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老兵有个约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姜苏行云 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秘密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来什么人。我是一个崇尚英雄的人,所以,我生命中注定是会遇到英雄的,这一点我有种预感和直觉,事实证明,我的生活总是会遇到不寻常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我的写作计划里,我的写作母题就是围绕《塞上炮兵城的故事》记录父辈的、吾辈发小的、关于炮兵学院生活的生命成长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是相信宿命的,我是有英雄崇拜情结的,我的生命中怎么能缺少了英雄的篇章?我早在炮小孩群里提议,让群里小编组织牵头做一篇《英雄归来——炮小孩的故事》,把炮院大院里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炮小孩集中采写,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达成所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听说青梅竹马的骑士麦克,他的弟弟小四就是参战回来的。据说其英雄事迹还上过《解放军报》,这是我最初在心里确定要采访的英雄炮小孩。凡是有过军旅生涯的人都知道,当一回兵,以名字事迹能刊登上《解放军报》为戎耀,以作品刊登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上为骄傲。《解放军报》在军人心中的分量超过任何其他专业报刊杂志。就像在我这种军队大院的“文艺女青年”心中,对英雄的崇拜爱戴永远超过任何其他事物。至今为止我还没有机缘采访麦克的弟弟小四,或许《英雄归来:炮小孩的故事》是留给《塞上炮兵城的故事》的一个伏笔也说不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从我写了《塞上炮兵城的故事》,“以文会友”这个美好的词句就好像是专门为我定制出来的一样。以文会友,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日常精神给养。以文会友我收获了三观一致的文友网友,我被认同,被关注,得到鼓励!精神很愉快。我发现只要是以文会友,认同我的三观一致的文友才会成为好友,不是以文会友结识的人一般无法愉快的聊天成为好友。我觉得在网上和文友聊天交流写作,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闺蜜说:那是因为距离产生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说:不是,不是距离的问题,是因为那些人是以文会友,通过看了我的文章找到我的,才懂得欣赏我的灵魂和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文会友的老兵哥却是一个例外。他不是通过我写的部队军旅系列文章《塞上炮兵城的故事》、《军嫂手记》而遇见我的,他是看到我写的丽人行笔记《江苏大剧院观看红色经典“永不消失的电波”》的文章在网路上遇见的。他在我的美篇文章后面留言说:“我专程从上海去江苏大剧院看过三场演出,是马林斯基歌剧院和芭蕾舞团。这部剧也看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留言使我感到很好奇,这是什么人会看到我沉底很久的观看文艺演出的文章?还专门不止一次,从上海跑来江苏大剧院看演出。我出于好奇就回访了他的账号,其个性签名是:“旅行、思考、分享”。我发现他很爱写文章,作品分成好几类,其中有游记、军旅和知青类等,这是个退伍老兵,还是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部队的侦察班长。这个曾经的“猛虎师侦察功臣连”的老兵让我肃然起敬。我就在他的留言下面回复:”以后有机会我请你看演出,慰劳参战老兵!向你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这并非是一句顺手回复随口一说的胡话,也不是一句客套的外交辞令,当时我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保家卫国的军人,曾经为我们舍生忘死,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崇和敬仰。再说上海到南京距离不远。再者说了我一贯就有拥军意识,无偿献血、对参战老兵捐爱心款,都是我的自觉行动。所以,我对老兵的回复,可以看做是一个拥军行为,是我和老兵的一个约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老兵通过对彼此文章的欣赏和认同,成了文友加好友。老兵实名叫李书怀。我读了老兵的文章后,感觉文风是自己喜欢的那种朴实自然,他的文章没有豪言壮语,是军人真实生活的记录,其中不乏许多生活中有趣的场景。和读别人文章有不一样的感觉,可以说很有感觉。他啥话都敢写,这一点和我有一拼,文武双全的老兵,满足了我对英雄的所有想象。就像青梅竹马的麦克满足了我对初恋的所有想象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军对越作战高平战役纪实》一书是41军原纪委书记宋子佩同志在1979年对越作战胜利后,以所在部队作战经过为背景撰写的一部战争纪实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右一就是老兵李书怀,76年入伍的战士,20岁的知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两老兵的青春记忆和岁月年轮。