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纪念碑

李清泽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去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上,矗立着红军长征纪念碑。</span>主碑上塑像造形为一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挺立成"V"字型,左手执花束,右手执步枪,背衬蓝天白云,金光灿烂,挺拔庄严。这座纪念碑,是红军长征纪念总碑,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碑身镶嵌亚金铜,呈三角立柱体,象征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p><p class="ql-block">纪念碑背靠松潘岷山主峰雪宝鼎,海拔5588米,终年积雪。前面面对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那里正是红军长征路上走过的红原草原和若尔盖草原。</p> <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17日,红军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经过浴血奋战攻克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陕甘的大门。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离开腊子口,向哈达铺前进,途中要翻越终年积雪、绵延30里、有着陡峭山道的岷山。</p><p class="ql-block">当日,毛泽东拄着拐杖和大家一起攀登。他鼓励大家说:努力爬,别停下,停下会冻伤,坚持就是胜利!下午3时,红军胜利登上山顶。毛泽东仰望西天,心潮澎湃。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p><p class="ql-block">翻越岷山后的第三天,9月20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率部抵达甘南小镇哈达铺,群众热烈欢迎红军。毛泽东说:“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回望来路,他感慨万千,写下一首《七律·长征》</p><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 <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这首七律的尾联,作者却用“更”、“喜”两字,把红軍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概,把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以浪漫主义为主,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七律.长征》,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经典作品,两种创作手法并用,并且结合的自然天成,是古今难得一见的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