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忆中的秦怡老师

旗开得胜

<p class="ql-block">我的媽媽的一家,外公,外婆及两个姨妈</p> <p class="ql-block">我媽媽的两个漂亮的妹妹</p> <p class="ql-block">孔家三姐妹</p> <p class="ql-block">我媽媽年轻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1938年父母亲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秦怡老师</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年轻时</p> <p class="ql-block">1938年媽媽剛拿到美国耶鲁医大医学慱士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見証者和耕耘者《人民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秦怡老师于2022年5月9日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100岁。我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眼泪止不住潸然而下。我们一家对秦怡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还得从我媽媽的故事说起。我的妈妈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外公孔希光是第一代留学海外归国唯一考上举人的西医,媽媽是老大,下有两个貌美如花的妹妹,无男孩,外公就把 我妈妈当成长男,从小教导我妈要自主,自尊,自立,从小学习四书五经及古典文学,绝不让我媽学干家务活,因我妈是湖南常德人,外公为了让我妈能进一流名牌大学,从小学就补习英文,小学毕业后母亲就考到长沙最著名的福湘女中读书,这是当年杨开慧,李淑一的母校,由于我妈妈天性聪明好读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32年就考上了湖南湘雅医学院。(湘雅与“协和,齐鲁,华西”为四大医学院)于1938年毕业,经毕业论文考試,获得学士及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慱士学位,因成绩优秀,被湘雅医学院留用任住院部医生。</p><p class="ql-block"> 1938年毕业之际本应去美国耶鲁医大实習一年,由于抗日峰火燒到長沙,医院外科主任美国人就叫医生们留下准备当日本顺民,交代了许多怎样在日本人统治下继续当医生的方法,父母不愿留校受洋人的保护为的是参加红十字会医疗隊奔赴抗日前线,媽媽是第一个参加红十字会的,当时父母的同学互相写了临别赠言,我曾看过这个笔记本,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向进的同学醒目的写下的"头可断,血可流,亡国奴不可做!"还贴了一張半身照片,(向进是最早参加革命的,解放后他是上海軍医大学的教授和校長)正是这样我的父母参加了红十字会的36隊后又转到72隊,当医生搞抗日前线的救护工作,后经同学介绍到了重庆市民医院(就是后来的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民医院位于市中区七星岗,金湯街,每天日軍轟炸死伤很多人,父母夜以继日地抢救伤病员,有时只能睡两小时,由于他们工作很负责任,当时的院长兼外科主任沈克非提升我父亲任外科总医师,母亲任妇产科主治医生。据我父母的同学又是朋友的钟英叔叔讲 ,我妈在湘雅医学院是有名的才女,校花既有端庄淑女的贤惠,又有知识女性的风范,很受老师同学的爱戴。到毕业时博士只有12人我妈作为愽士毕业的代表将钥匙交给下一班。我爸爸和媽媽是同班同学,由相识,相知到相恋,毕业后在同学老师们的祝福下喜结连理,他们都羡慕我爸爸找到了我媽媽〈钟英叔叔也是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的,比我父母低一年级,他是原中国第一軍医大的解剖学专家)。</p><p class="ql-block"> 我媽担任重庆市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期间’,适逢日本帝国主义狂轰滥炸之时,…1940年的一天,一个具有‘东方美女’之称的著名电影演员秦怡来到了我妈妈的诊室里,我妈妈顿时被秦怡老师的美貌吸引住,秦怡老师当时非常年轻,仅只18岁,未施胭脂,穿着很素净的蓝花布的上装,虽然身怀六甲,仍光彩照人,气质非凡,妈妈为她听了胎音,量了血压,还作了有关的检查,在詢问秦怡老师身体状况时 还专门问了秦怡老师的脾气怎样,她回答说自己的脾气很好,很少发脾气…..我妈妈用赞叹的口气回应着,写下了秦怡的病历……。后来她又来过几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怡老师总是亲切的称呼我媽为孔大夫,我媽关切地问她怎么总是一个人来,后来她给我媽讲她的家在上海,1938年她在同学的建议下离开了上海,辗转香港来到湖北武汉,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了抗日队伍,还当过护士,抬过担架,由于相貌出众,被招到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也参加了合唱团。