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转眼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父亲在时,我们总会淡忘他,父亲不在时,父亲成了一种岁月,一种回忆,无论何时何地想起,还是忍不住满眼泪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六十年代初的河南大学毕业生,学习非常勤奋,俄语非常好,小时候常听他唱俄语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上学的年代生活非常艰苦,每周放学从韩城走回老家时常常饿的头昏眼花,不得不躺在路边的土堰上,头朝下定定再继续走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渑池坡头中学、宜阳二中、宜阳县教师进修校等地从事语文教学。对待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谨周密,少有疏漏。在他住室的床边、案头,到处都是教学资料和书籍。教案写得详尽完整,作业批得贴切认真。心思全都扑在了教学和读书上,以致母亲常常叨喽他是“书呆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父亲迷上了养蜂,最多时养有30箱,常在养蜂杂志上发表他的经验之谈。七十多岁后又开始孜孜不倦地自学英语,对英语语法的掌握堪和本科毕业生相媲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除过自己不间断地学习外,还经常要求他的孙子孙女刻苦读书,做有学问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孙子孙女全部考上了一本以上的院校。而我则得益于动乱年代他冒着被批斗的危险留存于我家屋棚上的一箱书籍,如《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滋润了我的少年时代,丰富了我年少时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