两个战友当年编辑的战地诗集《烽火新一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兵很会聊天,我们很聊得来,感觉我们两个人写作文风都是不受拘束,自由奔放,言语上也颇为生动有趣。文如其人很有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兵啥话都敢写,和我有一拼,真诚写作赤裸着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要不咋有感觉呢!妹妹真性情中人,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过聊天知道老兵长我两岁,所以我就喊他老兵哥。老兵哥啥都敢写他不但写《侦察英雄连群英谱》,还写了《我退出了战友群》。我感觉老兵哥很有独立之精神。他的写作,有一种野战部队基层连队生活的那种兵的味道。特种兵行走的荷尔蒙那种味道!他说自己是豫西山里的工厂子弟,从小多灾多难,当过知青,经历过战场的生死,火线入党,当过侦察兵班长。在我眼里,上过战场的都是英雄,老兵哥是真正的英雄归来,不管他有没有被评上立功授奖,他经历过的残酷战争都使得他成为我心里认定的英雄。 老兵哥很谦虚说他不是英雄,说他和我想象的英雄差得很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问他,从前线回来的不是都保送军校的吗?在沈阳炮院时听说只要从老山活着下来,连炊事班长都保送到炮校了。有这回事吗?老兵哥回复我:唉,别提了!只因为排长的一次谈话就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否则不但立功授奖、还会被推荐保送上军校然后提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兵哥说的这个排长就是他在南京的战友。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老兵哥说自己是个脾气很随和的人,在部队一直很要求进步,排长的话就是他的最高指示。当年所在连队在越南遭遇战的当晚,就是排长给老兵哥下的命令,让他在刚发生过枪战的黑夜到前面摸清情况,老兵哥认为这是排长把表现的机会给了他,就是在那晚他和同伴救回了负伤的战友,使负伤战友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然后仅仅隔了一天,连队就宣布了由老兵哥接替牺牲的战友任尖兵班班长,老兵哥一直怀疑是排长的提议,在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谁都知道,战场上担任尖兵班长意味着什么,这种机会可真是不多,我看老兵哥真是一员福将,命大福大造化大,战场上担任尖兵班长竟然毫发无损的回来了。老兵哥侦察连还有一员猛将更厉害,“两轮”战打了十年,他曾二次上战场,仅仅是腿部中过一枪,子弹洞穿而过,仅此一处战伤!那可是两次上战场啊!实乃福将也!也有的人“出师未捷身先去!”这人的命运啊,有时候还真是有点怪怪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担任了尖兵班长的老兵哥那时想的是继续努力表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那场战事突然宣布结束,老兵哥听到这个决定反而觉得有点扫兴,因为他还想继续表现呢。感觉好像拉满的弓箭正要发射时被喊停一样的。老兵哥说战后评功,他的民意甚高,排长找他个别谈话,问他是选择入党还是选择立功,老兵哥说那时单纯觉的自己要经得起组织的考验,就回答说服从组织决定。然后他的排长就做出了决定,让老兵哥选择入党,放弃立功。就是排长的这一决定,直接改变了老兵哥今后的走向,并影响了他的一生。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两个月后,凡是立有战功的人员都得到了保送军校学习的机会。进军校即意味着提干。而老兵哥只是又继续当了两年大头兵后黯然退伍,离开了他热爱的燃烧青春的军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听老兵哥讲完,我说:你傻啊?和平年代到哪去立功啊,你参战上过战场所以你才有立功的机会,当然是毫不犹豫的选择立功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根本不用选择呀。入党是可以慢慢争取的,这也是一辈子的信仰追求。这次没入上,还有下回,啥时候都有争取的机会!你咋想的啊?我这么笨的人都能立马判断选哪个?你为啥不选立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兵哥说:我哪知道啊?那时候单纯,服从组织决定。我对老兵哥说:你排长是带兵的人当然要平衡各方利益,连队里立功和入党是有分配指标比例的,但是对个人那就是百分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过,老兵哥退伍后看来混得还不错,到地方先是搞文字工作,后又下海经商。近几年,淡出工作,热衷于旅游写了很多游记。他近几年已经去过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了。我赞老兵哥很厉害啊,貌似徐霞客转世一样。他说谈不上,有的朋友已经去过100多个国家了,他这才50多个不算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左上图一,前排中间大个子马国平班长刚一出征就逢遭遇战,首战牺牲。牺牲后,老兵哥担任尖兵班的班长;图二为侦察连四班荣立集体三等功;图三为马国平墓碑;图四为当时实景照片翻拍于北京军博。人员后增加至十八人,老兵哥就在其中之一的十八勇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老兵哥因买房落户在上海定居,他运气好,赶上最后一批买房可落户上海。