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忆父亲二、三事

潘叶挺

<h1>  <b>对父亲节,我向来没有概念,一来我认为是商家的炒作,有这么一个噱头促进消费;二来我认为在奋斗的年纪谈父亲节,有点像讲享受,不是我等上有老下有小之人应当考虑和自怜的事,随它去吧。</b><div><b><br></b><h1><b> 再者,父亲节的概念兴起,远远没有母亲节来得那么名正言顺,能形成个节日,大有沾了母亲节之光的嫌疑。</b></h1></div></h1> <h1> <b>父亲节,除了给当下的父亲们送上祝福,我想更多人是怀念、纪念父亲为主,感恩父亲们含辛茹苦的抚养儿女、为子女遮风挡雨撑起一片天地、毫无保留把最好的一切给了下一代。</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这一天确实很热闹,朋友圈里尽是有关父亲节的图片、推文、链接、歌曲,我估计各大酒楼一早已经被预约到爆满。有没有拿着父亲血汗钱在卡拉OK里感恩父亲的?我估计大抵也是有的。</b></h1><h1></h1><h1><b><br></b><b> 今天引起我注意的,是张正直写的文学作品《“窝囊”的父亲》,被人誉为年度最感人的故事。但有介绍说,这一篇文章发表于10年前,如此说来还没有超越它的作品,所以每一年都是它最感人。</b></h1><div><b><br></b><h1><b> 我觉得“窝囊”两个字是点睛之笔,很多男人在外面战战兢兢是个小角色、回到家唯唯诺诺被妻儿看不起没地位,这就是底层男人的真实写照。作为家庭和生活的扛把子,男人被赋予勇敢、坚强和刚毅的标签,有泪也不能轻弹。所以,据说刘德华那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打动过很多焦虑、无奈、彷徨的中老年男人。</b></h1></div> <h1> <b> 我对父亲的理解,源于小时候比较早懂事,知道了家世背景,明白上一代的艰难不易。因此,父亲在我的心目中,还是很有份量、很了不起的,几十年的人生风雨没有压弯他的脊梁、没有改变他的傲骨。<br></b></h1><h1><b><br></b><b> 往常,我都在每年的12月份父亲的忌日,独自的怀念他在的日子和点点滴滴。这些年,我感觉自己的灵感来得快也去得快,让我萌生了用笔头及时记录往事的念头。所以,也就有了应景的这些文字,回忆父亲的二、三事。</b><b><br></b></h1><div><b><br></b></div><h1><b> 父亲陪伴我走过31个春秋,我与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是到小镇读完初中为止,如此算来只有16年的时光。父亲没有读过中学,不是他不聪明成绩不好考不上,而是历史使然,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要知道,哪怕是上世纪20年代,我爷爷奶奶都是大学生,爷爷还留过学。到父亲这一代,只有伯父受过高等教育,其他叔叔姑姑都没读完小学</b>。</h1> <h1> <b>在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小镇的中学每年从各村的小学统考招生,像我家因在中学附近的老街上,自然是走读。那些偏远山村的学生,就需要在学校寄宿了。新生报到分班后,来自各乡村的学生融合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学生们都很兴奋,经常互动和串门。</b><div><b><br></b><h1><b> 父亲对来访的同班同学特别热情,如果听到是同姓的则更加关切,还不忘问家庭情况。那时镇上有个村子以潘姓为主,从族谱上来说,可谓是同宗同源,在族系里能找到对应的关系。如遇到这个情况,父亲就如自家亲人一般,看成我的兄弟姐妹。有一次我上完早自修正准备回家,看到父亲安排家里人送来了煲好的汤和粥,让我送到几位同学的宿舍去。一下课大家都忙着去饭堂大锅里取饭,饭堂一时间熙熙攘攘找不到人,我只好带回家。</b></h1></div></h1><h1><b><br></b><b> 后来那些同学知道父亲专门给他们送来食物,都很感动,乡村孩子本身也很淳朴,一再婉拒。我也跟父亲讲,心意到就行了,同学情谊不在乎一粥一饭。</b></h1> <h1> <b>后来那一年的高考,父亲在县城的一家工厂值班室上班,离学校比较近。