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昌盐帮古道-十八渡

清清

<p class="ql-block">  盐帮古道是古代私盐贩子走的道路,新昌东边与产盐的宁海接壤,私盐贩子从宁海贩运私盐,选择深山冷岙中的小道,由于这条小道不容易被官兵拦截,后来走这路的私盐贩子就越来越多了,也就成了山民进出大山的通道,后来便有人出钱出力给道路铺上石头,还建起歇脚的亭子,渐渐地,这条小道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盐帮古道了。</p> <p class="ql-block">  这条古道登山队曾经二次组织活动,我都错过了。心里一直想补课,6月18日我们一行10人在徒弟的组织和带领下,自驾从杭州出发,车程约3个小时,到达盐帮古道起点绍兴新昌青宅村。</p> <p class="ql-block">全体队员亮相,忘了给拍照者补一张😀</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徒步线路青宅村—盐帮古道—露营基地—结局山村—里家溪村—十八渡—岗头等茶园—青宅村,一条环线,全程约13公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集古道人文、历史传说、古桥古村于一体的人文景观线路,整条山路基本上石级清晰,路况较好,路面较阔,线路安全。</p> <p class="ql-block">  大概走了40分钟,到达一个休息点,观景,歇脚喝水,补充一下能量,今天温度有点高。个别队员有状况,想打退堂鼓了</p> <p class="ql-block">  这条古道走过了多少人?留过多少痕迹?历史的车轮,滚滚红尘,一去不复返...</p> <p class="ql-block">  盐帮挑夫的泥塑像,当年的盐贩挑夫,崇山峻岭浪迹,日晒雨淋罔顾</p> <p class="ql-block">新生代力量</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的组织者,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  【盐帮】这是一个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的盐,从开采到贩卖都是由官府控制的,因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缺盐人就难以生存,统治者控制了盐的供应,就等同于控制其统治下的百姓,所以中国古代的盐一直是由官府垄断控制,私人是不准进入"盐"这一领域的,官府颁发给一些盐商贩盐许可证,准许其贩卖运输官盐,所以最初的"盐帮"是正式的得到官府认可的贩运官盐的帮派,后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法制不完善,官府官员间的相互勾结允利,于是在官盐管理部门和"盐帮"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就有了所谓的"私盐",在封建社会,官僚体系腐化堕落,他们往往利用其垄断的盐业贸易的特权牟取私利,当时盐价极高,其利润十分丰厚,所以江南的一些富商巨贾往往一起贩运私盐以图牟取私利,这些人的贩运团伙也是被称为"盐帮",不过他们是贩运私盐的帮派,所以最初的盐商其实往往是一些草莽之辈。</p><p class="ql-block"> "盐帮古道"就是古代的运盐之路,乍听一下,大家都会想起从小说中,电视剧里,电影内常有的记述:沿着"盐帮古道",一路的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山民为挣一条生计,往来于这条古道,从宁海挑运私盐,跋涉于"盐帮古道"上,来到新昌贩卖,风霜辛苦自不待言,还面临着许多人为的风险,迫于生计,沿路村庄有些就强盗窝,而盐官差人更是如虎似狼一般……</p> <p class="ql-block">  盐帮古道已记不清是哪朝哪代,在这深山冷岙中的小道,私盐贩子集聚又匆匆离开。歇脚亭子古朴还旧,铺上碎石成了山民进出大山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古道上,穿行在绿水青山之间,让人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  山顶四周绿水青山分外养眼,梯田层层,水库碧青,竹林郁郁葱葱,空气中满满氧离子。</p> <p class="ql-block">  古道都是青石路面,整修了不错,很好走,四周树木茂盛,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  前方对讲机中传出有杨梅树,赶紧走。一尝太酸了</p> <p class="ql-block">结局山露营基地</p> <p class="ql-block">  乡间古道意幽浓,往事悠悠如梦境,蔚蓝的天空,天边的云彩,休息片刻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结局山村</p> <p class="ql-block">  古道保存比较完整,起伏有度,沿途经过几个村庄,民风淳朴。</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小道,连绵的青山,还没有见到绿水。</p> <p class="ql-block">  高山茶园,品质应该非常不错,可惜步履匆匆,一眼掠过,难留百媚娇容。</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道经沧桑,累累斑伤多风霜。谁人识得千古像,不蹈复辙作镜光。</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村已近在咫尺,盐帮古道也到了尽头,全体人员休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  到了里家溪,转入莒溪十八渡,沿溪游步道走过十八个渡口,到赤岩村。</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一条溪流出发,前面就是著名的十八渡。</p> <p class="ql-block">  第一渡:水锥渡,第二渡:鲤鱼渡,第三渡:牛坪渡,第四渡:吕龙渡,第五渡:芦花渡,第六渡:桃花渡,第七渡:牛脖渡,第八渡:菩提渡,第九渡:乌云渡,第十渡:飞石渡,第十一渡:双江渡,第十二渡:香潭渡,第十三渡:牛心渡,第十四渡:石斑渡,第十五渡:白竹渡,第十六渡:羊角渡,第十七渡:雷公渡,第十八渡:红岩渡。这十八个渡,依次从里家溪村开始到赤岩结束,全长约6公里。</p> <p class="ql-block">  看到眼前溪水清澈碧绿,心情愉悦很多,第一渡水礁渡。</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到了第二渡-----鲤鱼渡。</p> <p class="ql-block">结溪还是那样清澈,全新的町步、弹石路,溪边两岸山峰高耸入云,水路18弯,第三渡----牛坪渡。</p> <p class="ql-block">  第四渡----吕龙渡,溪水变成的一天河流,中间的町步也最宽广。</p> <p class="ql-block">第五渡:芦花渡,没看到芦花啊,也许秋天有吧。</p> <p class="ql-block">  第六渡----桃花渡,可惜没见粉粉的桃花。每个渡口都有它的特点,相同的是,都有一块大石竖立,红色的渡名划刻其上。</p> <p class="ql-block">  每个渡之间的距离都不远,第七度---牛脖渡</p> <p class="ql-block">  形状、大小不一的渡石横布,溪水幽幽,波光粼粼,青苔丝丝可见,第八渡---菩提渡,和菩萨有关系吗?</p> <p class="ql-block">  沿着长长的结溪,顺流而下,到了第九渡----乌云渡。</p> <p class="ql-block">  第十渡--飞石渡,“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绿水九连环。”脑子里回响这首熟悉的山歌。</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一渡---双江渡</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渡:香潭渡,不在这香香的溪潭里嬉闹一番,不是白来了吗?</p> <p class="ql-block">  十三渡牛心渡,鹅卵石铺筑成的坝顶,蜿蜒曲折的叠式堰坝,好似富阳网红的鱼鳞坝,激流倾泻而下的水流拍起朵朵白色水花,非常壮观。在此,有三位队员提前退出,坐车去终点。</p> <p class="ql-block">就江工和我带了凉鞋,可以直接下水。这说明了什么啊😀😀😀</p> <p class="ql-block">  溪中众多的石斑鱼游到了第十四渡---石斑渡。貌似没看到石斑鱼🤪</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渡---白竹渡 </p> <p class="ql-block">第十六渡:羊角渡</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渡:雷公渡</p> <p class="ql-block">十七渡石头在对面,时间关系远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  十八渡的终点---红岩渡,十八渡从里家溪村开始到赤岩村结束,全长约5公里左右,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圆满完成</p> <p class="ql-block">十八渡走完,继续翻山越岭回到终点,最后的考验来了。由于天气炎热,后面三公里走的有点吃力</p> <p class="ql-block">终于回到起点。谢谢组织者,期待下次再一起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