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战争时期,林西县支队是热北军分区赫赫有名的一支队伍。林西支队的发展,也经历了由弱到强的演变过程,是在林西公安队、八路军大队、热北第十支队、先锋队、热北步兵大队等多支队伍整合基础上发展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①林西公安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8月1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红军解放并进驻了林西县城。8月13日,为了稳护林西的社会秩序稳定,在苏联驻军的提议下,林西市民选举产生了林西县地方治安临时维持会。维持会下设公安等6个科室。林西公安科科长为弓平山,46年初为惠北海,后又是王海(因弓、惠二人后调林东)。林西公安科的公安队队长是宋继臣。公安队下设总务股长,股长是马福山,督察股股长是刘介廷。另有3个中队。整个公安队队员30多人。这些公安队员临时把守林西城的四门,以配合苏军维持治安。1945年10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派干部苏雷、宋玉冈、白云飞、杜德贵等从延安、河北、山西等地来林西开辟工作后,解散了维持会,成立了县政府,接管了公安队。改造后的新的林西公安队队长为宋继臣(后逃),副队长白云飞,指导员杜德贵。公安队也改名为“县独立骑兵二大队”(见林西文史:杜德贵《解放后林西县的武装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②八路军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军解放林西后,双井店白音长汉村民刘攀贵、赵化阳及马中山等受“解放热北游击支队司令部”司令员王逸伦委托,于1945年8月下旬在林西西南和林西城区组织起了一支500人的武装力量,成分复杂,纪律松驰,最初叫作“八路军大队”,队长王庆,马中山为中队长。这支队伍成立后,收缴了三区伪警察分驻所的武器弹药和几家大地主的枪支,同流窜于三区、克旗等地的土匪“双五点”匪股进行了数次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③八路军先锋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10月10日下午,由17人组成的抗大八路军先锋队进至林西县城,负责人为白云、秦荣(经棚四区委书记,烈士)赵芝瑞(经棚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烈士)、吴振邦,队员有老红军战士李忠诚等人。受程子华书记指派,这支先锋队的主要任务是:随东北干部团出发,做为先锋队从承德经赤峰、乌丹进驻林西县,以此为中心建立热北军分区,负责乌丹、经棚、林西、天山、鲁北的根据地建设。当时林西的情况非常复杂,县城内只有少量苏军,驻扎在十字街北的一个大院内。八路军先锋队进驻林西县后,面临很多困难,他们着旧军帽、穿灰棉衣,没枪没弹。但由于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不久即招来了县城一些男青年前来报名当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④热北第十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11月初,中共热北地委(昭乌达盟委前身,按晋察冀边区顺序为二十专区)、热北专署、热北军分区在林西县建立,王逸伦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李望淮为副书记,张盘新为专员,卜云龙任副司令员并代理司令员职务(后不久喻楚杰司令员),同时任热北骑兵支队队长、训练部部长,萧佐汉任组织部长,王纪明为宣传部长,石汝麟为秘书长,苏雷为林西县长。王逸伦书记将“八路军先锋大队”和“八路军大队”整合,在此基础上成立“热北第十支队”,任命崔同喜为支队长,大地主王庆(王瑞轩)为副支队长(后仼克旗支队长叛变),秦荣为政委,李天增为参谋长(后任独立团参谋长、十七团参谋长),八路军先锋队成员李忠诚担任政治教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久,第十支队李忠诚就接受上级命令,率领所属部队去攻打经棚。当时,克什克腾旗尚掌握在土匪手中,还有一些国民党的残兵,一共接近2000多人,而李忠诚的队伍却只有200多人。李忠诚巧妙施用一计,虚张声势,将从刘掌柜处借来的红布做了20多面大旗,然后让每个班扛上一面,再让各班拉开距离,将200多人的队伍拉出去有20多里地长,远远望去,红旗飘飘,烟尘滚滚,不知有多少人马。当李忠诚带着这样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来时,经棚的守敌一看这阵势,早已吓得望风而逃。