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肌少症”(上)

田野沐晨光

肥胖的“瘦子” “胖大的威武,瘦小的精神”这是单田芳老先生在描述武生的时候经常用的一句话。可是,老A今年才35岁,这个正值“芳年”的男人,同事们都喊他“老A”,因为他胖而不壮、头发稀疏、皮肤松弛,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这种类型的人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他们不但是肥胖症的受害者,也是“肌少症”的患者。<br>  由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最近10多年来,肌少症患者年轻化趋势堪忧。据调查,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竟然有三成患有该病。<br>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没有商业目的)</p> <p class="ql-block">  在正常情况下,30岁以后,人体肌肉量会有一个自然地减少,大概每年1%~2%;肌肉力量的下降更为明显一些,大概每年失去3%。 但是,在“懒宅一族”的人群中,目前的下降速度还是太快了。这样的体重下降丢失的可是“纯瘦肉”呀,可不是减肥!肌少症不但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缩短人的寿命。</p> <p class="ql-block">  掐指一算,故事里主角的人生轨迹大体上是这样的:30多岁小有成就、应酬不断、吃喝无度、熬夜无节制、运动没兴趣,经过大约5到10年,把胖当成了壮,患上“肌少症”而不自知;紧接着的5到10年,同时或先后患上脂肪肝、四高(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单一发病或先后发病);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宁愿终生服药,也不想改变生活方式,结果是社交能力逐渐下降,大概45岁上下,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缺血、脑缺血加重,耳眼昏花,丧失劳动能力;大约55岁之前,心梗、脑梗、肾衰接踵而至,故事的主人公自此开启“家—医院—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最后的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人财两空到剧终。</p><p class="ql-block"> 有这么悲观吗?什么是肌少症?它与肥胖是啥关系?为啥这些问题会最终导致糖尿病等疾病,且听下文分解。</p> 瘦与寿 民间有句古话,有钱难买老来瘦!现在看来,老来瘦并不都是好事!<br>  早在1989年,Rosenberg就率先命名了肌少症(sarcopenia)或称“肌肉减少症”。它是指与年龄增加相关的进行性、全身性肌肉量减少和/或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按照自然衰老的速度,一个70岁的老人,肌肉质量仅相当于正常峰值的约60%,80岁就只有原来的一半了。<br>目前,全球约有5千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在亚洲,100名老年人中肌少症的患病估计为4.1~11.5人,患病率低于欧美人群;在我国,上海地区对18~96岁健康男女性别的调查结果提示:>70岁男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2.3%及4.8%;在农村,高龄男女性肌少症患病率为6.4%及11.5%。<br> <p class="ql-block">  观察发现,肌少症与活动障碍、跌倒、骨密度降低及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老年人的寿命。所以,老来瘦并不总是好的,少点肥肉,留着瘦肉最好!</p><p class="ql-block">  老来瘦的原因很多,减肥方法不当,节食不当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有些老年人为了防止“胆固醇升高”而不吃鸡蛋、不吃肉,最后,看似瘦了,其实是肌少了!已证实,老年人合成代谢率与年轻时相比降低30%,如果靠节食减重保健,后果很可能就是营养不良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而致肌肉合成减少。</p><p class="ql-block"> 在少油、少盐和食物摄入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提高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质食物的补充可直接促进肌肉蛋白合成,预防肌少症。按照中国营养指南的要求,合适的饮食蛋白摄入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0~1.2 g。大致上,170公分身高的人,每天需要摄入肉、蛋、豆制品类食物约3~5两(生重)。</p> 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不 人体是系统工程的杰作,肌肉骨骼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共有骨头206块,肌肉639条。肌纤维总数约60亿条,肌肉重量占体重的35-45%左右。这个看似“五大三粗”的系统,在人们的印象中,几乎就是功能单一、结构简单的代名词,然而,事实上不然。现在,科学家们才刚刚掀开“肌肉”的神秘面纱,这套系统除了具备保持人体体位、完成运动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在保护重要内脏器官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r>  说得简单一点:肌肉是人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体的“全部”!因为,任何人也不能没有肌肉而存活!四肢的运动离不开肌肉,心脏跳动也是肌肉的收缩,血管也要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驱动才能保持血液的连续流动。<br> <p class="ql-block">  首先,肌肉与骨骼不仅位置毗邻、功能相辅,肌肉与骨骼两者间在内分泌、旁分泌和机械力学等方面也存在局部相互调节的关系;同时,肌肉也受到全身神经、内分泌、免疫、营养、力学刺激的系统性调节;肌肉也不是只会傻傻地“吃饭”,它也分泌一些因子参与自身和全身代谢的调节;肌肉也参与糖代谢、脂肪代谢等。比如,一般人习惯使用右手的多,右侧上肢的肌力会更强壮一些,但是外观上左右两侧是对称的,在大体形态上,我们看不出来两侧的差异。肌肉太多,是肌肉肥大症;太少,就是肌少症。两者对机体的代谢都是不好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见到过瘫痪的患者。脑出血或脑梗死如果救治不及时,会留下肢体瘫痪,患者的肢体会有肌肉萎缩现象,原因是没有主动运动和失去了神经的支配。也就是说,脑子“坏了”的人,“头脑简单”了,四肢也不会发达。这是因为,大脑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对肌纤维的存活是必需的;反过来,外周肌肉的强化锻炼,可以反馈增强大脑神经的相互联系和功能。</p><p class="ql-block">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在70岁以后,脑萎缩进展加快,运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显著影响下肢功能。多运动,让四肢发达起来,有利于防治大脑细胞的衰老。</p> <p class="ql-block">  如何知道是不是患了肌少症,常见原因有哪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