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摇篮山西行,(七)悬空寺

老当益壮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7日,我们一家去游览山西省大同市渾源县的悬空寺。行驶的路上,天空阴沉沉的,似乎是有下雨的征兆,好在老天有好生之德,驶入峽谷区域时,天空出现了一丝丝晴朗。岁月匆匆,难得的缘分,让我们走到有众多古建筑的山西,即或是下大雨,悬空寺也是值得我们去观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从应县到悬空寺有五六十公里,一个小时左右的車程,快到悬空寺所在地金龙峽,看得见山势险峻的山岭上空一片蓝天白云,今天的悬空寺游览,注定不会被雨水干扰了。</p> <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到悬空寺要走一小段路,游人们边走边拍照,有人说,给山川增色,游人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当年乱石遍地,水流无序的唐峪河,经过疏导治理,在金龙峽中与青山相连,河水缓缓流经峡区,成为悬空寺的又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景点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这座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的寺庙,1957年被山西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莽莽苍苍曲折蜿蜒的恒山,有着许许多多特异的景观,而在恒山最负盛名的十八景中,悬空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胜景。在售票处的前侧,塑有北嶽恒山的标志,不少游客在此排队留影,顺手拍了两张,笔者进寺心切,就不再此处花更多的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  老远就望见悬空寺的一溜建筑镶嵌在悬岩之中,眼前的翠屏峰山势陡峻,如刀劈斧削,而在这直立的百余米悬崖中,粘贴着如此奇妙的建筑,真可谓是地设天造。它背倚翠屏山,面对天峰岭,于金龙峽谷内西崖的峭壁上傲然屹立,有人说这寺庙依山势岩层走向而生长,势如长龙,腾空欲飞。忍不住要口赞一词,悬崖绝壁掛一凌空寺庙,壮哉!</p><p class="ql-block"> 站在悬空寺下方向上观看,感觉该寺的建筑依岩层的走向逐步向上抬升,它住进了翠屏山壁的凹陷,把寺庙置于上有石岩突出保护,如亭亭伞盖为其遮风档雨;下有坚硬岩石,如铁壁铜墙,助其基础稳固。其设计建造者,当是胸有沟壑的大智彗者。</p> <p class="ql-block">  公元398年,北魏首都由盛乐迁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焘即位,这位北魏第三位皇帝对佛教心存猜忌,以至于在公元446年下令灭佛。一心崇信道教的君主,从嵩山迎请道士寇谦之,来平城设立天师道道场进行布道。道教日益兴盛,并在恒山北麓建有道场。但寇谦之道长临终有一心愿,建一个“上延霄客,下绝嚣浮”而不闻鸡犬声的空中道观。其弟子们秉承遗训,多方筹资,精心设计,在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中,选择在金龙峡谷翠屏峰绝壁上,建造了这座三面临空的巍峨道观,以便于从大同去五台山的人士中途休息。这座掛在空中的寺院,掐指算来,阅尽人间滄桑巳有一千五百余年。</p><p class="ql-block"> 清代邓克劭有诗云:</p><p class="ql-block">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p><p class="ql-block"> 净圭绝尘境,岑楼缀远天。</p><p class="ql-block"> 一弯岩畔月,半壁画中禅。</p><p class="ql-block">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p> <p class="ql-block">  用悬空寺作背景,一家人都分别留影,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壮观二字,传说是李白公元735年到此一游,留下的墨宝。也有资料说,1991年恒山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员,去大同华严寺拓回标为清代的拓片,将据传是唐代李白所书“壮观”二字重新镌刻于寺下峭壁上,为景区增色,令游客大开眼界。