李忠诚攻城略地,带着战士们竟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经棚镇(克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⑤热北步兵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军占领林西后,王逸伦、张焕然、卜云龙等以热北司令部和热北军分区名义,最初组建了10多个地文性质的支队。这些速成品,鱼龙混杂,成分复杂,五花八门。热北军分区成立后,适应形势与战斗要求,下大力量开始整顿各路人马。经整编后所属部队为:热北骑兵一团、热北骑兵三团、热北独立营、热北独立骑兵大队和热北步兵支队等。其中步兵支队由十支队、八路军二十五旅十三团的一个连、十五支队一部分合编组建而成,热北军分区又派入干部10余人,总兵力达390人,下辖3个连队。不久该支队宣布解散,所属人员改编进入到经棚支队、林西支队(见《赤峰市志丶军事武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⑥林西县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2月中央军一部占领经棚,为此热北军分区令卜云龙副司令员带队攻打经棚,县独立骑兵二大队同另一支县骑兵1大队两个大队一同前往助战。战斗结束后,鉴于1大队姚占山手下欲兵变的实际,卜云龙让参战部队在满铁医院后假装召开总结会,让战士先埋伏下来,令张绍卿、马中山等借参训之名,把姚占山大队全部缴械解散。不久热北地委、热北军分区对林西县公安队、十支队等进行整顿,清洗了一批不良分子,又招收了一部分新兵,合并整编正式组建了林西县支队。“林西县支队初创时,政委由林西县委书记王纪明兼任,第一副政委为张华廷,支队长是崔同喜,副支队长张绍卿,总支书记周福生,副书记张谦三(后调入独立团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营教导员,营长为李国栋,即六十八团留给步兵团的一营,郭俊俊曾为他当过通讯员)。队长白云飞调入林东,指导员杜德贵负责党务,不久杜改任林西县武委会主任(杜后任在林西组建的独六师十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江西省军区副参谋长)。支队骑兵连有人马80,步枪60余支;步兵1连有100余人,机枪1挺,步枪50余支;步兵三连有50余人,步枪20余支;步兵四连有40余人,步枪10余支。林西县支队初建时对外又称林西城防司令部,司令部地址就设在北街车福磨坊内,后迁至火车刘大院”(见林西史料之三:王玉成《林西县支队的组建及其发展》)。原热北十支队政治教官李忠诚调任到热北暨昭乌达蒙汉联军干部教导队工作,历任副教导员、教导员、阿鲁科尔沁旗地方武装阿旗支队笫一副政委。1946年初十支队解散时,除一部分进入林西骑兵一、二大队外,一部分进入了1945年11月14日组建的经棚支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⑦王庆叛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春,地主出身的“八路军大队”队长王庆在克旗谋划叛变革命。王逸伦书记将“八路军先锋大队”和“八路军大队”整合成立“热北第十支队”时,任命崔同喜为支队长,大地主王瑞轩(亦叫王庆)任副支队长。后来经棚支队成立,仼王庆为支队长。1946年春王庆假称回到林西海棠湖老家去搬家,然后再让手下得力干将史荣带一个连的人马诈出,砍断通往林西的电话线,连夜逃往林西四区一带。据林史县党史资料中原林西县支队参谋马中山《难忘的家乡战斗》忆述,当时马中山正带领一个通讯班去鹿山执行任务,返回时经过地主李连登大院,看见史荣正站在大院门口小便。马中山根本不知道这个家伙已经叛变了,便打马过来与他打招呼。史荣却一边支吾着,一边提着裤子往院子里跑。马中山正在奇怪时,突然看见从附近场院里走出来一个老头儿,手拿粪箕子冲他一挥。马中山见此叫声不好,带马往回一折,命令通讯班的战士马上占领山头。可是已经晚了,叛军的枪打了过来,马中山和战士们只好借大墙的掩护进入一条干河沟子下马开枪还击。叛军的枪越打越紧,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马中山命令其他战士继续抵抗,让通讯员于世荣和他悄悄地翻身上马,猛打几鞭,两匹马向山头冲去。冲上山头后,马中山翻身下马,举枪便打,枪枪都不落空:趴在大墙上的那个土匪先栽了下去;房山花的一个家伙刚要射击,也被打倒了;另一个家伙在车棚子上一扭身,又被马中山一枪打翻。叛军的气势一下子被打了下去,只是大声地叫喊就是不敢露头儿了,山下的通讯班乘机打马冲出了包围圈。回到林西县城后,马中山向支队部作了报告,支队部也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此次王庆叛变的经过,立即命令马中山带领一个通讯排前往海棠湖抓捕王庆。