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暑假拉练奔延安,年轻时的青涩

W.G.32291229

<p class="ql-block">三、暑假拉练奔延安</p><p class="ql-block">进入学校,摸底考试 分好班后,上了几天课就放暑假了。按照学校“学工、学农、学军”的原则,那个暑假学校组织我们七二届学员进行野营拉练,徒步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说到延安,就想起中学语文课本里贺敬之的那首:“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每每读来,都为这诗中流露出的思念之情而动容。</p><p class="ql-block">拉练前学校给每位学员准备了:薄被、毛毯、床单等这些军工学员用的军用装备,好喜欢!一切准备就绪就开拔。我们乘火车从西安一路向北到铜川。</p> <p class="ql-block">从铜川我们乘拉煤的闷罐车到了王石凹煤矿。参观了煤矿旧址和埋葬矿难死者的“万人坑”,看着森森白骨想起曾经的电影,一种凄凉的惨状在眼前浮现。感叹,应该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观完就开始徒步行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一路上,山不高 路也不陡,山间灌木扶疏,流水淙淙,倒是个徒步行军的好去处。学员们个个昂首阔步、英姿勃发。西工大先遣部队前面探路后,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圈,写上 “西工大向前^!”用箭头^标出方向!后续部队沿着剪头前行。就这样走着走着,圈里的 “西工大向前^!”就变成了 “西瓜大向前^”!看着我们都叽叽嘎嘎笑出声来……</p> <p class="ql-block">休息时,领队老师吹响口哨,一挥手:“现在我们休息一刻钟,男左女右 各自方便!”于是大家四散分开,各行方便~回来后,喝口水 稍作歇息,继续赶路。</p><p class="ql-block">第一晚露营在哪早已忘记。只记得早上哨声一响---大家翻身跃起,先打背包。平时看妈妈打背包,流程早已默记在心,打起来一二三非常麻利,不一会就打好啦。紧接着刷牙洗脸,背起行囊就出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值酷暑,每人背着行囊、挎着水壶。</span>早起的露水还能伴着我们一路行军一路歌……但是到了晌午 艳阳高照,初出校门的我们,就每天徒步行军七八十里,真是异常的艰辛和疲惫……</p> <p class="ql-block">我与QZJ是补习中班文体委员,负责途中的宣传鼓动。这时我俩自编自演的节目,就开锣啦:“东方红日照,朝霞对我笑;崇山峻岭都开道,我们又来了!战士斗志高,凯歌入云霄,大步朝着圣地走,红旗万代飘!”</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俩人手一副快板 “呱哒哒,呱哒哒!竹板这么一打呀,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陕西高校咱们的西工大!哎~咱们的西工大,他究竟棒在哪?那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咱们的威力大!嘿,咱们的威力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生有时真的很奇妙。一个机遇成为人生转折点,就此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与你曾经的发小、身边的朋友、伙伴,渐行渐远……</span></p> <p class="ql-block">行军途中第一站路过宜君。那天,远远就见有几个北京知青站在路边,神情非常落寞,眼睛一直追随举着旗排着队的我们。突然觉得,这儿的知青说不定还有我的发小或同学,不由地五味杂陈,个中滋味涌上心头~这镜头,至今时时在我脑海浮现,令我久久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一天在路上,突然看见树上有一巨大的马蜂窝,我们都围着观看,但谁都没敢碰它。这时,挤进来二个八二班的男生。其中一个好为人师,人送外号“二老师”。旁边有个瘦了吧唧的上海小子~哎?他俩不是我们的旗手吗,怎么也过来凑热闹啦?看那架势他俩想捅马蜂窝,我们见拦不住索性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只一会儿,他俩就跟疯了似的,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只见,他俩把“西工大**班”队旗包裹在脑袋上。我想,他们准是把马蜂窝一挑就跑。你看---乌压压的一群马蜂,紧追在他们后面!人们大喊:“趴下、趴下,赶紧趴下!”可那会儿,他们哪听得见啊?结果,被马蜂蛰得鼻青脸肿,脑袋比足球还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安途中,黄帝陵是必经之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因此特给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瞻仰。</span>黄帝陵是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我们所在地就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p> <p class="ql-block">匆匆用罢餐,就进入了上书【人文初祖】的轩辕庙。首映眼帘的是一株高大苍郁的古柏,传说为黄帝手植。树高19.3米,下围11米,饱经沧桑依然虬劲挺拔。我们六七人手拉手环抱古柏仍抱不过来,还真的是---“七搂八匝半,疙里疙瘩还不算”……</p><p class="ql-block">祭祀大院包括祭祀广场、三出阙、轩辕殿、角楼等建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轩辕殿中央是巨型石刻黄帝像,</span>每年清明公祭黄帝典礼就在祭祀广场举行。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这些祭祀建筑,还没重新修缮。神往着轩辕殿中央巨型石刻的黄帝像,遥想着上古时代黄帝率领先民们辛勤劳作,奋迹神州,奠华夏之根基,开文明之先河。我中华民族</span>黄帝的威严气势,庄严肃穆,不由不令人,心生敬仰!</p> <p class="ql-block">从铜川到延安,大约走了一星期,中途在洛川休息一天。在此,我们参观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洛川县永乡冯家村的</span>洛川会议旧址。了解到: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召开。