅改变眼前生活,它还是影响我们未来的起点。</p><p class="ql-block">最终造就我们的并非天资,而是一路走来做的各种选择。</p><p class="ql-block">——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p><p class="ql-block">那么,怎么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逆天改命呢?</p><p class="ql-block">想要跟对人、做对事、选对方向———最好的办法就是构建出科学的决策模型。</p> <p class="ql-block">决策力不是玄学、不是天赋</p><p class="ql-block">用模型来实现后天强化</p><p class="ql-block">学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和决策专家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常常提到模型,这是因为模型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精准的思考和判断,形成有效的积累和精进。</p><p class="ql-block">王枣老师说:很多人都把「模型」理解的太复杂了,其实它本质上就是很简单的算术题,小学毕业生都可以听得懂、学得会、用的爽。</p><p class="ql-block">决策科学中就有一个非常简单好用的决策模型:GOFER模型,它专门用来帮助“小白”更快地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p><p class="ql-block">在此基础上,王枣老师还梳理出提升决策有效性的四项基本功:鉴别力、理解力、协调力、决断力。</p> <p class="ql-block">决策力的基础,应该是从鉴别力开始。</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了“不靠谱、不确定和欺骗”,而鉴别力能帮我们从复杂环境中做到「洞悉真相」。</p><p class="ql-block">随着你找准自己定位、读懂他人意图、看清事物背后规律后,你无论是看人看事,还是做选择,都会比别人拥有领先一大截的优势:踩坑越来越少,收益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锻炼好鉴别力后,我们还需要通过理解力来做到辨伪存真,通过协调力来借力打力,通过决断力来确保自己发挥全部的实力。</p><p class="ql-block">最终,将自己代入到决策力的正向循环中:越能做出好决策,越能在生活中欣欣向荣,从而不断在未来提高自己的决策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