唐代贺知章和李白是情谊颇深的诗友,被同时代墨客骚人誉为酒中八仙,其赞李白诗有“斗酒诗百篇”之句。李白既来悬空寺游玩,而又未曾留下诗句,参观之人多以为撼事。</p><p class="ql-block"> 笔者前一日去应县木塔参观时,塔楼上有众多的题匾,其中一匾亦书有“壮观”二字,字迹与风格同类,其中关联与渊源有待专家考证。</p> <p class="ql-block">  巨石上的壮字多了一点,前人的解释是:李白观赏悬空寺后,强烈感受此寺蔚为壮观,但又觉得应有更绝妙的好句,信笔一揮,壮字出其不意多了一点,而诗人的不羁才情,到此得以充分发揮。</p><p class="ql-block"> 清代诗人方坦,游悬空寺时,看到李白留下的“壮观”二字,赞不绝口,遂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苍崖恍惚蛟螭走,</p><p class="ql-block"> 壮观两字大如斗。</p><p class="ql-block"> 李白当年恒岳游,</p><p class="ql-block"> 自喜名山落吾手。</p> <p class="ql-block">  一位网友发文称,他1964年曾到过悬空寺。那时的金龙峽还保留古老的原生态,峽谷昏暗潮湿,乱石遍地,唐峪河水四处奔流,去悬空寺的小路时有时无,而今经政府的维修治理,上山巳是一条漂亮的石板小道。</p> <p class="ql-block">  进寺的路侧有一个不太大的六角攒尖亭子,是为了纪念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而修建於此的。亭内有一石碑,刻有“霞客遗迹”四字。</p> <p class="ql-block">  霞客亭全景</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题写有“天下巨观”贊誉此寺,路旁刻石有此四字,应是今人所立。搜索资料,得徐霞客游悬空寺文章片段,与美友共享:</p><p class="ql-block"> 望其山两峰亘峙……两崖壁立,一涧中流。透罅而入,逼仄如无所向,曲折上下,俱成窈窕。伊阙双峰,武彝九曲……三转,峽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依,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五台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全景图</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以西为正面,不大的山门朝南开,整个建筑是由南向北,根据岩层的走向逐级抬升。据有关资料叙述,悬空寺始建时,从最高处的三教殿至峽谷深处有九十余米之高,一千五百余年来峽谷河床淤积,现在仍有近五十八米的高度。远远望去,这座木质框架结构的建筑,似乎是仙人之鬼斧神工,在悬崖峭壁上制作出动人心魄的建筑,如同玲珑剔透之浮雕,这神佛齐聚的仙宫,凌空而掛,真正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景区为了旅客方便和安全,将参观路线设置为单行道,上山与下山互不打扰,但山势陡峭,行走务必小心在意。</p> <p class="ql-block">  逼仄的悬空寺山门,与平川大坝的寺院山门一派巍峨壮观大相径庭,红墙黑瓦与山体相连,别具一格的造型,让人有急欲登堂入寺,体念清人魏源所说“恒山如行”的飘渺意境。</p><p class="ql-block"> 红墙上方有方形窗口的阁楼,是寺院的鼓楼,也是寺院的门楼。虽然现在鼓楼见不着鼓,钟楼也见不着钟,但往昔晨钟暮鼓的历史遣迹,就在这岁月无痕的碾压下,一代代延续了下来。建造悬空寺的前辈精打细算,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建造之地,在山门上方紧靠岩壁修了一小间,用作寺院的伽蓝殿,虽玲珑小巧,但游人多时,甚是不便,现在巳无多少游人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山门前,有为金龙峽的山神修筑的袖珍小庙一座。</p> <p class="ql-block">  容一人进出的山门实不多见,倘若不是看见砖雕仿木垂花顶下,书有悬空寺三字的横额,还以为是进入了乡村农户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的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进到山门即可看见的寺院,和与之相连接的南北两座阁楼。南北两楼都分别建三层楼阁,每一层楼都由陡峭逼仄的楼梯连接。