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道“李”</p><p class="ql-block"> 总有一种憧憬,希望退休后,能有一处栖息地:房前一片鲜花,屋后一片树木,有桂花,有紫薇,有李树……春时,倚东风徜徉房前,有桃花红,李花白;秋时,偶然成兴,步过屋后,有莺儿啼,蝶儿舞……其实这种美好的意象就在父亲的小园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晚上故友陪我们夫妇回老家,父亲十分开心:“去年你们种下的李子可以吃了 !”我一听内心雀跃,赶紧让先生拿着手电筒去摘。先生一刻钟后便回,只见他头发被李树上的雨水打湿,挽着裤子,脱下鞋子,打着赤脚,神气十足。难怪他开心,因为这棵李树是他亲手种下的,看着自己种下的果子开花成熟,哪能不乐开怀呢?</p><p class="ql-block"> 父亲也非常开心,马上把他女婿摘下来的李子,冲洗干净候着让我们带回家。当天晚上我们把大部分的李子送给朋友,自己留下一些,我立刻洗干净,晾干。</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迫不及待把这些李子带到办公室准备和同事们分享,第一拨同事们纷纷拿起咬了一口,皱着眉头都说太酸了,我的心底掠过一丝丝的沮丧,为什么他们都说酸呢?我怎觉得不会呢?</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下课,又一拨人走进办公室,我让她们也试一下,她们看着其貌不扬的李子,先有那么一点点不屑,然后我神气地告诉他们是我们自己种的,唯一的一棵李树,和我搭班的许老师眼里顿时闪着异样的光芒,十分可爱,惊讶地问:“真的是你们自己种的吗?”我不住地点头:“真的呀!”她二话不说拿起一个,过了一会,只见她笑了:“不酸,还行!”然后又拿了第二个也说好吃!汤老师也说好吃,不酸。我不知道她们是为了安慰我,还是李子真的不酸?</p><p class="ql-block"> 这时另外一个同事走过来,我也让他试试。看着他那么赏脸地吃着,我想找成熟点的给他时,他并没有接受,我担心李子酸倒他,打趣道:“让你感受感受生活有时也是酸的。”这时,他云淡风轻地说:“我不怕酸!”我想他也应该是为了安慰我,给我面子吧!我偷偷观察他的表情,只见他眉头不皱,又没趁我没注意时偷偷丢掉,看来他对酸有一定的承受度。</p> <p class="ql-block"> 是的,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对酸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正如我自己,小时候特别爱吃甜,曾把味精当白糖吃了;桃李年华后特喜欢酸辣的,曾有一些日子爱上麻辣烫,无辣不欢;而立之年时,爱上咖啡,也常常用它来提神,经常是午后一本书一杯咖啡,慢慢品着苦过后醇香的味道;不惑之年后却爱上了茶,也常常一个人一壶茶,点檀香,观茶色,闻茶香,自斟自酌,感受入口生津、微苦回甘的茶韵。从小到大,从年轻至今,渐渐把食物的各种味道都尝尽了。其实生活也是一样,充满了酸甜苦辣,仅仅甜蜜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它应该揉进酸、辣、苦、涩,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生活的一部分是酸苦,你应逼一逼自己去承受那份“酸度”,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但更多时,却发现自己还可以承受生活的那份“酸度”,咬一咬牙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存在即是道理,茶余饭后,可以食食“李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