王庆还没跑,之所以没有逃跑,是在等手下的一个贴身护卫,这个护卫叫贾五,两天前回去探亲,把王庆的两把匣子枪也带走了。贾五回到家后,把王庆叛变的情况跟家里人说了,家里人劝他不要再跟王庆了,贾五再没回到王庆的身边。但王庆随身还带着30多人,如果与马中山开火,胜负难说。幸亏当地驻着一个关里来的老八路连,而且这个连的朱连长和王庆住在同一个大院里。马中山先设法找到朱连长,向他说明了情况。朱连长也告诉马中山你行动吧,我配合你。按照事先的计划,马中山独自一个人来到了王庆的房间。王庆见马中山进了屋,吃惊地问道:“马参谋,你来干什么?”马中山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支队让我给你送信,叫你去开会。”王庆问:“信在哪儿?”马中山继续不动声色地做出了掏信的动作,然后趁王庆不备的时候伸手把枪掏了出来,对准了王庆说:“我奉命来逮捕你!”这时,朱连长也带着人冲了进来,捆了王庆,缴了王庆手下人的枪,后王庆被处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⑧两起部队叛变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起是在1946年12月6日夜步兵1连叛变。当时1连在林西五十家子整训。这个连在林西县支队来说是装备最好,人数最多的一个连,有近70余人,65支枪,3挺机枪,小炮1门。由于县支队刚为该连换连长、指导员,对部队掌握不到位,对坏分子清理不彻底,放松了警惕,思想上麻痹了,在叛变前没有掌握情况,致使支队三班长郭海清与五班长龙风阁携大部叛变,全连除放假与被打死者外,几乎全部被拉走投敌。该连连长被打伤,政治指导员、一排长、=排长被打死,60余人逃走,带走60余匹马,带走步枪40余支,机枪1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次是1946年8月,热北军分区命令林西支队抽一个步兵连改为军分区独立营八连,准备到前方赤峰充实主力部队。该部原为林西县支队二连,该连排长叶金生在连队大板南下时串联叛变,甩开连队。该部走到乌丹县桥头附近公开叛变。叶金生带走两个排50人,并带走了59支大小枪,2挺机枪。 叛匪又经克旗林西,杀死农会领导数人。49年叛军加入伪于秀成林西县警察大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⑨支队几次重要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是经棚热水塘战斗。1946年3月,热水塘一带地主、土匪、红枪会活动猖獗,他们发起暴动,杀害了8名县、区干部,断绝了林西至经棚的交通。为了消灭这些匪徒,支队长崔同喜带领40余名骑兵,赶到热水塘。部队还没进村,就从四面八方上来500多人来包围我军。当时认为这都是些基本群众,不好开枪,只能喊话:“我们八 路军不打老百姓,请放下武器(大部分是大刀锄头木棒)。”但他们不听,部队只好朝天放了一排枪。因为天黑,只好把部队带回林西。第二天由热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邱仁华和崔同喜带了两个步兵连,一个骑兵连,提前出发至热水塘。早晨八点半战斗打响,战斗很激烈,到上午十一点半才结束战斗。除20多名骑马的匪徒逃向经棚白岔外,活捉200多人,打死烧死10余人。我方当场开了个简单大会,把3名地主土匪坏头子就地处决,对上当的基本群众全部释放。此次战斗我热北军分区及县支队无一伤亡。不久热水塘建立了区政府,恢复了林西至经棚的交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经棚白岔沟战斗。46年9月间,林西县支队的全部骡马170余匹在林西南门外3华里的地方放牧时,从白岔方向突然来了40余名骑兵土匪,把马匹全部掠走。得此消息,林西支队把林西县委、县政府所有马匹集中起来共40余匹,并挑选有战斗经验的同志由崔同喜带领跟踪追击骑匪。整整追了一天,到晚上十二点钟,追到白岔的一个小村庄,全体下马集中悄悄摸进村中。此时土匪们正在吸大烟、做饭。崔同喜支队长指挥部队突然用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向敌人开火,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经40分钟战斗,打死敌人3人,缴获敌步枪3支,马5匹,同时追回了支队的全部马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是五十家子剿匪战斗。1946年7月,有一股60余人的土匪袭击林西五十家子区政府。区小队长任贵良带30余人与敌人进行顽强战斗。当时崔同喜正在五十家子以南30华里处,得此消息后,立即带领60余人,一个多小时赶到,在距五十家子北面10华里的一座山上与敌匪战斗半小时,打死敌人2名,活捉3名,活捉顽匪带到五十家子也枪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是保卫三区府战斗。