会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选在洛川,是因为洛川当时是红白交界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会议确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以周恩来为代表,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与国民党进行多次谈判,</span>终于达成了合作宣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此,</span>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到十里铺就离延安不远了。当我们遥遥望见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宝塔山时,同学们笑着、跳着、把帽子抛得高高……</p><p class="ql-block">1、遥望宝塔山</p><p class="ql-block">延安还有一座名山:凤凰山。它位于延安城中心,为延安城四周群山之冠。站在凤凰山上极目四望,可看到延安城全景。从宝塔山拾阶而下 回头仰望,宝塔山在夕阳的辉映下威严挺立,这时,耳畔响起了那首莫耶(女)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夕阳 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 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 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 延安……”</p> <p class="ql-block">抵达延安第二天,就开始了此行的目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2、杨家岭会址</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生活过的地方---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二公里处,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p><p class="ql-block">杨家岭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所在建筑十分显眼。1942年5月,毛泽东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3、枣园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枣园被号称---</span>革命年代的“中南海”。来枣园学习的人们总不由得发出感叹:这里的环境,确实比杨家岭的窑洞好了不止一截。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走入枣园,会感觉这里像一个开阔的农场,园内草木茂盛。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向西南,共分五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4、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延安集中参观学习一周左右即准备踏上回校归途。途中转道去了南泥湾。“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的名气早已经传遍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南泥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南40公里处,主要有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等。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就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由此激发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告诫着我们---中国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咬紧牙关,发奋图强,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这是此行我最大的感悟!</p><p class="ql-block">延安之行,有时候并不用拘泥于参观革命旧址的顺序,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有着革命队伍“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精神,这里的每一事物都让人感怀,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延安与我老家山东人民一样,勤劳朴实,爱憎分明,让我感受到熟悉的亲情。这里的一切都深深扎根在我脑海,至今不忘。离开南泥湾那天,我一步一回头,依旧恋恋不舍那潺潺延河水,巍巍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记得返程途中,我们在“瓦渣河劳改农场”住了一夜。临睡前,带队老师再三叮嘱:“为安全起见,晚上解手绝对不能一人,至少二人以上才能行动!”那晚我几乎是支愣着耳朵,眼半睁半闭地对付了一夜。</p><p class="ql-block">宜川发生的“瓦子街战役”是西北战场1948年初在战略进攻阶段,进入蒋统区的首次战役。该战役由彭德怀指挥,于1948年2月28日始至3月1日下午结束,历时三天。将敌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部,整编第九十师五十三旅、六十一旅,整编第二十七师三十一旅、四十九旅彻底歼灭。最后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历时十几天的徒步延安拉练,接受革命教育活动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此时,毛泽东1935年11月6日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漫天大雪中,面对300余名红军战士发表的著名“雪地讲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精辟的论述穿越了37个春秋,在西工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接受革命教育的这次拉练活动中,依旧</span>铿锵有力,意义深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