临近考前2个月,父亲准备开小灶给我补营养,我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回来吃早餐,然后再回学校。每到周末,父亲更是给我准备丰盛的饭菜。<br></b></h1><h1><b><br></b><b> 镇上附近村有一位L姓复读生知道父亲在县城,特意来拜访,父亲热情款待了他。后来,L君每到周末,有事没事就过来父亲这里,有时快到饭点了他刚刚到。次数多了,我和父亲心里都知道,但都若无其事的接待他。后来,父亲做好饭菜,还特意多放一双筷子和一只碗,预备着他过来。善良的父亲觉得这是小事,谁都有困难的时候。</b></h1><div><b><br></b></div><h1><b> L君复读一年参加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好像被市里一家中专学校录取。那年头中专也好,读完毕业出来还能分配有一份工作,他最后应该被分配到县里某个乡镇吧。大概两年后,父亲离开县城回到镇上,生活依然如常的平淡。而L君后来没怎么见面,数年后父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离世。</b></h1> <h1> <b>我倒听母亲提起过,有一次L君回乡下路过家门,刚好遇到母亲。L君跟母亲打了个招呼,只是问了句我在不在家?我想了想,跟母亲讲我在不在家不重要,当年那是父亲给他的关照,让他分享了跟我一样的待遇,吃上可口的饭菜,那是穷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吃上的。所以,他应该记得的是我的父亲,让他在高考冲刺的阶段,多了一份温暖和关心!<br></b></h1><h1><b><br></b><b> 要知道,父亲是一个很节省的人,平时都是精打细算,只是对自己的儿女才毫无保留。我记得自己读小学的某年,父亲带我上街买东西,经过某饭店时遇到几个熟人在酒楼吃饭,隔着窗户见到了父亲。他们招呼父亲上楼一起吃,刚好一楼大门在维修上不去,店家就将竹梯搬过来靠在二楼的窗户上,父亲爬窗上了二楼。我买好东西回家不久,父亲也回到家,他拿着一包饭菜回来。当时乡下也会顾及面子,但父亲已经不避忌这些。多年后,我们知道了,这叫打包、也叫光盘。 </b></h1> <h1> <b>  2022年春天,我跟乡下家里人要了江西寻乌村里山林证的复印件。这是父亲生前送给我的一份礼物,在此之前我大抵知道这事情,但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后来,我仔细的想了一想,真的要感谢父亲!</b><div><h1><b><br></b><b> 我曾经对乡下的事情都不上心,受身边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小就是一颗向往大山之外世界的心,以为那都不是自己应该考虑的。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回头想想,这是一份传承、也是一份心意,它代表着父亲对儿女的厚爱。</b></h1><h1><b><br></b><b> 我不知道10多年前,父亲为了将他名下的山林更名给我,花了多少时间、精力、心血,因为要跨省去办理,作为共有的山林,中间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预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这几年,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权益,山林的政府补贴和享受的其他政策,我要求分享自己的一份。十多年过去了,被私下分掉的我也没有计较,毕竟都是同村的子叔,多少讲一点情分,虽然其他人讲不讲我不知道。</b></h1></div></h1> <h1>  <b>我甚至在想,有朝一日把山林利用起来,或许多年以后可以去种种果树、挖口塘养养鱼、搭个棚养养鸡和鸭,一年四季有点蔬菜瓜果来点缀这片山林。我甚至跟人开玩笑,如果有一天买不起城里的墓地时,还有自己的一块地方可以安息,名下青山埋忠骨,还叶落归根。</b></h1><h1><b><br></b><b> 讲远了,还是回归当下,为全天下勤劳、忠厚、善良的父亲们送上一份祝福吧。人生不易,愿所有的父亲们都健康平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