上图是第一部分寺院,在基础岩石上面加砌石块,布局成一个标准的寺院。院内第一层是佛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和两个配殿,遥相呼应的钟鼓楼,分立在二层的北面和南面。</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依岩壁背西面东,呈南北走向,计有32米长,建有了152.5平米的面积,却在这不大的面积中建有寺院、禅房、佛堂、太乙殿、送子观音殿、关帝庙、纯阳宫、雷音殿、三教殿等大小房屋40间。</p><p class="ql-block"> 殿楼之巧,充分体现其因地制宜的布局,在这小小“弹丸之地”,形成一处长不足十米,宽仅三米的狭长院落,而这个院落是全寺唯一的宽敞空间了。进入院落即见佛堂。佛堂上方的二搂是大雄宝殿和配殿,这些配殿是伽藍殿、护法殿、地藏菩萨殿和送子观音殿,因殿堂狹小,平时不对外开放。和一般在平地建筑的寺庙一样,也有山门、佛堂、大殿、配殿和钟鼓楼等。当然不能像平地寺庙一样中轴突出,左右对称。悬空寺麻雀虽小,却肝胆俱全。虽说殿堂建筑多是小巧玲珑,但因其建筑艺术精湛,将山崖起伏与崖壁凹凸巧妙结合,小中见大,其建筑特色顺其自然,成为建筑史上之千年美谈。</p> <p class="ql-block">  寺院底层,大门紧闭的佛堂。</p><p class="ql-block"> 佛堂是僧众食宿之处,隔壁是诵经的禪房,僧众亦可在此讲经说法。听游客讲,1982年悬空寺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为了保护木质结构的文物绝对安全,不再接待香火客,食宿转出到院外,所以佛堂已作寺内其它用途。▽</p> <p class="ql-block">  按照寺院的单行线路安排:</p><p class="ql-block"> 游客由佛堂所在寺院院内——进入钟楼——南楼底层吕祖殿——由山石步道至北楼底层四佛殿——北二楼观音殿——北楼最高处(三楼)三教殿——走过把北南楼连接在一起的木质棧桥——南三楼雷音殿——南二楼三官殿——寺院二楼大雄宝殿——鼓楼——回到佛堂所在院内——出山门。圆满结束寺内楼阁、殿堂的参观。</p><p class="ql-block"> 上图有窗户的小阁搂即是寺院钟楼,游客进入钟楼下的小门后,登木梯可上钟楼。</p> <p class="ql-block">  钟楼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  在钟楼自拍的女士</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与南楼连接图</p> <p class="ql-block">  南阁楼高三层,全木质结构,长约八米,宽约四米。它的最底层是道教的纯阳宫,二楼是三官殿,顶楼是佛教的雷音殿。</p> <p class="ql-block">  南楼底层的纯阳宫,倚山为基,和寺院第二层相通。供奉的是道教中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他是全真教的开山祖师,华夏不少地方都有祭祀吕洞宾的道观,老百姓称其为吕祖庙。</p> <p class="ql-block">  纯阳宫的门是关着的。悬空寺三教名流齐聚于此,吕祖虽然声名显赫,但在这儿只能享受一个单间。因为单间太小,游人进去非常不方便,只开了一个如小窗一般大小的门洞,游人只能在门洞处瞻拜吕祖神像。</p> <p class="ql-block">  在悬空寺各楼层穿梭时,“危楼高百尺”的险峻,而又处处显示出奇、悬、巧的建筑特色,因而吸引着众多游客。笔者也和众多游客思路相通,主要观赏点都放在这上面。至于各殿堂的菩萨和神仙,笔者觉得比大寺庙中所见仙佛,除了身形按一定比例缩小外,其形象大致相似。遇有形像特异和塑造精美的仙佛塑像,当然要用手机多拍几张。</p><p class="ql-block"> 虽然对殿堂狹小,早就有心理准备,但从门洞看到纯阳宫内景时,还是让人吃了一惊,堂堂吕祖殿竞而只有几个平米,吕祖供奉台与道士睡床,同处一室,紧紧相邻。图中供台侧的小床,是道士或僧侣亱晚唾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悬空寺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楼阁,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好似凌空相望。两楼之间,底楼依山筑山石小道,三楼飞架悬空栈道相连接。巧妙利用悬崖峭壁的凹凸之地势,因地制宜,依势造殿,全寺共有大小不等的殿宇40间。供奉着用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妙等仙佛80余尊。