当时話剧团的陈天国在拍电影《好丈夫》和秦怡在一个剧组,1938年就开始追她,秦怡老师不同意,他就以死相逼,1939年草草与陈天国成婚,结婚后陈天国嗜酒如命,常喝得酩酊大醉,甚至对她拳打脚踢,毫无幸福而言,…,我媽媽比秦怡老师年长10岁,都是热血青年,相互很投缘,志同道合,我媽媽对秦怡的遭遇十分同情和关心,秦怡老师也很信任我媽,秦怡老师暫住在女青年会宿舍里,一来二往秦怡老师就成了我媽媽的朋友。 那时重庆极不安宁,炮弹横飞 ,警报一响,人们纷纷逃离。1940年的一天,空袭警报又拉响了,秦怡从睡梦中惊醒,拿起小包袱立即下楼狂奔大门,守门老头以为沒人了,便锁上铁门离开了,秦怡大声呼叫着“开开门,开开门”也无济于是,只好又跑上二楼自己住的房间,警报声一陣响似一陣,她想到自己这么年轻还有腹中的小生命,不甘心就这样被炸死,她孤注一掷打开二楼房间窗户纵身一跃跳了下去,竟安然无恙,连奔帶跑躲进了防空洞,空袭警报解除后,秦怡和姐妹们从防空洞跑出来,馬路上一片狼藉,房倒墙塌,断手断脚的尸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他们住的女青年会楼房已不见踪影,成了一片废虚,…秦怡老师庆幸自己死里逃生,…女青年会沒有了,只有再住进中国电影制片厂女生宿舍。在陈天国离开重庆时,拜托了他的"结拜兄弟”,关照一下秦怡,这个“结伴兄弟”也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兼导演,也主动帮秦怡联系了医院待产…1940年8月,历经千难万险秦怡老师终于生下了女儿斐斐…。后来抗日战争的这个重庆市民医院解放后被改成重庆第一人民医院,58年搬迁到小什字街,很巧的是我媽媽后来工作的重庆市妇产医院也从新华路迁到七星岗,金湯街原市民医院。据爸爸后来回忆,抗日战争中他和媽媽还去看过秦怡老师拍电影和演出,当时秦怡老师一演新話剧,就会到市民医院给我父母送票,从那时起我的父母就有了闲暇时热衷于看电影和話剧的嗜好……,</p><p class="ql-block"> 我的媽媽与秦怡老师相识于抗日战争中的重庆市民医院,与秦怡老师结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由于战火纷飞年代颠沛流离,辗转中断了联系,…只听说后来奏怡老师与陈天国离婚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她把女儿斐斐带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上海。这段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段小插曲使我妈妈终身难忘,在我们小时候她总是给我们讲述秦怡如何漂亮,温柔,善良,穿着很朴素,但非常艺术,在我幼小心灵里秦怡老师可说是我崇拜的偶像,我从小学就爱看大众电影,上影画报,并收集了许许多多秦怡的相片,看了很多她拍摄的电影,如《铁道游击队》《馬兰花开》《女蓝五号》《青青之歌》《摩雅泰》…等电影及对她的报道。我作为她的影迷,我崇拜的不仅是她的演技,外貌,更主要的是她的人格魅力,她的善良,贤惠,以及她那一颗金子般的慈母心。</p><p class="ql-block"> 80年代秦怡老师带着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来成都胜利剧场演出,当时我很想去看,不巧的是我因每晚都要参加乐隊伴奏舞会,不能去观看甚感遗憾,那时我妈已去世,如她在一定会去看秦怡老师的。</p><p class="ql-block"> 1996年我被借到四川省川剧学校由著名编剧作家徐棻創作,二度梅花奖得主田曼莎主演的《死水微澜》的剧组乐队,这部作品的作曲和配器是国家一级作曲蓝天和張坚老师,因为他们的独具匠心的编配,加之乐隊的完美演绎获得了文华音乐獎,此剧获得五个一工程文华大奖,白玉蓝奖。我们先去北京然后到上海逸夫剧场公演,请了很多文艺界的名演员,我当时带着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还带了一些四川特产和演出票去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很想能见到秦怡老师,让她看看四川的现代改良川剧《死水微澜》,但上海工作人员,也不清楚秦怡住在哪里,我便在上海电影制片厂门口留了一个影,失望地离开了。于是我就将当晚的演出票给了我的一个在同济大学教书的朋友顾老师了,他是从成都科技大学调到上海的,曾经和我们是忘年交,听说我们要来上海演出川剧《死水微澜》他欣喜若狂,晚上开演前他和儿子准时来到逸夫剧场,我的大伯母已是耄耋老人了也坐出租车来看演出了,…演出非常成功,很多上海市重要领导及老艺术家纷纷上台与演员-一握手之时,只听观众席上有人大声呼喊“秦怡就在台上,秦怡就在台上”,原来是顾老师又跑到乐池对我说“秦怡就在台上”,我赶紧收拾乐器装箱,兴奋地赶上台,見到了发型和形象酷似秦怡的並不是秦怡老师而是趆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老师,她与我们亲切握手,並对我们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顾老师一家也到后台来了,还与《死水微澜》主角田曼莎合了影,我也与赿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等留了影,只是深感遗憾秦怡老师沒有来看演出!……</p><p class="ql-block"> 1998年9月,成都体育场举办第三届四川书市展览,秦怡老师的《跑龙套》出版后在成都体育场签名售书,我在华西都市报看了此消息后,我骑车如期赶到体育场书市,可惜我一去便听人说她刚走,因考虑秦老师年龄大了时间不宜太长,于是回宾馆了,…..,我只好沮丧而归。