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怀念严父🙏

无鱼

<p class="ql-block">今天,2022年6月19日,6月的第三个周日,日历标注为“父亲节”。</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越发的思念已经离开我们多年的老爸!</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整理了老爸生前有特殊意义的数张照片,回忆了老爸做过的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事情,用来纪念我们可亲可敬的父亲!爸爸您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里!🌹🌹🌹🙏🙏🙏</p> 早年参加革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是老爸在解放战争年代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老爸,生于1932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此照应该拍摄于1948-1949年间,当时他年龄16-17岁,在解放军辽南地区的地方部队参军。具体职务,是东北盐务总局辽宁五岛分局盐务警察大队通信员。</p><p class="ql-block"> 老爸小时候在老家读了三~四年书,1947年他刚刚15岁,就跟着同村的伙伴们一起偷偷跑出去,到了辽宁复县五岛海盐场当抬盐筐小工,吃了很多苦。</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老爸曾经讲过::当时为了防止汗水与盐水交融之后腐蚀衣物,他们这些抬盐筐的小工们夏秋季基本上都不敢穿上衣。</p><p class="ql-block">1948年五岛来了解放军,因为前几年在老家就见过共产党的队伍,奶奶还给住在家里的队伍做过饭,年纪不大的老爸,早就对这支队伍有感情,所以16岁的老爸马上就报名参加共产党部队。后来这支队伍就留在盐场,成了属于地方部队编制的盐务警察队伍。 </p><p class="ql-block">因为他年龄小,又有点文化,老爸很快当上了一位领导的通讯员,别上了这小日本产的王八盒子,蛮威风吧!🌹🌹🌹👍👍👍</p> 抗美援朝间买钉子的特殊小事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爸1954年前后的照片。当时他在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任协理员。</p><p class="ql-block">老爸所在辽南的地方部队,在解放战争的后期都归回了主力部队,参与了沈阳和长春等城市解放之后的接收工作。</p><p class="ql-block">由于他跟随的领导,调到大军区的后勤部门工作,他也跟随着到了东北军区后勤部。</p><p class="ql-block">  在营房管理部工作期间,老爸参与了军队长春被服厂的建厂工作及东北各地的营房接管和建设工作等等</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代,老爸所在的机关也参与了抗美援朝的相关工作。</p><p class="ql-block">  爸爸讲,他们也接到命令准备去朝鲜参战,马上就要登车出发了,突然传来朝鲜停战的消息,所以他们才没能去朝鲜。而由他负责给紧急建设的朝鲜停战谈判厅,购买各种钉子的事情,也使老爸记忆深刻:1953年7月下旬的一天,当天接到买钉子的任务时,天色已晚,他大半夜的就带领战士们开着车满沈阳城敲开所有五金店的门,寻找购买了各种铁钉,从细小的镶玻璃钉,到房架组装用的大骑马钉,应有尽有。并紧急送往朝鲜。</p><p class="ql-block">后来知道,这些铁钉都用到了停战谈判厅中朝一方的建筑中。老爸这个协理员也是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  </p> 在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部门工作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56年10月,老爸老妈与他们的奶奶,我的太奶奶在沈阳照的全家福。</p><p class="ql-block">老爸当时24岁,老妈26岁,太奶奶搂的就是我,妈妈抱的是二弟,这是老爸老妈同我们留下的第一张全家福。</p><p class="ql-block">老爸一直在东北军区(后来改成“沈阳军区”)工作到1958年。1958年老爸所在的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基建公司全部下放地方,老爸也转到营口市工业局等单位工作。我们家也从沈阳搬到了营口。</p> 转业到营口市工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64年,32岁就担任了国营营口机床厂人事工资科科长的帅哥老爸。</span></p> 调入辽宁省机床公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65年在担任营口机床厂人事工资科科长的岗位上,调入辽宁省机械厅机床公司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66年老爸被省机械厅安排在社教工作队</span></p><p class="ql-block">老爸在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我们年龄太小,老爸也没有多说,所以无从写起。