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白发人面对飞速流逝的时光,总免不了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晚年日子该如何打发,是人们退休前经常思考的。有的人希望退休,因为他们期盼自由自在的日子;有的人害怕退休,因为他们担心无所事事,生活无聊。我属于前一种人。我有许多事情要做,只是在职时抽不出时间。如果退休了,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我要弥补多年来的遗憾。退休前夕,有位电视台记者采访我,问起未来的生活怎么安排。我和盘托出:一是要编一部有分量的邮集,作为有几十年邮龄的集邮者,没有这样一部邮集,我死不瞑目;二是要写点文章,我是有点“文字功底”的,虽然毕业于理工科院校,几十年来从事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但我对写作情有独钟,这业余爱好始终无法淡出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退休,让我开启了崭新的生活。我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在集邮和写作两方面同时出击——虽然有时并不主动。</p><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适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如火如荼。国家交通部在大连海事大学举办全国航海院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集邮展览。我是5月份接到参展通知的,距离展览开幕只有两个月时间。要参加这种级别的集邮展览,两个月准备时间实在很短。我只好推掉所有能推掉的活动,日夜兼程,全力以赴,如期组编出6框邮集《邮海泛舟》参展。这部邮集以大量的邮品、翔实的资料和精美的画面,吸引了前往参观的各界人士。2006年4月,为了庆祝中国海员工会成立85周年,在上海举办《中国海员工会成立85周年集邮展览》,我花了10天时间将《邮海泛舟》邮集扩编为8框的新邮集《舟船邮迹》参展。与去年大连邮展相比,上海邮展的规模大得多,水平高得多。在这次优秀邮集云集的邮展中,《舟船邮迹》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当然,《舟船邮迹》邮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它还应该出现在更高级别的集邮展览上。这就是我,一个集邮者的不懈追求。</p><p class="ql-block">以《邮海泛舟》为基础编写的集船舶、航海和集邮知识于一体的科普读物《世界船舶邮票》已经在今年上半年出版。这本科普读物是我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也是我对我国航海事业和集邮活动的微薄贡献。</p><p class="ql-block">与数十年集邮经历相比,我写作的时间短得多,可现在已经是乐此不疲了。由于不是“科班出身”,我退休前总以为写点东西只能是“玩玩而已”。让我确立信心而且以写作为乐的是2003年那次征文:《感悟厦门》。在厦门住了几十年,经历了文革前的封闭,又品尝了改革开放的甜蜜,值得回味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将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体会写成三篇文章应征,真让我意想不到,其中的《通勤逸事》竟然得到一等奖。《感悟厦门》征文不但让我树立信心——我能写,也成了我写作的动力——我要写。除了给《老年乐》提供稿件,也将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写成散文,向报刊投稿。2004年以来,在《厦门日报》发表《奇妙的代用券》、《枣红马》等12篇文章;在《厦门晚报》发表《“小费制”不是臭豆腐》等3篇文章;还有多篇文章在《厦门商报》、《九三厦讯》、《中国集邮报》、《福建邮花》发表。同时,我开始注意报刊的征文启事,对自己熟悉的内容,写点应征文章。三年来,先后有《英雄难过美仁宫成历史》等8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p><p class="ql-block">人们都说“盖棺定论”,因为未来变化的因素实在太多。不过,我这个行将就木的老朽,对自己的评价还是恰如其分的: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平淡无奇,但是退休以后的生活却很充实。我愿意一直这样过下去,无怨无悔,直到撒手人寰那一刻。</p><p class="ql-block">“人生苦短,晚年更需勤耕耘!”这就是我,一位退休老人的追求。 2009-7-12</p><p class="ql-block">(本文获厦门市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征文《晚霞礼赞》三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