</p><p class="ql-block"> 2004年,我在成都川剧院工作时,参加了”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巴金文学周”戏曲比赛的演出,该川剧是由国家一级编剧徐棻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激流之家’,是为了给巴金百岁生日献礼,演出地点是上海的逸夫剧场。当我们乐队开演前坐在乐池里等候演出之时,突然听见剧场一片哗然,顿时掌声雷动,秦怡作为评委来到逸夫剧场,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剧场走过来的秦怡老师,她身着墨绿色的平绒上装,里面衬着红黒色花的衣领,金黄色的头发透着典雅与高贵,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很久。演出顺利成功完成,秦怡老师和上海艺术界领导,及巴金的家人代表都走上台去与演员一一握手,我用极迅速的动作将乐器收拾完毕,一个箭步登上台朝秦怡老师奔去,我和演员们都围着秦怡要求合影签名,七嘴八舌表达着对她的爱戴和崇敬之情。我本想问她您还记得抗日战争时期您在重庆市民医院看病时为你产前检查的那位孔大夫吗?她就是我的妈妈。然而要与她照相和问话的人太多秦怡不知回答谁的话,她始终微笑着。</p><p class="ql-block"> 在后台秦怡老师和趆剧演员赵志刚高兴地对演员们说“你们这批年轻人把巴老笔下的人物演活了,很有四川的生活气息,”秦怡老师还说:“这出戏的主线是觉慧和鸣凤而不是觉新和瑞珏”,秦怡老师发现剧中少了一个人—瑞珏,还对梅等角色作了淡化处理,她说“这样加强了鸣凤的形象塑造,“这也是該剧有别于其它剧种,出彩創新的地方,…”川剧《激流之家》的音乐是由国家一级作曲王文訓作,蓝天配器,秦怡老师对川剧打击乐和音乐处理十分赞尝,说道:“川剧打击乐能刻画与烘托剧中人物,如乐隊用了長音和弦作为背景,把一个专制的封建家长代表人物勾画了出来…”大家还想多和秦怡老师讲讲话,但刘芸院长说时候不早了,得送秦老师回去,于是我和刘院长就把秦怡老师送上了出租车,依依不舍与她告别,看着渐渐远去的出租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屈指一算见到秦怡老师面到现在已有18个春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我总是期待再有机会见到她老人家,但是这个愿望也永远无法实现了。秦怡老师走了,而今和我们天人永隔…,可是她的音容笑貌依然活在我们心里,記得2008年5.12大地震,秦怡老师第一时间慷慨向灾区汶川捐了二十万,她並不富裕,平时很节儉,几乎是倾其所有,她说,这20万本是给儿子小弟治病的,可小弟已去了,于是她便将这积蓄捐给了灾区。当时,她的腰椎动了手術,也不顾伤痛,亲自来到都江堰进行抗震救灾的演讲活动。我至今还清晰地記得她在捐赠会上讲话的情景,是那样亲切,那样让人心灵震颤!她说"我的力量很小,但 一定要做些什么,我年龄大了沒有办法亲自到灾区去,我做我能做到的事……2014年92岁的秦怡老师自筹资金自编,自导並主演了剧情电影《青海湖畔》,不顾高龄和身体状况,坚持和剧组成员登上青藏高原,进行了一个月的实景拍摄,次年被评为第七届澳门电影节最佳编剧奨。</p><p class="ql-block"> 95岁出演了陈凱歌执导的古装电影《妖猫传》等多部作品。2019年97岁在华东医院疗养的秦怡老师还拍摄了微电影《一切如你》。秦怡老师不愧为“人民艺术家”“最美奋斗者”“中国十大女杰”“十大感动母亲”这些殊荣,她通过舞台与銀幕进入观众视野,观众以深切的目光送她远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人民艺术家秦怡沒有走,她永远活在人民心里。</span></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去上海演出时照</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参加现代川剧《死水微澜》剧组演出完毕后见到了赿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她的发型酷似秦怡老师</p> <p class="ql-block">秦怡老师与成都川剧研究院刘芸院长</p> <p class="ql-block">外公,外婆与我父母</p> <p class="ql-block">2004年在上海逸夫剧场演完《激流之家》后,秦怡老师接见编剧徐棻老师和演员们</p> <p class="ql-block">秦怡老师与《激流之家》的主角孙勇波和王玉梅</p> <p class="ql-block">2004年演出现代川剧《激流之家》后,秦怡老师正簽各,我在她旁边</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亲</p> <p class="ql-block">2004年演出完在后台与秦怡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左我,秦怡老师和现代川剧《激流之家》李导演</p> <p class="ql-block">秦怡耄耋之年依然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秦怡老师是我心中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孔鄂华,是一名妇产科主治医生</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結婚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