</p><p class="ql-block">只记得,老爸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严厉地,称得上是严父一名。</p><p class="ql-block">他只是希望我们,都要做一个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旷课,不打架,爱劳动,不怕苦,兄弟团结,爱护妹妹的好孩子!</p><p class="ql-block">我们兄弟几个小时候,老爸在我们面前总是不苟言笑,非常严厉,我们兄弟几个也都有点怕他。</p> 调入天水二一三厂从沈阳搬迁天水 <p class="ql-block">这张是1970年8月,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二车间部分老同事欢送老妈和其他几位师傅去天水参加三线建设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老爸为了支持母亲参加三线建设工作,也于1970年3月从辽宁省机械工业厅机床公司调入了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p><p class="ql-block">随即就被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派遣到天水,参与了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筹备处相关基建方面的工作,并于1970年4月起担任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筹建处基建组组长之一。(见《二一三厂志》p94)。1970年8月又从天水赶回沈阳搬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爸老妈和我们兄弟姊妹四人,一家六口,1970年8月,从沈阳搬迁去天水路过北京时,在天安门留下的全家福。</p><p class="ql-block">从1970年之后,我们年龄大了,我也参加了工作,而且与老爸老妈都在一个企业工作,所以知道老爸都做了那些对企业有长远价值的工作。因此也就能够记住一些老爸在退休之前做的主要工作情况。</p> 坚持方案,家属楼成天水“豪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图片是2007年开始拆除之前的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家属楼楼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家属楼楼群,在1970年代,可是当时天水市的豪宅哦!</span></p><p class="ql-block">在1970年4月到8月期间,老爸作为基建组长,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坚持原有按设计方案,开始施工建设了天水二一三家属区住宅楼。</p><p class="ql-block">这个宿舍楼,一栋楼三个单元,每层设计四户,两端是两个中户,有约30多平米的南北两间起居室,还有一个小小的约2.5平米的厨房,一侧中小两户共用一个一平米左右的冲水蹲式厕所。中间的两家全阳小户,每户的居住面积约23平米,加上一个小厨房。</p><p class="ql-block">因为老爸当时负责基建工作,听他说过,这样的房子,被当时天水地委的某些领导,指责为资产阶级腐化作风,窗户太大冬天取暖浪费煤,冲水厕所太浪费水,应该改成旱厕所等等。</p><p class="ql-block">最后是老父亲他们,主动到地委去做解释,经过尽力争取才保住了原来设计,并开始施工。</p><p class="ql-block">但是为了节约建筑材料,从4号楼以后几栋楼的三楼墙体,已经部分改为了立砖。</p><p class="ql-block">目前二一三家属区的老四号楼,至今仍没有拆除重建,如果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当年天水市的豪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二一三家属楼与天水其他厂的家属楼对比图,上二一三,下其他厂。</span></p><p class="ql-block">而当时天水有些三线厂就没有顶住上面的压力,所以他们同期建设的家属楼,窗户就比二一三家属楼小约三分之一,具体情况可见此对比图,嘿嘿😁</p><p class="ql-block">对比之下,我们的住室的窗户是三扇,厨房的窗户是两扇,而他们也是同期建设的家属楼,住室的窗户是两扇且要比我们的矮一点,而厨房的窗户是一扇,住室和厨房内的面积也要比我们的小一些,并且是每单元一层楼四户一个水池子,两个龙头,而我们的是自家一个水池子一个龙头,厕所他们是一层四户一个,我们的是一层两个。嘿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此照是无鱼能够找到的,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最早的俯瞰照,应该拍摄在1980年前后。</span></p><p class="ql-block">据《二一三厂志》和”大事记”记载:“1970年8月21日,天水二一三厂革委会成立,下设立政工组、生产组、办事组、基建组(当时称为“四大块”)的组织机构。</p><p class="ql-block">老爸是厂革委会委员,兼办事组组长,当时的办事组负责的工作,相当于后来的厂办公室和后勤行政科的工作范围。</p> 为建设小而全做出特殊贡献 <p class="ql-block">作为办事组长,老爸牵头完成了,当年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小而全”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医务所、托儿所、小学校、食堂、俱乐部,商(菜)店、粮站、煤场、浴池、理发店、开水房等等机构。