</p><p class="ql-block"> 当你从下往上观看这诸多的重楼飞檐,山壁上悬掛的楼阁,俨然一幅仙山琼阁图,飘逸欲飞的楼里面住的不是佛陀,就是道门的神仙。明代王湛游悬空寺后,有诗云:</p><p class="ql-block"> 谁凿高山石,淩虚构梵宫。</p><p class="ql-block"> 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p> <p class="ql-block">  南楼与北楼之间有两条通道,我们现在从南底楼吕祖殿,至北楼底层四佛殿,要经过以山崖为依傍修建的山间小道。从小道通过时,见有五、六根碗口粗细的木柱,撑着上面的栈道。此时未见山风吹拂,木柱竞然微微晃动。倘若天有不测风云,遇上五、六级以上的大风,如此细木还能撑得住么?其实担心现在这百尺危楼的大有人在,2010年,美国的巜时代周刋》就将悬空寺,列为世界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筑。</p><p class="ql-block"> 滄桑岁月,佛说“不过是弹指一揮间”,悬空寺你还好么?掛在悬崖峭壁上一千五百多年了,不止是风霜雨雪时常侵袭,还有天灾人祸不断,单是这最近五十年,就有三次六级左右地震。其中一次地震使渾源县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而危楼高百尺的悬空寺却安然无恙,经受住了天崩地裂般的考验。古建专家在实地考察后,揭示了该寺能在地震中幸免于难的原因:该寺横梁立柱采用的是华夏建筑传统的榫卯结构方法,这种结构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部件会彼此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快速恢复原状,它的这种防震特点,从历次地震中证明了其安全性能。无容置疑,华夏古代建筑水平,在那个年代,在全世界都应该是巅峰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参观的人非常多,沿着狹窄的山道(又称步道)缓缓前行,仅容一人通过的道路,一侧靠着山体,另一侧是低矮的护栏,护栏外是陡峭的山岩,下面可以说是万丈深渊。难怪走遍华夏大地的徐霞客,会在他的日记里,说自已鼓足勇气才走了上来。对着狹窄而又难以畅行的山道,拍了几张照片,记录排队等侯的情景,我们这一群人,大概在此作慢行运动三十分钟吧。记得在购票时,看见公示牌规定进寺参观时间为三十分钟,看来只夠在山道排队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排队向北楼继续进发,又见十余根碗口粗的木质立柱,撑在栈道和房屋的下方。据有关资料统计,作为悬空寺支撑的立木,共有三组,据说每组有十根立木。当你在二楼或三楼参观时,突然想起楼层下面的支撑,只是一根根单薄的立柱,它会断裂么?即或是对古建的安全有信心,此时你是不是有一点,如同身在悬崖绝璧上的玻璃栈桥上,发现足下是万丈深渊,那一瞬间你的心跳加速,终身难忘那前行的每一步都有点颤颤巍巍,如履薄冰。</p> <p class="ql-block">  排队时进行了简单录像,想把游人的等待和时长录下来。无意之中,录到立柱上书写的这样一段话:“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请勿晃动立柱”。原来这立柱用手即可使其晃动,它的安全性怎样?能经得住每天成百上千人在上面踩踏么?</p> <p class="ql-block">  快到北楼的底层了,在此处可以清晰地看见细木支撑梁柱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全寺的建筑,均为木质框架结构。那时的施工人员沒有学过现代力学原理知识,但其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粱柱上下一体和将廊栏左右紧密相联的建造手法,是十分符合力学原理的,所以才有輝耀古今的悬空寺仍然屹立在恒山崖间。</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横向楔进岩壁的悬臂梁,这些悬臂梁是由当地特产铁杉木制成的。这种木材质地坚硬,使用之前经桐油浸泡一段时间后,能起到防腐、防虫蛀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整个悬空寺,真正起到承托所有建筑重量的是27根悬臂梁。在安置这些梁木时,按事先设计好的线路,凿出一个个口小肚大的方形石洞。悬臂梁进入石洞前,在木梁的前端锯开一个口子,将木楔子插入木粱前端口子,当悬臂梁的一半打入孔洞,楔子逐渐撑开梁木,牢牢地将悬臂粱卡在石壁上,悬臂粱打进去越深,咬合得越紧,岩石将梁木固定的越牢固。