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父亲节,已经好久没有梦到父亲了,也许有两三年了,或者三四年。</p> <p class="ql-block">这张估计是父亲开封一高毕业时的照片,因为照片上有个“开”字。</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喜欢这首歌。</p><p class="ql-block">听到它,就想起小时候的除夕。可能是我上初中以后。</p><p class="ql-block">每个年夜,吃两顿饭:</p><p class="ql-block">大概晚上6/7点,正经年夜饭,饺子+鸡鸭鱼肉吧,大概7/8个菜。一家四口,一边吃饭一边看春晚。</p><p class="ql-block">然后到晚上10点多近11点吧,父亲会再弄4/5个菜,父亲照例一杯酒(1两),哥哥可能也会喝一点点,我只是陪着吃菜。继续看春晚,随便聊点什么。好像没有什么人生啊,理想啊…… 总之一点都想不起来聊些什么。一直到春晚结束,甚至《难忘今宵》结束……</p><p class="ql-block">后来,哥哥结婚成家,我也工作成家。</p><p class="ql-block">除夕的2顿年夜饭一直保持着,尽管父亲已不再喝酒。</p><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以后,除夕就再也没有吃过两顿年夜饭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春节,春晚,那是一年一度的期盼。</p><p class="ql-block">在90年或者89年,中牟县城普及有线电视前。电视一年也没几个好节目,那时候偶尔有个青歌赛,相声大赛,那就是最好的节目了,当然,春晚更是重中之重!</p> <p class="ql-block">这张好像是工作证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两个妹妹早早出嫁,两个弟弟家中务农。家中老一辈好像有人内战时当过保长,所以家里的成分是富农。这在六七十年代也算出身不好的,对工作、结婚、上学等等还是有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母亲十二岁就一个人进县剧团学戏(58年全县业余戏曲汇演被剧团看中。也算是被舅姥爷骗过去的,好歹解决了一个人的吃饭问题)。</p><p class="ql-block">后来,剧团中父亲的高中同学给母亲介绍父亲时,母亲虽然震惊于父亲的相貌(母亲说看了照片,感觉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学历。可父亲的出身却让她望而却步。后来舅姥爷和她说,“你们剧团里都是大字不识的,以后孩子们怎么办?”</p><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从安阳回来相亲,被舅姥爷,姥姥们一眼相中!就这样成了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结婚后,父亲仍在安阳工作。早已成为女一号的母亲仍然天南海北的随剧团演出。姥姥和两个表姐照看我和哥哥。一家人聚少离多。直到哥哥上学后(75年),77年又恢复高考,父亲从三千多年的殷商古都,回到了他的故乡,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县城——中牟县。</p><p class="ql-block">父母两人都是双方家庭唯一在外工作的人,两方的家庭都需要照顾。在六七十年代,他俩的工资将近100元/月。对我们四口之家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可是我们家除了书柜,四方桌看着还像那么一会事外,还有我们兄弟吃穿不愁,其余和别的家庭别无二致。两个人的钱大部分都补贴老家了。</p><p class="ql-block">家里直到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好像不到300元,还要贷款的。</p> <p class="ql-block">哥哥和我相继上学后,学习是不用父亲操心的。兄长是那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班长,队长的不二人选。</p><p class="ql-block">虽然学习不用父亲操心,身心的成长父亲却付出了不少。记得小学时,有次我看到书店里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带插图的书。就想问父亲要钱买,没想到父亲只是问了问书名,就把钱给我了。从那以后,只要是买书,好像没有一次拒绝过。</p><p class="ql-block">家中的象棋,军棋、朴克牌等,一应俱全。哥哥还买了几本棋谱。后来他的棋艺就打遍周边无敌手了。忘记具体什么时候了,父亲出差回来,带回了一个魔方,后来整个县城就也流行起来。可惜那时候没有教程,周围也没有人能拼好6面,我和兄长也只能拼到一面一层。</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父亲在大学里喜欢什么运动,也许游泳就是在那时候学会的吧。反正这是我看到父亲唯一的运动爱好。</p> <p class="ql-block">父子三人</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没什么娱乐项目,没上学前,好像父亲就买了个排球🏐回来,那时候也没有场地,就是和家属院内的小朋友一起拍球,或者踢球玩。