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的一篇文章:第一次当厂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中国成立不久,祖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1950年7月党组织送我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工业系学习工业管理。毕业之后,我分别在济南、太原、石家庄三地的铁道部机车车辆厂担任领导工作,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机车车辆工业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我第一次搞工业生产却是在战火纷飞的194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1年1月,在“皖南亊变"中,我由腿部受伤,被抓到国民党部队的俘虏营卫生队里,经难友协助逃了出来。先找到了江南游击队,辗转又找到了刚组建的新四军第七师。回到部队,我向党组织提出要求,让自已尽早回到原来的部队一一军部教导总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师政委曾希圣把我叫去,他微笑地对我说:“你的情况,李志高参谋长很了解。我们决定让你就留在七师工作。"接着,曾政委谈到七师作战频繁,部队缺乏枪支和弹药,尤其是弹药奇缺。他说:“目前弹药的耒源,一是在战场上从敌人那里缴获,二是到敌占区设法购买,但这两个来源都靠不住。只有靠我们自已来造,这才是根本途径。师里刚成立了个兵工厂,决定派你去开展工作。”我急忙向政委解释,在军部教导总队我是工兵教员,没有搞过工厂生产。曾政委诙谐地说,过去你搞工兵,现在让你搞兵工。虽然把两个字颠倒了一下,工作性质还是接近的,这次谈话之后,我被任命为七师兵工厂副厂长兼技术室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师兵工厂的厂址选在安徽巢县的李家山洼。当时工厂只有15个人,刚搭好的几间草屋内,所有的机器只有一台手摇钻和三台老虎钳。因为是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生铁和焦炭都非常匮乏,炸药更是来之不易。为了试制炸药,我们把锅灶,墙脚下收集的陈土,加水熬成土硝,再放入硫磺和木炭,就制成了土炸药。导火索是把一根火柴用棉线拴好,用两片火柴磷皮把火柴夹在当中。用这些材料制成的手榴弹质量自然是靠不住的,试制中也曾炸伤过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3月,通过上海地下党的协助,从上海恒星铁厂和信义机器厂秘密动员了一批技术工人。这16名技术工人是地下交通员张世英大妈先后护送到兵工厂的。他们初来看到兵工厂周围战争气氛很浓,情绪产生了波动。为了稳定这一批技术力量,除了我们经常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外,师部还特别规定发给他们每人35块钱。当时部队干部每人发3块。上海来的工人确实有技术,不久他们就制造出锉刀、钻头、铰刀等生产用旳基本工具,同时还改进了机器设备和工艺。原先用砂箱铸造的手榴弹壳十分粗糙。改用钢模铸造后,使手榴弹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以后又制成了手扳压力机,用压力机制造出的子弹头比用榔头冲制出的既好又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1943年3月日寇大扫荡之前,七师兵工厂的生产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兵工厂已有二百多人,每天可以生产手榴弹80多枚,制造各种子弹200多发。在这个期间七师兵工厂集中全部技术力量,开始研究和制造战场上急需的新产品一一掷弹筒和迫击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