它的原理类似于澎胀螺栓,有了和岩壁融为一体的悬梁木作梁架,在上面修建殿阁、架设栈道也就有坚固的保障了。至于那些碗口粗的立木,其上端支撑着悬臂粱,下端牢牢地压在岩石上,共同构筑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君不见那些依山傍水的吊脚屋,不是也有立木要起一定支撑作用么?笔者认为坚韌的岩石,才能有效的和悬臂梁楔和紧密,二者有机结合渾然一体,保证了悬空寺楼阁的有序建筑和千秋安全。</p> <p class="ql-block">  较长时间排队,终于进入北楼底层四佛殿,用手机拍照时,才发现木质护栏的低矮,是不是这样矮的护栏算是一种安全隐患啊!</p> <p class="ql-block">  从步道迈进北楼,要从底楼的殿堂开始参观。也许是不凑巧,底楼楼道静悄悄,殿门也是紧闭着。回家后查阅资料,才知道这儿是东南西北四方佛的殿堂。殿内供奉着色泽饱满,线条流畅四尊佛的画像,所以叫做四佛殿。最为突出的是居于正中的大日如来像,这些璧画作成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因为未曾親眼目睹,佛殿内到底只是壁画,还是塑像和壁画均有?当然眼见为实最好。</p> <p class="ql-block">  站在楼道上,总想极目远望,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儿是北楼最低层,看见对面山峰巍峨,山下青绿连片,应该说景区对环境的保护卓有成效。</p> <p class="ql-block">  北楼如同南楼一样,也是建了三层楼。一楼是四佛殿,二楼是观音殿,它的顶层是三教殿所在,据说三教聚合在一起的殿堂,悬空寺是华夏的唯一。</p> <p class="ql-block"> 北二楼的建筑格局和底楼一模一样,都是面阔三间。这一层楼主要是三圣殿,供奉着观世音菩、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也就是信众们口中的三大士。大士们名下的十大弟子同在三佛殿,和三大士共享人间煙火。</p> <p class="ql-block">  观世音菩萨和它的侍从</p> <p class="ql-block">  趁人少时,在北楼和南楼多拍几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  北楼如同南楼一样也是建三层阁楼,宽四米,长约七米,比南楼长度要短一米。</p><p class="ql-block"> 登临悬空寺北楼,每一层都要攀悬梯,站在顶楼看南搂屋顶,绿黄相间之脊瓦争奇斗艳。游人行走在狭窄回廊之中,足下楼板颤颤悠悠,唯恐其难以负重不胜力。噫吁兮,此情此景,想起东坡词“高处不胜寒”。忽上忽下,几经周折终于登上悬空寺最高处北楼第三层。仰视一线青天,忆起诗仙李白浪迹江湖,在湖北蕲州黄梅县登峰顶寺,作《亱宿山寺》一首。诗云:</p><p class="ql-block">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p><p class="ql-block">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我们爷孙三人在三教殿前观景照片。儿子早前已参观了悬空寺,在寺下等候时,用手机对着三楼拍照,居然在这样远的位置,从拍下的照片中,还能看清我们爷孙三人。由于视距远,人物小,图像放大后就清晣得多。</p> <p class="ql-block">  三教殿建在北楼的最高处,这是全寺最值得关注,也是最值得一看的一处殿堂。建造者创意新颖,有意识地把佛、儒、道三教的祖师神明,请进了同一个殿堂。这种三教神明聚在一堂的盛大场景,在华夏的庙宇、寺院、道观是从无先例的。有人说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这座始建于北魏年间的道观,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寺院?在殿堂内,从释迦牟尼坐在正中,左孔子,右老子的排序中,可以看出悬空寺变成了以佛教为主,兼容儒、道的格局。这应和当时战乱纷繁,时时都在演译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故事,以及崇佛灭佛如同走马灯似的过往有关。历史的教訓,人们记忆犹新,每一位新登基的君主,对三教的取舍不尽相同。为了避免君主疑忌,笔者认为,这种把各路神明都请进殿堂,供奉起来,可能是那个年代较好的安全保障。</p> <p class="ql-block">  参观北楼三教殿后,我们爷孙三人正在小心翼翼地通过栈道。栈道又叫长线桥,从北楼至南搂长约十米。