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记忆:汇丰银行大楼

王沙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申城有温度,建筑能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美篇主要介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建筑群里的汇丰银行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原来写的文章提到文革初期一段武豆历史,被美篇后台风沙,所以本人迟迟没有投稿任何话题,等待时机;可至今依然无法恢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刚刚建成的汇丰银行大楼,成为当年“远东最讲究的建筑”。海关大楼还没有建造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外滩的景象,防洪堤坝也是改开后的“情人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中山东一路号拓宽前六七十年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铜狮子</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居住在海关大楼,除了在大楼里上上下下钻进钻出,就是对海关大楼隔壁的中山东一路12号的神秘大楼更感兴趣。那幢正门口有两位解放军战士站岗、两个边门有战士执勤的大楼,三扇对开的青铜大门似乎永远是紧闭着,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男小孩天生的好奇心促使我一直想探究里面的真相。不过还好汇丰大楼外的一对铜狮子对所有的人是从来不拒绝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大楼”原本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peration,Ltd. 简称“汇丰银行”)于1921年出资购地建造的当年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自1923年开业起,从英国专门定制的一对绝版青铜雄狮子就趴卧在大门两边的花岗岩雕琢的底座上,北边一只张着大口,表示“大力进财”,南边一只闭着嘴,表示“尽力守财”,这也到蛮符合开银行的和储户的心理暗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虽然是属于英商,但在最初在上海开设银行时,不少储户是清朝的大小官员,是他们把贪污搜刮来的银子钱币存进了他们认为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洋人的银行里,使刚建立不久的汇丰银行有充足的运转资金,不断积累财富。虽然建造“汇丰银行大楼”花去该银行两年的盈利,但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银行家是多么有信心在上海有此大楼后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而那对从遥远英国运来上海的铜狮子就是财富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以低价赎买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汇丰大楼”,并作为办公场地,幸好没有处理掉那一对铜狮子。铜狮子可以继续趴卧在原地,它们也成了我们童年时的“玩伴”,爬上去骑在狮子背上,也显得自己很威风凛凛。不知被多少人多少次的抚摸,那对铜狮子的前腿、脚爪、尾巴、臀部和部分鬃毛都被摸得亮亮的;那只张口狮子的尖牙也被爬上去的小朋友摸得发亮。我的孩童美好记忆有一张与弟弟一起与张口雄狮合影而得到保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大厅陈列着这对铜狮子原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的“扫四旧”运动在“外国味道更浓”的上海也掀起一场狂潮,那些外滩大楼有当年建造时装饰的外国雕像都被强行砸掉凿掉,那对铜狮子也一夜不见了踪影。虽然有人说那是“四旧”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中国”的证据,但我还是很惦记着狮子的下落。文革前期,没有狮子的底座成了小孩子爬高“看热闹”的最佳“高地”;文革后期,那两个底座放了两盆植物,空落落的底座才不显得突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祸国殃民的文革终于结束了,改革开放给苦难深重、百姓遭殃的中国带来了希望,作为开埠较早的沿海城市、有包容性的上海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浦东率先发力,东方明珠电视塔高高耸立在陆家嘴,上海历史博物馆在东方明珠下设有展馆,我在那里再次见到了那对铜狮子中的一只,当时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文革初不见踪影的铜狮子没有被当成“四旧”送到冶炼厂融化掉,而是安然无恙地被完好地保存着。我感到惋惜的是,不能与“老朋友”亲密接触了,因为有“不能触摸”的警示牌提醒,我再也无法去抚摸那只铜狮子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在改开中勇立浪潮,“弄潮儿”可不是虚名,要成为“金融中心”那就必须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它们的地区总部,外滩“万国建筑”的置换(除“海关大楼”“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南北楼)”也在艰难中进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来在外滩市府大楼上班的工作人员已经搬迁到人民广场的新市府大楼办公,空荡荡多年的“外滩市府大楼”最终“花落浦发”。