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发﹝2019﹞22号),麻城雷氏祠赫然在列(编号8-0383-3-186),标注年代为清至民国。这是继柏子塔(2006年公布,第六批)之后,麻城市又一单位成功跻身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行列,实在可喜可贺。 据有关资料介绍,雷氏祠位于湖北省麻城市盐田河镇东界岭百亩堰村,是大别山腹地南麓的一处传统砖木结构宗祠建筑群,祠堂坐西北朝东南,背山面水,总面阔 23.55 米,总进深 29.28 米,占地面积 689.54 平方米。雷氏祠建于清嘉庆八年(即1803年,一说为嘉庆六年,即1801年),历经兴衰,清末至民初屡有修葺,延续至今祠堂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雷氏祠平面为三进两天井布局,从南向北依次分布为门楼(戏楼)、天井和石拱桥、议事厅、天井、香火堂。由东、中、西三路院落组成,入口均设在南面。中路院落是祠堂的主体,是宗族议事、祭祀先贤的场所,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祠堂类建筑形式。雷氏祠一进天井内建有石拱桥,天井两侧设乐楼,有别于其它祠堂,较为独特。祠堂建筑高大,东、西、南三面云状山墙层叠、环绕,墙面波浪起伏、云卷云舒,犹如耸入云间。祠堂内部装饰富丽,装饰有大量的石雕、木雕、灰塑、彩绘。尤其是石雕种类繁多,有平雕、圆雕、浮雕、高浮雕、透雕;图案独特,有盘龙、麒麟、狮子、人物、故事、花草等场景,题材丰富、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科学艺术价值。该建筑内部装饰华美,以前殿戏楼二盘龙石柱和大量人物故事石雕及木雕装饰最具特色,被誉为“江北第一祠”。 雷氏祠是雷氏族人祭祀先祖先贤和族人聚集商议族内重要事务的场所,是同姓家族的聚落中心。据雷氏宗谱载,雷氏祠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是为香火堂,民国三年(1914)扩建,形成现有宗祠规模,延续至今。祠堂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祖训、族规、族谱留存。正是这次扩建,让年轻石匠夏长炳脱颖而出,名垂青史。 话说民国三年,雷氏决定扩建祠堂,领头人雷荆南是清末秀才,他决心不负众望,遍寻能工巧匠,把雷氏祠建成麻城宗祠中的上乘之作。一天,有三位石匠闻讯找上门来,携带作品作为承揽工程的“敲门砖”。只见第一位石匠展示的作品是一只由石头镂空而成的画眉鸟笼,笼中画眉栩栩如生,真个巧夺天工!雷荆南和同事不由得啧啧称奇。第二位石匠不甘示弱,只见他拿出一把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算盘,粒粒算珠拨动自如,与木制算盘无异。在石匠展示演算过程中,围观者发出阵阵欢呼。只见第三位石匠不慌不忙地出场,他先是自报家门:本县东山白石山人氏,姓夏名长炳,他说他今天没有带什么作品,可以现场展示一下技艺。随即让人抬来一根长石条,用布蒙上眼睛,伸出右手蘸上墨汁,信手在石条上画出一条直线。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条蒙眼信手划出的线条,笔直非常,竟然与墨线弹出的线条完美吻合。雷秀才与族人合议,一致决定把工程交给“炳”师傅,因为他们知道,夏长炳的手艺比另外两人更胜一筹。这一年,夏师傅只有23岁。 经过三个寒暑,夏长炳师傅完成了雷氏宗祠这部杰作。雷氏祠从此名声大震,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就在工程将要完工之时,夏长炳在祠堂中一根石柱上凿穿了一个只有筷子头那么大的四方眼,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工程技术之谜。 雷氏祠虽然偏居东河一隅,却也屡屡见证了麻城现代史上的大事。