这儿是充分利用地势,桥上建楼,楼内建殿,将佛庙与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栈道上方楼内建应身殿,殿内石壁开凿有石窟,窟内是三身佛的石刻,三身佛即法身佛、应身佛、报身佛。据说这些石刻是悬空寺早期雕刻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从北三搂至南三楼栈道的尾端,有一间小屋,据说是千手观音殿(未开放)。悬空寺内外岩壁上,有不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的题刻,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示了。在栈道南侧崖壁上,刻有明代兵部尚书房守士所题“公输天巧”四字。公输即公输般,鲁国能工巧匠,因为是鲁国人,民间称之谓“鲁班”,奉其为建筑业的祖师爷。这四字高度贊扬修建悬空栈道的能工巧匠们,一身好技艺,建造出如此完美的栈道,如同天造地设一般。</p> <p class="ql-block">  南楼第三层雷音殿</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南楼,一、二层是道教的殿堂。三楼是佛门的雷音殿,殿中供奉的是佛陀,释迦牟尼居中,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分列左右。弟子迦叶和阿难侍立两旁。殿内泥塑、彩绘、浮雕都是讲经说法的场景,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佛祖释迦牟尼在宏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宏亮,把佛教教义讲得天花乱坠,信众听得如痴如醉,所以佛祖讲经说法的殿堂被称之为雷音殿。</p> <p class="ql-block">  南二楼三官殿,是敬奉天官、地官和水官的一个殿堂。按照道教神仙传说故事,天官降福于人,地官赦罪于人,水官解厄于人,都是和老百姓习习相关的正神。可钦可敬的神像,是明代的泥塑,高约二米,是寺内最大的塑像。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塑像,都是明代泥塑精品。</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金、明、清几个朝代均有重修,现在所见到的寺庙是明、清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站在南楼观赏寺院,屋顶上盖黄色和绿色的硫璃瓦,显得寺院庄严气派。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等多种建造手法,各种走兽立于屋脊之上、演绎着寺院重地的威严,华丽的纹饰与屋顶的造型,更显建筑构造的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从南楼往下走,对南北二楼的巧构宏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种楼中有穴,半壁楼,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建筑风格,在悬空寺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对抬头可见,楼宇、殿堂上方的斗拱结构,平顶结构,抬梁结构也有所了解。这些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格局,华夏园林建筑艺术,把力学、美学与宗教融合在一起的寺院,无疑是我们珍贵的古建文物,也是华夏文明史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  利用翠屏峰的山势,政府在唐峪河上游修建了一座水庫,保证景区不受洪涝灾害影响。从南二楼以上可以看见水庫的排水口,有控制地向下游排水。</p> <p class="ql-block">  从南二楼往下走,游客们都小心翼翼扶着楼梯,下一参观点是寺院二楼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在这儿巧遇送子观音殿,“游客止步“四字,表示了“谢绝参观”的意思,无疑断了游客们想一看究竟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  二楼很早以前存在三佛殿、关帝殿和太乙殿三大殿堂,是分属佛、儒、道的独立殿宇。后来这三个殿,好像分久必合,也就合署办公,变成了悬空寺的大雄宝殿。虽说以规模论,它在中国众多寺院里敬陪末座,是华夏最小的大雄宝殿。