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夏交替之际,都是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季节。</p><p class="ql-block">面对来势汹汹的传染性疾病,作为家长只有透彻的了解此类传染疾病的预防、护理、治疗误区等相关知识,才能帮助孩子有效的抵御传染疾病的侵害。</p><p class="ql-block">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到底什么来头?两种病毒同时肆虐家长要怎么应对?生活中如何预防?</p> <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传染病。</p><p class="ql-block">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p><p class="ql-block">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其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报道。</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无任何一种抗病毒药被证实对手足口病病毒有效。</p> <p class="ql-block">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主要侵犯1-7岁的一个小孩,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多见。</p> <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比如CA16,既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也可以引起疱疹性咽颊炎。</p><p class="ql-block">所不同的是症状不同,手足口病除了嘴巴、掌心、脚板心和肛门周围也会出现透明的小水泡,而疱疹性咽颊炎只是在口腔上颚、颚弓和扁桃体两侧长水泡,且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比手足口轻。</p><p class="ql-block">另一区别是,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甚至会导致死亡。而疱疹性咽峡炎虽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即不会出现重症。</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p><p class="ql-block">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p><p class="ql-block">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p> <p class="ql-block">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p><p class="ql-block">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p><p class="ql-block">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p> <p class="ql-block">❐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炎?</p><p class="ql-block">疱疹性咽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p><p class="ql-block">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p><p class="ql-block">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p><p class="ql-block">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p><p class="ql-block">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p><p class="ql-block">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p><p class="ql-block">❐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p><p class="ql-block">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p><p class="ql-block">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p><p class="ql-block">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p> <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p><p class="ql-block">❐注意隔离</p><p class="ql-block">①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p><p class="ql-block">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p><p class="ql-block">② 多通风</p><p class="ql-block">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p><p class="ql-block">③ 家长也需警惕</p><p class="ql-block">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p><p class="ql-block">❐观察病情</p><p class="ql-block">①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p><p class="ql-block">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p><p class="ql-block">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p><p class="ql-block">② 注意观察呼吸</p><p class="ql-block">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 岁以上儿童 > 30 次/分钟;1 岁 ~ 5 岁 > 40 次/分钟;2 月龄 ~ 12 月龄 > 50 次/分钟;新生儿 ~ 2 月龄 > 60 次/分钟;</p><p class="ql-block">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p><p class="ql-block">③ 定期监测体温</p><p class="ql-block">一般每 4 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 38.5℃(腋温),每 1 ~ 2 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 1 小时应重测体温。</p><p class="ql-block">❐注意护理</p><p class="ql-block">① 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p><p class="ql-block">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p><p class="ql-block">② 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p><p class="ql-block">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p><p class="ql-block">③ 注意勤洗手</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p> <p class="ql-block">❐加强防御</p><p class="ql-block">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p><p class="ql-block">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p><p class="ql-block">另外,家长们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避免与生病的宝宝密切接触。</p><p class="ql-block">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