后来大一点,父亲给买了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羽毛球拍给打坏了不少付。初二以后迷恋上足球⚽️,一直到大学,差不多每年我要踢坏3-4双足球鞋!</p><p class="ql-block">反正只要是正经的玩,锻炼身体,父亲从来不干预,还会提供充足的经费😄</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夏天,可能哥哥上学了,我还没上学。我们和家属院里的小伙伴无意间走到河边玩,看到河里好多大人、小孩在玩水。不知道谁带的头,反正最后我们全部脱光了衣服,下水了![捂脸]</p><p class="ql-block">自此,每年夏天,野河,养鱼塘就成了我们消暑降温的最佳场所,无意间也学会了游泳。</p><p class="ql-block">为此,我在小学时,老师没少让我回家“叫家长”[捂脸](放学后去河里游泳,被同学举报),那时候,每年夏天都会淹死人的,因为下河玩水!</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年吧,父亲看到了我们的游泳水平,就再也没有说过不许去游泳了。</p> <p class="ql-block">可能也是工作证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大学学的是水利专业,毕业后在安阳水利局工作,几乎全程参与了林县红旗渠的建设。前期的地质勘探,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山头,他们受到了指挥部的通报表扬!</p><p class="ql-block">一个理工男,精于自己的专业。但更喜欢诗词文艺,游览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在80年代,父亲就买了几本辞海,辞源之类的工具书。大十六开,10几公分厚,好像两三百元吧。那时候一辆“永久”自行车也就190元。</p><p class="ql-block">家里的书柜,都是父亲买的唐诗宋词,古今对联欣赏之类的书。还有他自己做的剪报,厚厚几本,父亲给它起名《挖红薯》。在那个年代,报纸是最丰富的信息来源。《新民晚报》,《钱江晚报》《南方周末》等,还有杂志等,每天父亲下班都会带回很多报纸或者杂志。</p><p class="ql-block">“古战场上勤耕耘,红旗渠畔战犹酣”</p><p class="ql-block">这是兄长为父亲写的挽联,好像是随手拈来。(古战场——中牟官渡之战),也是对父亲最好的回报吧!</p><p class="ql-block">当时对老兄佩服的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没办法,兄长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博闻强记,文学历史方面肯定超过了父亲。嗓子也遗传了老妈,KTV里,只唱刘欢的歌!</p><p class="ql-block">兄长大我两岁,虽然小学,初中在一个学校。但几乎玩不到一起。后来高中以后,开始迷恋围棋,足球,我们两个在一起玩的才多起来。</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典型的北方人,大概1米75左右吧,看上去文质彬彬的那种。父亲在开封一高上学时,开封当时有个越剧团,他可能无意中看了几次,就喜欢上了越剧。后来到武汉上大学,喜欢吃米饭,烧的一手南方菜……</p><p class="ql-block">对于越剧,父亲的喜欢可谓如醉如痴,虽然从来没听他唱过。</p><p class="ql-block">记得老妈说过,父亲想要个女儿,送她去学越剧。所以后来我出生时,父亲有点遗憾。</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一直在县剧团家属院住。虽然他喜欢戏曲,喜欢越剧。</p><p class="ql-block">虽然母亲是县豫剧团的台柱子,唯一一个文武双全的,青衣、花旦、小旦,刀马旦、闺门旦都可以。父亲一辈子大概只看了两次母亲的戏。母亲说,有一次,她一出场就看到父亲和她的朋友坐在正前方,三四排的样子,母亲有点想不到(父亲陪朋友看戏)。在他眼里,豫剧,黄梅戏等等,太土,太俗(语言)!</p> <p class="ql-block">经常是放学回到家门口,就能听到收音机里的越剧,父亲喜欢一边做饭一边听戏。当然,电视节目有越剧的时候,那是他唯一的选择!</p><p class="ql-block">父亲也订了一些戏曲文艺方面的杂志,好像《文化娱乐》吧,时间太久了,名字都陌生了。</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有线电视普及了,各种戏曲频道,就成了父亲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59年,12岁的母亲进剧团学戏,到1988调出县剧团,30年来,出演了《三打白骨精》、《三打陶三春》、《白蛇传》、《春草闯堂》、《打金枝》、《拷红》、《狸猫换太子》、《卷席筒》、《画皮》、《朝阳沟》、《红灯记》、《小刀会》、《渡口》、《龙江颂》约60余部古装戏、时装戏及折子戏等。</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演戏的同时,也担任剧团新学员的教练。学员中有获得梨园春年终总决赛擂主的,当然国家戏曲最高奖项——梅花奖也有!