民国十六年(1927),麻城境内顺河、乘马两区发生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遭围剿后,有一支队伍转战到东山雷氏祠休整,被国民党清乡团发现,集重兵火烧雷氏宗祠,造成富丽堂皇的雷氏祠被严重破坏。雷氏子孙多方筹措资金,众多雷氏亲友解囊相助,于翌年(1928),耗资十余万大洋,修缮祠堂。民国二十七年(1938),盐田河东界岭百亩堰村的雷松涛先是在三星庙兴办私立白杲中学,次年5月将白杲中学迁至雷氏祠。民国二十九年春,奉鄂东专署令,县政府在县立高小(校址为城南考棚)的基础上,并入私立白杲中学和私立龙潭中学,改名“湖北省联合中学鄂东分校麻城分部”,为避日寇,校址定为龟头河程氏祠,民国三十二年迁至阎河凤陂畈,民国三十五年春,学校返回考棚原址。该校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麻城县第一中学,可以说,雷氏祠不仅是麻城现代初中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在百年名校麻城一中的体内留下血脉。 借兴建雷氏祠的东风,石匠夏长炳也誉满鄂东。夏长炳于光绪辛卯(1891)正月十五出生于亭川乡木樨河区白石山(今张家畈镇)牌楼河村新屋塆,卒于1956年,享年66岁。原名长干,字炳珠,故后来以长炳之名行世,人称“炳”师傅。承建雷氏祠时,炳师傅年仅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才俊。凭借雷氏祠的“一战成名”,他不仅广收徒弟,还兴建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其中大多分布在河南。列为麻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木子店夏斗寅故居,也是炳师傅留给后人的珍贵建筑遗产。<div><br>(注:本文撰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卢世高先生编著的《亦诗亦画张家畈》和雷胜勇先生提供的雷氏祠国保项目申报资料,特此说明并鸣谢!)<br></div> 雷氏祠俯瞰图。雷氏祠分前、中、后三殿,天井两侧有鼓乐楼,两侧分别设有边室、花厅、后室、耳房等,明间为石柱台梁结构,次间为穿斗构架,祠立石柱 20 根,垒石门 17 座。祠内设有大戏楼、议事厅、香火堂和九间偏殿,有九口天井。<br>2022年6月18日,我请影友、中摄协会员兰帝和四海科技孙总一同航拍雷氏祠,特意强调必须把九个天井拍下来。兰帝发来的照片果然完美,三进院落中,中间的大天井是议事堂上空,除前殿左右两侧的边室天井较小,紧贴在屋脊侧边,不易分辨外,其余七个天井历历可数。左边中天井里一棵桂花树枝繁叶茂。由上往下观之,祠堂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并非完全对称,变化中保持了均衡。祠堂两侧紧邻民居,后期做了简单处理,以便凸显祠堂建筑之美。 上图下图为最新拍摄的照片,中图为2004年所拍。十多年间,祠堂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得益于“国保”,拆除了前面的一栋平房,祠前广场硬化美化,对面河边新建了仿古牌坊和廊桥,整个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雷氏祠最大的亮点在石雕,仅大门部分就独具匠心,石狮子是圆雕, 狮口原有活动的珠子,今已不见,左右狮子侧边墙上各嵌有一块石板,用浅雕手法勾勒的动物、花卉图案,还有花边,简洁大方。最不引人注意的门槛石居然也有花纹,线条圆转灵动,极具功力。石狮背靠的石质门框规整而光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首次造访雷氏祠,听人介绍,过去没有现代化的打磨机,这些石条是先人用银洋来打磨的,光是打磨门框石,就用去了整整一箩筐银洋。 一进院落天井中间是一个精致的单孔半月形石拱桥,号“月弓桥”,这在祠堂建筑中非常罕见,也是雷氏祠能跻身“国保”的理由之一。