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羽奕渐丰

<p class="ql-block">陪小郭备战中考,熬夜抄道法笔记,蝇头小字挤挤挨挨,满满当当。在人家复习的间隙时不时进去送个水果,拿杯水,其实就是想看看复习的状态,是不是走神啦,睡觉啦。</p><p class="ql-block">为讨一个好彩头,特地去买了一件新旗袍,让小郭看看怎么样,小郭说其实没必要,不用这么正式。考前一天从冰箱里拿出一个粽子,等它解冻了用细绳拴上高高挂在门上,是端午节的老梗,希望小郭“一举高粽”,早起小郭看了一眼说这个没什么意义的。不过还是勉为其难的碰了碰。到了考场时间还早,小郭拿出万维背文言文,我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小郭说可以啦可以啦,不要一直拍。我让大锅给我俩拍个合影,拍出来一看俩人和扣图抠出来的一样,特别违和。</p> <p class="ql-block">我也知道我做的这些事情大半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就是要去做。不做就觉得空虚,觉得心无所依傍。</p> <p class="ql-block">刘若英唱“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其实任何情感到了极致都会和迷信和宗教靠拢。因为超出了我们能力控制范围,不能够仅仅凭理性和智慧去驾驭。溺水者总是手忙脚乱的糊抓一通,哪怕是一根稻草也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我们此时可能也是这样。而那些历史上的智者也多半借力于此。中国历史两个半完人之一的王阳明就曾经在打坐上下过功夫。觉得这样做了之后神清气爽。而大文豪苏轼我们知道的就是在那些艰难岁月里佛教给了他很多的安慰。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就更是家族遗传式的借助神力了。</p> <p class="ql-block">世间之事无非分为这样几种,利己利人型,利己害人型,害己利人型,害己害人型。害人型肯定是为人所不齿的,哪怕是有利于自己也是不能做的。剩下的害己利人型那是大圣人才能做到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崇高境界,不是我等不为而是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最后剩下利己利人型。或者说利己不害人型更合适。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些举动。举个牌子让看到的人心情舒畅,也能表达自己良好的愿望。一举两得。比如挂个粽子,准备的全过程就是自己对孩子最美好的期盼。比如旗袍送考,旗开得胜,葵花送人,一举夺魁。当然有一些我们自以为是利己不害人的,结果却不一样。比如有家长真的牵着马送考结果引起交通混乱。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p> <p class="ql-block">再想想这些举动里都包含了一个“万一”的想法。所有那些考前的笔记,所有临阵磨枪,所有烧香拜佛,所有所有都是在这“万一”的念头里。是呀,即使我们准备的所有都没有什么用,我们也没有大的损失,而万一起了作用而我们没有去做那就吃了大亏。所以几率虽低但是仍然要前赴后继的去做。</p> <p class="ql-block">至于意义,本就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东西。说无,我们的生命就是一条虚幻的河流,从来处来到去处去,或者说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的历史也同样如此。说有,从结绳记事开始,我们的历史被一个个鲜明的节点隔开,让我们回望的时候不至于迷茫。我们的生命被一个个仪式节日填充,让我们得记忆不再虚无,这或许就是意义本身。所以旗袍送考,一举夺“葵”,“马”到成功可能是我们自己努力赋予生命意义的过程。至少多年后回忆起来能够感动自己,觉得对得起那段岁月。这样想来,小郭的否定到不一定是对的,而我做的也不一定是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