他排长转业后到了检察院,定居南京。由于相距较近,老兵哥和他排长多次见面。每当忆起当年,排长都坚持认为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说假如当时立了功提了干,老兵哥不一定有今天当老板的自由潇洒,这是他排长的观点。老兵哥心态还行他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问老兵哥:你们侦察兵,在部队相当于特种兵的干活,你是咋搞侦察的?就是电视剧上演的那样吗?老兵哥说:那些电视神剧都是扯淡,应该让他们体验一下生活,就不会胡编乱造了。 战争历来就是残酷的,据老兵哥回忆,“记得当年刚入境几分钟,便看见从前方拉伤员返回的车队,当然还有遗体,后来得知是友军42军的部队,他们担任主攻任务,打得很吃力,很残酷。两天后被我部接替才打破僵局。” 1979年2月26日,对老兵哥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晚上,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和越南军队打了一场遭遇战。狭路相逢,双方几乎同时面对面开火。班长马国平应声倒地,此后就一直长眠在广西边境的烈士陵园里。战前,老兵哥和马国平在四班分别任班长和副班长,同班搭档一年了。本来两人并不是尖兵班的,是在上战场的前几天才调来的。尖兵班那是一个危险的位置,马班长又是全连最高的大个子,目标自然也大,遭遇战中他一人挡住数发子弹。他牺牲后的第二天,老兵哥接替了他尖兵班长的位置。幸运的是,老兵哥在作战中竟然毫发未伤的回到祖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也是在那天晚上,老兵哥所在部队还凋谢了一支军花,她就是放映队长郭蓉蓉,那是他们师的芭蕾女神。那天晚上,她在“伤烈队”负责运送伤员途中遭到伏击,负伤后被敌人放火烧死。她也是那场战争中首位牺牲的唯一的女兵。她和马班长都安葬在同一个陵园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还是在那个晚上。在和敌人交火后,由于前方情况不明,不便夜间行进。部队便在道路一侧的高地布置了环形防御,所有人员都处于静默状态。大约在凌晨两点左右的时候,一个黑影进入了我方的阵地前沿。就在几小时前刚刚发生过激烈战斗,之后还听到敌方一名伤员在夜空里哀嚎。我方丝毫不敢大意,等待目标靠近,一个点射,黑影应声倒地。过了约个把小时,又一个黑影闯入阵地前沿,又是几声枪响,撂倒黑影。不过这次和上次的悄无生息可不一样,只听一阵婴儿的啼哭,打破了静谧的夜空,这哭声格外的凄厉,听得让人即揪心又万般无奈。很明显倒下的是一位婴儿的母亲,这尚活着的婴儿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怎么办?这尖利的没完没了的啼哭极易使部队暴露目标,无奈之下也只好用枪声再次使夜色归于寂静。天亮打扫战场,走下高地,发现两位越南农妇毙倒在地,一位妇女背上趴着一个死亡的婴儿,死状甚为凄惨。具分析,由于我军连日围困,他们白天不敢活动,躲进山洞,大概是饥渴难耐,趁夜色回村找些吃的,不想闯入我方阵地,导致送了性命。老兵哥还说,在打扫战场时,还发现了两位藏匿在地沟坎下的越兵,被发现后他们开火,险些爆头老兵哥的一位弟兄。我方团团把这俩越兵围定,用数枚手榴弹将他俩炸死。老兵哥作为尖兵班班长,第一时间走进他俩身边,只见竟有一位女兵,这位越军女兵虽然满脸是血,但仍能看出面容姣好,年龄也不过20岁上下,身边有个卫生箱,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只急救包和几十发子弹。令老兵哥吃惊的是,她的手里紧握着一颗挂着弦的手榴弹。那个男越兵临死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事后大家分析,估计那个男的,就是头天夜里的伤兵,这位女越兵本来是有机会撤走的,但为了陪伴这位伤员留了下来,并把他转移到沟坎下隐蔽起来,这是一位尽职的女兵。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被我方发现了。由此看出,传说中的越南女兵厉害不是虚名,早就听说过越南人特别饶勇善战,女人强悍起来钢铁战士一样。 据老兵哥说,进入越南之后,我军在行进中,军车会遭遇密林里的冷枪,为了保护驾驶员,很多驾驶室两侧的窗子上,都绑着军用背包,厚厚的背包可有效阻挡两侧射来的子弹,但却会影响视线。于是他的排长便令车上下去两人,站在驾驶室的两旁,即可以观察敌情和道路状况,又可以保护驾驶员,保护驾驶员也就是保护全车战友。当时,老兵哥首先要求下车,和另一位战友持枪站在了驾驶室两端。车辆有了守护神,全车战友也就有了定心丸,驾驶员有了保镖胆子壮了许多,行军的速度大大加快,老兵哥在如此危险的位置上竟然都毫发无损,实在是运气啊,貌似有天神护佑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一次,在行进的途中,老兵哥和战友们坐在拥挤的嘎斯车厢,行驶在狭窄崎岖的越南烂路上。长时间的颠簸感觉把战友们骨头架子都震散了,连日的劳累使人昏昏欲睡。就在此时,一位战友忽然发现自己身旁的战友身后携带的手榴弾拧开了盖,手柄的拉环已经露出,老兵哥大吃一惊,赶忙吩咐他千万不要动,随后小心翼翼把拉环给他装回,又拧紧了盖子。此刻,大家一下子睡意全无,全体人员从头到尾紧急检查了一遍着装才放心,避免了一次"岀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那样的悲剧发生。老兵哥实在是一员福将,多次有惊无险,完好无损归来。遇见老兵哥,我可以近距离的了解英雄侦察兵的战斗经历,我的心愿清单是,疫情彻底结束后,请老兵哥在江苏大剧院看一场演出;和老兵哥结伴旅行一次!老兵哥回复:哈哈,这个不困难,演出内容我选,旅行地方你定,如何?OK!这就是我和老兵哥的约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