桥栏雕满花纹,还有兽首,靠近议事厅的一端有一对石鼓,更增添了石桥的魅力。方型石柱支撑起戏楼,方柱和圆形柱础是一个整体,富有变化。 戏楼石栏上刻画了众多人物,镂空花纹、立体兽钮,两边盘龙柱上的龙势若飞腾,雕刻手法多样,题材丰富,艺术价值极高。 站在戏楼俯瞰议事厅。 天井一角,可见飞檐。 雷氏祠以石雕见长,有平雕、圆雕、浮雕、高浮雕、透雕,图案有盘龙、麒麟、狮子、人物、故事、花草等场景,综合了雕刻的技术手法和故事传说、文学题材等艺术,将不同时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物象等巧妙地组合在木、石、砖上,令人遐思,发人深思。但石上刻字却极其罕见,我到过多次,均未发现文字。6月中旬的这次拍摄,终于在前殿左右侧房的仿木石质扇形门楣上有所发现,各刻有两字篆书,右边清晰,可以识读为“启绪”,但左边非常模糊,疑似“扬威”,确否,还待有识者赐教。 雷氏祠结构布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戏楼两边各延伸了乐楼,供乐师操琴击缶,在议事厅与香火堂之间的天井两边,各建有钟楼和鼓楼,没有设置楼梯,需借助步梯攀爬。钟鼓楼也可供乐师使用。 雷氏祠背靠山岭,前低后高,香火堂是最高建筑,需拾阶而上。石阶中央仿故宫太和殿的式样,雕刻图案。其中一个圆形神兽石刻,形似龙王,周边是云纹,仿佛在天上,这应是雷氏祠石刻中的代表作。 雷氏祠的山墙呈现云状,层叠、环绕,墙面波浪起伏、云卷云舒,祠宇犹如耸入云间。 雷氏祠的价值除体现在建筑艺术之外,还有其丰富的民俗魅力。传承千年的民间祭祀仪式“走礼”,在这里得到重现,2010年被列入“麻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祠堂保存的舞龙、舞狮道具,是民间文化活动的物证;遍布祠堂的牌匾、对联,雕刻、彩绘中的传说和故事,祠堂保存的族规、祖训、家谱,见证了雷氏先祖迁徙、繁衍、传承的足迹和印记,弥足珍贵。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氏祠当之无愧! 百亩堰村雷氏族人的杰出代表雷松涛简历及照片,现陈列于雷氏祠。 兴建雷氏祠的功臣夏长炳,是盐田河一山之隔的张家畈白石山人,其事迹及雷氏祠均载于86版《麻城县志》。为表达对夏师傅的景仰,我们于6月10日专程到张家畈镇,在中心学校及白石山社区和夏氏族人的协助下,找到了位于牌楼河村新屋塆的夏长炳故居,现已成为废墟,仅存屋基。但故居旁边一栋百年老屋,仍有一堵山墙矗立,仔细辨认,可见墙上有块刻字的砖,上刻“嘉庆庚辰年”,经查该年为1820年,属嘉庆25年,也是道光元年,距今200余年,可见牌楼河村具有久远的历史。村口一栋简陋的平房,是长炳孙媳的住所。查夏氏宗谱,可知夏长炳本名长干,字炳珠,生于光绪辛卯(1891),卒于1965年,这个记载是权威,可以纠正县志上的谬误。县志记载夏长炳生于1903年,卒于1975年。另从逻辑上推断,如果夏师傅生于1903年,则其承建雷氏祠时(1914年)年仅12岁,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另传说承建时夏师傅19岁,从族谱上看也是不准确的。不知何故,长干与夫人周氏没有生育,有一嗣子远明,生一子一女,子名忠奇。忠奇生三子,分别是厚春、厚意、厚才。忠奇夫人姓严,已有70岁,身体状况较好。严夫人和厚意很热情,找出了曾祖长干师傅生前亲手打制的一个石“粑钵”,只见钵虽不大,其形制十分规整,四个把手完好无损,内外壁光滑,显然是精雕细刻之作。至于曾祖生前使用过的工具,现仅存一把小型铁锤,木柄已经损毁。牌楼河是麻城罗田界河中的一段,对面现属罗田,那里有夏家的祖坟地,夏师傅去世后葬在罗田。<div> 呜呼,一代名匠夏长炳,亲手打造了国宝级的工程,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今以此文,表达我们的敬意。现今雷氏祠布置了若干文化展牌,也介绍了当地文化名人,似不应忘记夏长炳——“炳师傅”!尽管他不是盐田河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