</p><p class="ql-block">母亲从剧团调出的时候,全国刚好开始“职称评定”工作。父亲又是县职称评定小组的组长。按母亲的水平,国家一级演员是没问题的。因为母亲刚好调出剧团,职称当时和工资还没有挂钩,父亲也可能为了避嫌,劝母亲不参加评定。母亲也同意了。不知道母亲现在是否有所遗憾?</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有一天,可能吃饭时间,父亲对我和兄长说:“晚上有人敲门的话,一定要问清了是谁,再开门”。后来想想才明白,因为职称评定,肯定会得罪好多人,父亲怕有人会打击报复。</p> <p class="ql-block">除了越剧,喝酒也是父亲的爱好吧,或者是被逼出来的。</p><p class="ql-block">父亲更喜欢喝黄酒,酒量也不行。七八十年代,好像我们那里只有白酒。</p><p class="ql-block">从安阳回来后,因为母亲经常不在家。只能父亲一个人带我们,一日三餐,洗衣做饭。</p><p class="ql-block">经常是晚上,我们爷三个吃饭,父亲倒上一杯白酒(一两的杯子),细品慢酌。</p><p class="ql-block">父亲之所以从安阳回来,是为了我们两个上学了。之所以不想回来,按他的说法,当时还讲出身,政治等,小县城里土政策太多,天高皇帝远的乱搞,所以不想回来。晚上一个人喝酒,可能也是心理比较苦闷吧。</p> <p class="ql-block">父亲喜欢和年轻人喝酒。在县委大院里,他们科委的,还有别的单位的,经常有6/7个会到我们家喝酒。父亲可能觉得年轻人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没有那么多的功利算计。</p><p class="ql-block">也算是父亲的影响吧,哥哥上高中以后吧,就开始偷喝老爸的酒。因为父亲有时去郑州开会,就早上把中午饭也做好,中午就我和哥哥两个人吃饭。不知道哥哥怎么会想起来偷喝酒。这好像是这个一贯作风优良的好孩子干的比较不靠谱的事!😁</p><p class="ql-block">我上大学后开始喝白酒,不过酒量一直不行。喜欢用大杯子(一两的杯)。记住一杯就好。最多再来半杯。如果换了那种一口一杯的小杯子,很快就醉了。因为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p><p class="ql-block">我一直不喜欢酒的味道,大概喝酒十几年后,一次和兄长的两三个朋友一起喝酒。兄长刚把酒瓶打开,我突然闻到一股香味,啊,这就是传说中的酒香吧。拿过酒瓶一看,郎酒,酱香型。</p><p class="ql-block">从此,只喜欢酱香了!</p><p class="ql-block">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酒鬼,这恐怕是父亲始料未及的吧!</p> <p class="ql-block">92年,兄长结婚时父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印象中父亲喝醉过两次。一次是春节走亲戚,在姨姥姥家。只是不胜酒力,倒头就睡了,后来被同去的亲戚一起送回来了(又在车上睡了一路)。</p><p class="ql-block">另一次真的是酩酊大醉。我上高中的时候,父亲一个几十年未见的同学来访。从中午吃饭开始。后来我下午放学回来(大概4点出头),还在喝酒,且我家楼上的汤伯(也是父亲的同学)也在。我回家换了足球鞋就出去踢球了。等我回来时,三个人都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了。我和妈妈把父亲扶到床上睡觉,感觉他一点意识都没有,身体好重好重(其实他很瘦)!</p><p class="ql-block">三个人,反正父亲是不劝酒的,居然喝到这种程度。不过想想,父亲应该还是会开心的。</p><p class="ql-block">人生难得一场醉!</p><p class="ql-block">父亲后来生病以后,就戒酒了。戒的很彻底。</p> <p class="ql-block">1993.05.01 左下角的日期</p> <p class="ql-block">父亲已离开我和兄长22年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曾经我以为就是严厉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因为工作的关系,母亲一年到头在外演出。一年估计能在家里2-3个月吧,我和兄长就像在单亲家庭一样。</p><p class="ql-block">兄长,发小,同学等等小伙伴们,都觉的这个父亲很热情,和蔼,他也喜欢他们。所以他们都乐意去我家和我们兄弟一起玩。</p><p class="ql-block">可是我对他的感觉只有“严厉”,曾经很长时间,他无意间咳嗽一下,我心里就哆嗦一下,以为他要批评我了。</p><p class="ql-block">这也不能怪他,我小时候确实比较调皮,爬树,翻墙,野河里游泳,捅马蜂窝……</p><p class="ql-block">不挨揍才怪!所以很怕父亲。</p><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因为搬家,整理书籍,发现了他的高中,大学毕业证,还有工作证等,翻拍了他年轻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父亲节,老爸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