但这个殿堂里坐着代表佛教的释迦牟尼、代表儒学的关圣帝君、和代表道教的太乙真人,仙佛大腕们济济一堂,在此共商九天九地的大事,足见此殿创新意识强烈,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景</p><p class="ql-block"> 虽然三教大∨共处一室,但还是用玻璃把观众和神佛分隔开来。原因是这里面有三尊脱纱佛像特别尊贵,是悬空寺镇寺之宝。这三尊佛像每一尊,高不过80厘米,重不足3公斤,学名脱纱佛,俗称布漆佛。它工艺繁杂独特,全中国只有北京香山碧云寺,五台山和悬空寺三处保有这种脱纱塑像。日夲东京大唐招提寺,供奉鉴真法师脱纱像,被日夲视为国宝。悬空寺脱纱像,据传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遗物,弥足珍贵啊!</p><p class="ql-block"> 这脱纱工艺繁复,笔者综合网上见到的资料,简而述之:</p><p class="ql-block"> 一.用胶泥塑造你要制作的佛像的轮廓,完成制作后,将其晒于阳光下,直到坚硬成型,再加以必要的修饰。</p><p class="ql-block"> 二.准备大量的用苎麻纺织而成的夏布(夏布轻薄透气而又耐腐蚀),将其浸泡在生漆中。</p><p class="ql-block"> 三.将浸泡达到标准后的夏布,一层层地紧裹在胶泥佛像上,除底部预留小洞外,每层之间不能有任何空隙。视佛像制作的大小,决定夏布裹的层数。</p><p class="ql-block"> 四.自然晾干,使其达到硬化的目的。然后经预留小洞,掏出先前制佛像的胶泥,一个轻便的纱布佛像就诞生了。尔后的打磨、俢饰和贴金等诸多后序工作,就看实际需要而定。</p> <p class="ql-block">  鼓楼</p> <p class="ql-block">  鼓楼也是女士们自拍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不仅殿宇外形靓丽,其内在的各处细项也费心尽力。我们从鼓楼沿陡峭的木梯往下走,当这次参观即将完成时,见梯旁塑着一尊小巧玲珑的弥勒佛,那对着五湖四海游客招牌式的微笑,似乎在对游客说:“谢谢参观,欢迎下次再来”。步梯有用铁釘组成的图案,镶嵌在每一级梯步,如繁星闪烁,据说最好看的图案是铁钉莲花,令人赏心悦目。游人登楼拾级而上,有“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集安全、实用、装饰和宗教宣传于一梯,可见当时施工建造者的智能和良苦用心。</p> <p class="ql-block">  出得山门,居然心中涌动着一丝丝不舍,是山西的古建情结?多拍两张照片,或许可作悬空寺一游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好些游客从山门出来后,和我们一样,在山门前徘徊,寻找一个拍照的好角度,用相机手机一闪,就留下N多年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对面山崖有北魏古棧道遗迹,没有时间去观看了,一点小小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在悬空寺下汇合</p> <p class="ql-block">  小姑娘跟随大人的脚步,急匆匆地前往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画册,见到半山腰修那么漂亮的宫殿,大人说那是仙境,神佛住的地方。总想着快快长大,有机会一定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岁月易逝,转瞬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两鬓斑白的时候,儿子带我们山西旅游,竞然完成了儿时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没有专业知识,更不懂古建。一路走来,看到山西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古代文物。看到这些历史遗存,更感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行万里路,如同在时空隧道里穿行,可以学到好多书夲上没有的东西,我愿意做一个小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 过了这座桥,我们就该向悬空寺说再见了,或许哪一天山不转路转,又转到山西,再回首,看看悬空寺更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图:捷着耍 小福丫 老当益壮</p><p class="ql-block"> 文:老当益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