</p><p class="ql-block">厂里起初开的菜店、商店、煤场、小学校等,更是老爸以工厂办事组组长身份出面,亲自代表二一三厂与市上相关机构沟通后,联系签署协议了,才引进到二一三家属区的。</p><p class="ql-block">1970年10月26日,三方联办粮站的协议签署。经天水市粮食局同意,粮站设在天水二一三厂家属区,自1970年12月开始,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与天水新华印刷厂两厂约二百户居民,就不用一年四季趟着冰冷的南沟河河水去天水郡长仪厂院里买粮油啦。(那时南沟河水大且没有桥)。</p><p class="ql-block">小学校也是老爸牵头,会同天水新华印刷厂一起,寻找西团庄、闫新庄、吕家崖三个大队协商,他们出土地,两厂出资金,建立了工农小学,不仅解决了两厂小孩子就近入学问题,也解决了三个村子的小孩就近入学问题。当时厂区东侧的河流水大却没有桥,小孩子都要去天水郡小学上学,必须每天往返几次趟河而过,一是水凉,二是危险,三是走的远。</p><p class="ql-block">有了就近上学的学校后,也使当时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里不少随迁而来的中小学老师们,也有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安排。有多位老师一直在教育岗位工作了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从协议上这个公章,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厂名前面是加了“甘肃省”三个字的,即“甘肃省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管理机构都是“革命委员会”。据《厂志》记载,这个厂名,一直使用到1972年7月29日,厂名又变成了“天水地区二一三机床电器厂”。</p> 十年努力使二一三隶属关系回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老爸1985年前后在厂办公室留下的工作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作为厂办主任,老爸做了值得记住的工作主要有:</span></p> <p class="ql-block">题图为,厂名中有“长城”二字厂牌的照片。</p><p class="ql-block">经过艰苦努力,使降格十年的工厂隶属关系,在1979年得以提升。</p><p class="ql-block"> 1967年10月13日,国家将准备搬迁银川的长城机床电器厂,明确其隶属于国家一机部二局直属企业,</p><p class="ql-block"> 1969年2月3日,国家一机部将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搬迁天水部分,下放到归甘肃省革委会领导。</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28日,又被甘肃省下放到天水专区革委会,进而又被下放到天水专区工业局管辖。当时厂名是“甘肃省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p><p class="ql-block"> 1972年7月29日,厂名又变成了“天水地区二一三机床电器厂。”</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天水二一三厂成了众多天水三线企业中的另类:</p><p class="ql-block">一是,在降低隶属关系后,工厂生产所需的主要材料银接点、铜板、矽钢片、胶木粉等计划额度十分短缺,采购十分困难,生产难于维持。</p><p class="ql-block">二是,隶属关系降低之后,工人工资降低,别的三线厂二级工44元,而天水二一三厂的二级工只有42.8元,造成人心涣散。</p><p class="ql-block">据《厂志》p15—16《工厂的变迁》记载:</p><p class="ql-block">“天水二一三厂下放天水地区期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不畅,工人工资标准降低,(实际上厂志没写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工厂下放以后,沈阳来的老领导和早年省上派来的领导,陆续不是被调出二一三厂就予以免职,而当时天水地委内部的派系问题,也造成了他们派来的厂领导之间的不团结,使工厂生产经营大受影响。)工厂多次派员去甘肃省领导机关及一机部反映情况,要求改变隶属关系。”</p><p class="ql-block">这些派员中,主要包括了老父亲,厂办主任于志坚等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多地奔波、上下交涉,终于见到了成效:</p><p class="ql-block">“1979年5月15日,甘肃省革委会,甘发(1979)40号文件和甘肃省机械工业局党组,甘机发(79)105号文件决定:天水二一三厂脱离天水地区工业局,由甘肃省机械工业局领导。</p><p class="ql-block">1979年5月23日,甘肃省机械工业局党组决定,天水二一三厂由长城电器仪表公司统一领导。</p><p class="ql-block">5月28日,调整了厂领导班子。”</p><p class="ql-block">沈良夫同志,上海籍人,有多年国营大厂领导经验,被调入天水二一三厂任厂长。