1995年开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开始对旧大楼进行了重新整理装修和装饰。如何迎接铜狮子回归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浦发银行首任行长裴静之老先生在与我交谈时回忆:“汇丰银行的一对名狮将(于即将正式开幕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正式展出,估计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现在浦发银行大门口的一对狮子也有很多难言之处!浦发银行用17亿元买下汇丰银行大楼后,当时有的领导赞成把原来的狮子拿出来,但有人反对,我们左右为难,浦发装修负责人建议‘复制铜狮’,后来就采取此复制方案。如果把原来狮子拿出来,历史博物馆开价要收取保管费250万元。复制单位是交大青铜器研究所,复制费用仅29万元。此举对反对把原件拿出来的,我们回答:我们没有(从历史博物馆里)拿出来!对赞成拿出来的,我们回答:一对名狮已雄踞在银行大门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写完此章节的今天,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装修一新的原“上海跑马总会大楼”(后来曾经先后用作“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正式开幕,汇丰银行大楼门口的一对真品英国造铜狮子将以“上海珍贵文物”公开向观众展出。从提前公布的照片来看,我感觉可惜的是,铜狮子的底座不但粗糙,而且与趴卧的铜狮子严重不对称。而趴卧在浦发银行总部大楼门口的复制品铜狮子仍然受到大人和小孩、过客和游人的喜爱和抚摸,从1999年至今,不知已经被多少人多少次的抚摸,摸亮的青铜色依然像当年……</p><p class="ql-block">注:在此我对尊敬的浦发银行老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他的那段“铜狮子回归”回忆完善了我的这篇章节。</p><p class="ql-block">(王沙克写于180325,修改完稿于180326)</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上海历史博物馆里展出的原汇丰银行总经理的办公桌和转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临江中学校友的留言</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扫四旧”后,这对铜狮子被放置在延安东路河南中路口原上海历史博物馆(中汇大厦)靠近延安东路的北大门内的大道边,当时同时堆放在一起的还有跑马厅的铜马以及其它幸免于难的雕塑物品。北大门原来是铁栅栏门,后来钉了二块烂铁皮在上面,孔隙很大,在外面一眼就能看到里面。八十年代初时经过那里时还曾看到过里面放置的铜狮子等物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大招牌</p><p class="ql-block">大标牌和名称不知还有多少已经上了年纪的,也就是当年的小伙伴,还记得1955年后在“汇丰大楼”大门挂的大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吗?我还记得正对外滩的三个门洞中间大门的两侧分别挂着两块白底宋体黑字的长条挂牌,南边一块写着“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北边一块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左右两扇大门口台阶上站立着持钢枪的解放军战士,只有在狂风暴雨来时,他们才会站到两边打开青铜大门的门洞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5月16日后,“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随着北京来沪的“红卫兵小将”要揪出上海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上海也进入了非同寻常的岁月。由于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真正办公地不是在外滩大楼内,所以北京来沪“掀盖子”的红卫兵先拿《解放日报》开刀,他们先“占领”了位于汉口路河南中路口的《解放日报》大楼,使《解放日报》不得已被迫停刊。在南京东路还出现了大幅标语“红色恐怖万岁!”和“《人民日报》是党报!《解放日报》算老几?”的传单,粗俗语言加暴力成了当时红卫兵小将“革命行动”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字标语贴在大楼四周的花岗岩墙上越来越厚,头戴着纸糊的高帽子的原上海市委书记陈x显和市长曹x秋被“造反派”押在大卡车上游街示众时,在上海主要道路一路“打倒”口号下来到了“市人委大楼(汇丰大楼)”下,经过外滩后又驶往“文化广场”继续开批斗大会。在“红色风暴”年代里,稍不注意就会被戴上名目繁多的“帽子”,而不少头上有各种“帽子”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是提心吊胆过每一天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7年1月,上海的“一月革命风暴”掀起了“夺权”行动。在那个癫狂的冬季一月某天,“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的造反派来到了“市人委大楼”门前,摘下了“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条牌,用大铁锤反复砸,以表示“砸烂旧世界”,然后浇上汽油点火燃烧已经被砸碎的牌子。当年我还是小孩子,挤进去看热闹,站在最内圈,熊熊燃烧的火焰烤得穿着冬衣的我汗都出来。