当时林西3区区政府设在轩辕大院,1947年正月初四从土城子方向来了一股土匪,包围了区政府,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敌人攻不进去就放火烧大门,支队长崔同喜带领骑兵队50余人赶到,经激烈战斗,把敌人全部打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是王子庙剿匪。1946年7月,昭乌达蒙汉联军司令部调林西支队赴天山剿匪。该支队在张绍卿带领下首先到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王子庙袭击敌人,激战两小时把敌全部击垮。这一仗,缴获战马36匹,武器弹药等物资拉了10多马车。胜利结束后,又立即转战到天山以东的郑家屯。行军至西沙滩时,与一股土匪遭遇,敌匪近200百人马,打了4个小时,敌人被击溃,逃到蒙古包中躲避。支队穷追猛打,敌人落荒而逃。此一战击毙敌匪多名,俘虏1名,俘获战马2匹,战后奉命回林西休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⑩林西县支队补充部队兵源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是补充中央警卫团。1947年林西支队崔同喜支队长、张华庭政委调出,张绍卿任支队长,周福生任政委,支队下属3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及警卫排。9月间,根据上级保证兵源,补充营、团的指示,林西县支队扩大到12个连,1300多人。是年秋,中共中央警卫团需充实兵源,指定由林西县支队充实了警卫团了9个连共1100多人,只给林西保留了3个连。后来,又扩编了1个连,仍是4个连的建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补充独立六师。1948年,根据昭乌达军分区关于扩军组建独立六师的指示,林西县支队又扩大到12个连。他们将新编的8个连单独成立了1个新兵团,与原来县支队的4个连是两套人马一套机构的关系,县支队长张绍卿、第一副政委周福生兼任新兵团团长和政委。1948年2月,昭乌达盟步兵二团、林西县支队、经棚支队的新兵团分别从林西、林东、天山(步兵2团1947年3月一1948年2月驻扎在阿旗天山镇、罕庙)开赴前线。独立六师除带走原来的8个连外,还带走了县支队的骑兵连。根据要求,原热北军分区独立团暨步兵二团被编为独立六师第十七团,步兵二团团长崔同喜被任命为独立六师第二团团长,赵凡夫为政委,杨邦干为副团长,王庆华为副政委,李天增为参谋长,李铁军为政治处主任。经棚县支队、林西县支队和韩梅村起义部队合编为独立六师第三团,仼原林西县支队长、新兵团团长张绍卿为团长,原经棚县县长张彦兴为政委,武委会主任杜德贵为副团长兼参谋长(一说张锦秀为参谋长),张绍德为政治处副主仼。 不久冀察热辽军区又命令独立六师将所属一、二、三团改为十六、十七、十八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是补充一六八师 五0四团。张绍卿调入独立六师后,原林西支队第一副政委张华庭同志调任整编后内蒙古骑兵笫十师三十三团任政委,林西县支队长由原撤销番号的驻在查布嘎庙街的天大支队队长童玉林接任,笫一副政委依然是周福生,政治部主任为原天大支队副政委魏超。至1949年1月,林西县支队又扩大到了1个多团。1949年5月,东北军区以昭乌达军事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八师,师长钟辉琨,政治委员邱仁华。开始由热河军区领导,1950年1月归辽西军区。该师五0四团就是以林西县支队为基础,又在附近旗县招收了部分新兵,组成的2500人的一个主力团。团政委由林西支队政委周福生担任,团长由林西支队长童玉林担任,参谋长为林春深,政治部主任为魏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9月,适应形势要求,林西县支队撤销了番号。1949年6月1日突泉整编后,骑兵第十师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骑兵三师,原三十一团改为七团,原三十三团改为八团,原昭盟军事部直属三十二团(即天大支队为主)并入三师成为九团。此时阿旗地方武装一一阿旗支队笫一副政委李忠诚(政委为旗委书记陆棣)被任命为三十二团暨九团政委,团长张树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伟业人间颂,丰功天下名。七十多年过去了,关于红色林西,关于林西支队,关于林西人民送子当兵的感人故事,赤峰人民一天也不曾忘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