</p><p class="ql-block">没有隶属关系的解决,就不能有沈厂长的调入,没有沈厂长的调入就可能没有后来的法国TE技术的引进,也可以说就没有后来的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1979年6月15日,易厂名为天水长城二一三机床电器厂。”</p><p class="ql-block">一年多一点后,经过工厂继续努力,在“1980年8月4日(工厂)脱离天水长城电器仪表公司,直接由甘肃省机械工业局领导,易厂名为“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p><p class="ql-block">从此工厂得以很快走入正轨。</p><p class="ql-block">此厂名,一直使用到2005年8月,才正式改名为“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隶属关系问题解决之后,二一三厂的职工工资得以与其他三线厂追平,职工们得以趾高气昂!后来企业也是越办越好,现在天水好多三线厂都消失了,而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至今依然屹立在天水大地上,这也没给因为毛主席而来二一三这个名字丢脸,也给天水地区争了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题图:1978年7月,脚穿塑料凉鞋,身着深色上衣的老父亲,在去国家一机部反映了天水二一三厂隶属关系归属天水专区后出现的困难,并提出了要求改变二一三厂的隶属关系的问题后,经过多次进京交涉,在此次赴京取得了一定效果,老父亲高兴的在北京天安门拍照留念。</span></p> 帮助解决户口问题为工厂留住人才 <p class="ql-block">再一个是经过老爸的持续努力,在几年时间里,把建厂时十多位沈阳老厂搬迁职工及几位老大学生的家属、老人,因为是农村户口,不能在天水落城市户口,这样就不能吃城市户口的供应粮,只能高价买黑市粮食,使得这些家庭生活很困难,家庭和睦也被破坏,有的家庭孩子们的入学、参军、参加工作、等都受到了影响。为了让这些老职工特别是技术骨干们能够更好的工作,老爸经过多年努力,反复多次的与相关部门交涉,在七十年代中期,使这个问题得以彻底解决,这样大大提高了这些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也为工厂保住了人才,后来这几位大学生都成了厂里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骨干。</p><p class="ql-block">至今我都能记起一些老师傅在家属户口和工作问题得到解决后,当面对老爸表示真诚感谢的样子。</p> 做好外方接待,促进技术引进速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84年前后,天水二一三厂厂长沈良夫(右八)先生及二一三厂谈判小组成员与同法国TE公司代表在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办公楼侧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图中右一为当时的天水二一三厂总工程师陈少魁先生,右二为无鱼的老父亲,当时的天水二一三厂办公室主任,右三是当时的天水二一三厂技术副厂长,现仍然建在的刘义汉先生。左二是当时的党委付书记史正卿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图为1986年 重阳节,老爸在天水二一三厂花园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全力以赴做好法国TE公司代表及技术专家来厂接待工作。</p><p class="ql-block">按合同要求及工厂的安排,在技术引进工作开展之后,由厂办负责法方代表来厂及后续专家到厂长期指导的接待工作,当时天水市没有西餐厅,为了让专家按合同能够吃上西式午餐,记得当时作为厂办主任的老父亲想办法寻找到了西餐厨师,购买了食材,在厂办公楼专门建了一个小小的简易西餐厅,解决了常驻厂专家的午餐问题。</p><p class="ql-block">老爸虽然没有出国参与学习,但工厂与法方在国内的历次谈判,他都参与了,并在谈判中做出了符合自己岗位的意见。</p><p class="ql-block">……在圆满完成在二一三厂内举行的相关谈判及外宾接待服务工作,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并顺利开始执行后,1986年厂领导班子更换,更年轻的一代领导开始主持工厂工作,</p><p class="ql-block">老父亲也于1987年提前未到龄主动要求而离休。</p><p class="ql-block">离休之后,老爸还是起到了不少有利于公司团结的好作用,受到了公司后代的尊敬! 🙏🙏🙏 </p> 留下最后的全家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是1995年春节,老爸老妈一起给同我们拍的最后一张全家福。</span></p><p class="ql-block">老爸在1996年1月19日,晚22:30左右,突发心绞痛,在家请厂卫生所大夫抢救了一段时间,后打120,救护车来了,拉上老爸,23:30左右(农历为乙亥年[1995年]腊月初一子时)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大概走在天水郡附近,在我怀里逝世。享年只有64虚岁。😭😭😭</p><p class="ql-block">2022年的父亲节到了,</p><p class="ql-block">老爸,我们都很想念您!</p><p class="ql-block">愿您和老妈在天堂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