原来的地方挂上了新条牌,上面写着“上海市人民公社”,据说是张x桥根据法国“巴黎公社”想出来的,这个异想天开的名字怎么都觉得怪怪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上海市造反派“夺权”成功,挂出了“上海市人民公社”牌子没多久,全国各地也有不少省会城市造反派纷纷效仿“夺权”,但是换的标牌是写着“xx省革命委员会”,所以上海不是第一个打出“革命委员会”的省市。很短时间后,上海汇丰大楼门前挂了没多久的“上海市人民公社”条牌换成了白底红字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换牌那天装饰红绸花飘带的新条牌挂上后,又是在外滩欢庆一阵,几个沪上大工厂的车载锣鼓队少不了一场表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此处一段文字被美篇后台风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初,“四人帮”被整肃,他们起家的上海那些新贵们也没有完成“逆天”行动。“四人帮”被抓消息公布后的好多天,所有锣鼓喧天、口号不绝的庆祝游行队伍都要到外滩中山东一路走一圈,当然也必须要经过“革委会大楼(汇丰大楼)”。其中有最早在左胸别着白底黑字“文攻武卫”小布牌,后来改为“上海民兵”小布牌的上海工人民兵队伍最惹人围观,因为据说:他们原来是“四人帮”在上海的死党余党准备对抗中央的武装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摧毁中华文化文明的文革结束了,全国各省市各级别的单位,上上下下都将有文革特殊标志的本地本单位的“革命委员会”标牌换掉。“上海市人民政府”白底黑字的条牌挂在了已经改过几次政府名称的标牌位置。改革开放之后,“市府大楼”门前挂出了白底红字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条牌,位置是在原来一直挂着“上海市军管会”条牌的位置,“军管会”的条牌就被移挂到最北边的石墙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上海市政府决心要把上海建成“金融中心”,“外滩房屋置换委员会”成立后,“市府大楼”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回归银行功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府工作人员搬离后,“市府大楼”空着几年,最后由浦发银行出资17亿元人民币购的该楼的使用权。在经过较大规模的内部装修装饰后,曾经的“汇丰大楼”正式命名为“浦发银行总部大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一大一小两块金属横匾代替了原来由上佳木料做成的双份(替换用)条牌,分别挂在了三个大门顶部和正门北面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3年至1955年的“汇丰银行大楼”,1955年至1989年“市府大楼”,1995年至今“浦发银行总部大厦”,名称的变动不改此楼在外滩中山东一路中心的地位。</p><p class="ql-block">2016年前搞过几次“迎新年三维灯光秀”,背景墙就是搭配最佳的““浦发银行总部大厦(汇丰大楼)”和“海关大楼”;现在每年一次的“上海国际马拉松”,不管原来起跑点在南京东路“陈毅广场”,还是最近几年在海关大楼正门处,都要经过这座与海关大楼毗邻的外滩最美建筑,接下去我还将继续介绍。</p><p class="ql-block">(王沙克 写于180327~28,修改于0330,完稿于0401)</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为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原汇丰大楼的“市府大楼”可不是常人能随便进入的,一直住在隔壁海关大楼的我从小到大直到离开海关大楼都想实现能进去看看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艺术宫殿</p><p class="ql-block">当外滩市政府搬迁到人民广场的新建造的市府大厦办公,原址就一直空关着;大门口的标牌也没有了,大铜门紧闭着。据说:市政府是先从财政借钱造人民广场的新大厦,等老大楼置换成功,再用那钱补交相关款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传:在1990年,上海市政府曾经与汇丰银行高管谈起:可以照顾原物主,先考虑出售给汇丰银行。可能市政府开价过高,汇丰银行没能将上世纪五十年代低价卖出的汇丰大楼再买回来。又据说:上海市政府为了打造“金融中心”吸引大银行,准备无偿将此大楼给中国工商银行,条件是工商银行的总行必须从北京搬来上海入驻此楼。优厚的条件没能打动中国最大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大楼继续空关着,常识告诉人们:长期不用的设施一样会锈蚀损坏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5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正式接手了已经空关多年的“市府大楼”,重新装修装饰是免不了的,但又必须在文物保护方面受到相关部门的严厉监控,也就是说要将七十多年的大楼内外整修一新,又不能破坏大楼内外许多已被认定属于文物的原物;这与一般大拆猛敲,然后用新建筑材料装修的大修完全不一样;既要保护文物修旧如旧,又要让老楼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汇丰银行大楼”的精华就是从正门两边铜狮子开始一直到底楼的大厅内部,那在当年就是以大型漂亮宫殿的标准来设计建造的。在浦发银行装修时,偶然发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泥灰浆封存的大型彩色马赛克镶嵌画,那是二十年代汇丰银行开设在包括上海、香港在内的世界其它六个城市为背景的有多位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人物为主题的八幅壁画和附带有十二星座穹顶的丰收女神画。从底层进入宽敞营业大厅的中部突出的八角形门厅,在门厅的顶部有八幅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分别描绘了二十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八座城市的建筑风貌。壁画旁有一圈文字,意思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象征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该镶嵌画躲过了可能被文革毁掉的浩劫,当属是一大幸事;这是汇丰银行留下的文物,也是浦发银行斥巨资整修文物的见证。1998年,中国邮政总局特别为此大型镶嵌画发行了一套邮资明信片,编号为:SHYZP1998。</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短视频展示汇丰银行大楼八角亭的镶嵌壁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留存的黄色大理石立柱和铺地白色马赛克的八角门厅,进入有透光玻璃屋顶的营业大厅,高大明亮,在外滩的“万国建筑”里是唯一的。现在我已无从知晓,当年市政府是如何在大厅办公的。原来营业大厅的长柜台和柚木地板都已破旧损坏严重,在装修时只能将这些柜台和地板拆掉,现在是用大理石装饰,这样也烘托出大厅里黑白花纹圆形和方形大理石高大立柱,其中有四根没有接缝的用整块大理石磨光的大型圆柱,据了解现在全世界只有六根这样的立柱,另外两根在法国罗浮宫内。此四根圆柱分立在大厅的左右两侧,加上其它立柱,给人感觉结实稳重、大气厚实,也给当年和现在储户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福州路边门的铜门上仍保留了当年汇丰银行的英文缩写HSBC字母组成的银行老LOGO。边门进去有宽大的楼梯,那里可以看到原来贴墙的墨绿色瓷砖和用白黑色马赛克铺砌的地坪。</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汇丰银行大楼内有“子母钟”,母钟带动大厅和各楼层的子钟,一可告诉银行员工和储户的准确时间,二也证明银行的守时诚信。现在在大厅的南面,有白色大理石扶手栏杆的楼梯上方仍然保留了一座这样的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的保险库在大厅后面,超过半米厚的库门表明什么叫“万无一失”。经过七十多年,仍然好使,看似笨重的库门还是能轻松打开的。库房内各种规格的大中小保险箱依然可以为客户提供收藏保管服务,冰冷的钢箱还是暖心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大楼花岗岩的外墙、柱子和正中央的半圆穹顶都完美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半圆顶上的装饰物,原来那是一个有许多刺的圆球状避雷针,像文革初海关大钟的四个钟面被换成“向日葵面盘”形状一样,那个“刺圆球”被换成了晚上可以发亮的红五角星。文革结束以后,海关大钟的钟面恢复了原状,市府大楼上的红五角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1925年12月奠基,1927年12月建成的海关大楼南北窄、东西长,前中后楼连为一个整体。汇丰大楼也分前中后楼,但都是分开的,我们在外滩看见南北宽阔的汇丰大楼主楼是东西窄的前楼,福州路进出的中楼旁边曾经竖立一根粗大的烟囱,那是当年为供应暖气和热水烧煤排烟用的,现在已经拆掉没有任何踪影了。海关大楼在建造时就是办公居住两用的,在前中后楼都有供高级税务关员、家属和工人居住的楼层和房间,而汇丰大楼前楼除了营业大厅外,就全部是办公场所。从楼顶的大晒台看黄浦江浦东陆家嘴是一目了然,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结束此文时,我再说一件轶事,当年市府工作人员搬走后,将高挂在正门高大立柱上方的国徽卸下来放在空荡荡的大楼内,在浦发银行装修时,这件已经红漆斑驳的木质国徽没有被“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差点被当成无用废物处理掉,幸亏最后被一位私人收藏者搬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陈列在上海历史博物馆里的木制旧国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我很幸运已经多次进出该大厦,在2001年带领香港理工大学部分来沪实习学生参观讲解过此大楼内部(不接待旅游参观团队);该文提到的青铜狮子(虽然是复制品)、青铜大门、正门口的转门、八角厅镶嵌画、大厅无缝大立柱等旧文物还是很值得一睹风采的。</p><p class="ql-block">最后,我要感谢与浦发银行一同成长的第一营业部房女士提供的信息!</p><p class="ql-block">(王沙克 写于180405~06,0409修改,0410完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部完稿后的自己留言:</p><p class="ql-block">在完成了三集的回忆汇丰银行大楼的文章后,我也佩服我自己近六十年无意识所积累的素材竟然都派上了用场,也丰满了我从童年至退休的人生。感谢“临江校友情”编辑组的信任和精心细致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浦发银行大楼正门眺望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高楼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频宣传片《这一刻,在上海》中有浦发银行总部大楼的第一营业部大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关汇丰银行大楼的详细介绍可参阅我的另一美篇《申城地标:浦发银行总行大楼(原汇丰银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览和点赞支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