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爸爸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独立支撑起家庭的生活重担,他当时耕地的时候还没有犁头高,所以,爸爸也是一个种地能手。然而,传统种植只能自给自足,每年收获的粮食并不能换来多少钱,在家种地的生活模式很快就被进城务工的潮流所取代,尤其是我们当时居住的地方山高路陡全是坡,靠天吃饭没奈何。</p><p class="ql-block"> 成为正式农民工的爸爸仍然保持着搞农业生产时的勤劳风格,什么粗活累活都是他冲在最前面的,所以工地上的老板最喜欢与他打交道,就连建筑公司都想让他直接进公司做直属。爸爸的准则就是“干活不偷奸耍滑才对得起自己的工钱,拿到手上的工资才觉着心安理得。”事实上,在现实生活当中,越是像他这样肯吃苦的人,工地上的盘剥克扣就越严重,不得不说建筑行业里些许不公平的事情难以根治,如欠薪、工价不一、高温补贴发放不到位、长期熬夜加班等。</p><p class="ql-block"> 尽管有那么多潜规则和不公平的东西,爸爸管理团队的时候仍然奉行吃亏是福的准则,要求大家多干一点,不要偷懒,到时候遇到工地拖欠工资的情况才有底气去要钱。有很多带班的管理人员拿着高薪,只指挥工人干这样、干那样,他自己却不做活,但是爸爸就闲不惯,只可惜这么负责的管理员并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我在爸爸的身上也学到了很多精神实质,那就是坚信吃亏是福的道理,自己干好点是彰显本事的时候,也是职责所在;自己多干点是担当精神、责任心,更能彰显个人魅力。</p><p class="ql-block"> 那些抠门的老板一夜之间就从金字塔的最顶端回到了负十层车库,而老实巴交的农民工朋友们依然保持着那种生活水平在织造幸福,假如老板善待手底下的工人,就有赚得盆满钵满的大概率,所以爸爸的人品和人格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好评。我唯一不敢苟同的是他的那种节俭方式,西安的夏天会经常飙升至40度的高温,冒着烈日在工地上干活都舍不得买水,中午吃饭都是用热水泡自己带的剩饭,晚上回去已是深夜,又只能煮碗面条吃。他们把节约下来的钱打回来给外爷交了医疗费,也把节约的钱兑回来维持家庭的人情世故开支,我能怎么说起这种状况呢?总之,我希望他们不能亏了自己的生活,虽说我们非常提倡勤俭节约,但是只有先把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好,才能再谈干事创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万别亏待了自己的基本生活。</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文化水平不低,当时本来可以读高中的,结果由于没钱上学,只能初中一毕业就回家开始种庄稼了。他能写一手好字,是正楷的书法,我差他十万九千里,每次翻阅他的工地笔记本,我就深受震撼,因为工整的笔迹和细致入微的工时数据,能让每个人一目了然,这也是老板们对爸爸如此放心的一大理由。</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在文凭上要比爸爸高那么一点点,但是论社会阅历、动手操作能力、在家勤快与否等方面的事情,我仍然是差他太远。现在想来,我的青春年代都是在被宠溺的环境下度过来的,羽翼不丰,经不起直冲云天的飞翔。我在而立之年才开始懂事,显得有点晚,但是我相信在尽孝这一点上正好合适。在我看来,能够独立支撑起家庭重担,就算是一个人的真本事。</p><p class="ql-block"> 是的,<b>“父爱如山海,遮风又挡雨”</b>,只有将这种无私的大爱精神一辈传一辈,咱们这个小家庭才会真正幸福永相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 </b></p><p class="ql-block"> 魏民,男,汉族,笔名:时九、晨曦,字敬知,号樵夫,戊辰年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人,自由职业,拟从事自媒体艺术,是一名文艺爱好者。一直致力于乡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实践,创作了大量的随笔、杂文和歌曲,其作品融入了真挚而深厚的服务情怀。在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工作中,魏民始终坚信实干兴邦,勤能补拙的道理。作品全部收录在《青春笔记》卷,同时收录有《魏民诗词集》、《晨曦随笔札》、《魏民散文集锦》、《时九杂文集》和《凡人歌》,同时也有一部分音乐作品通过抖音视频、西瓜视频等平台播放,个人原创文学作品同步于“今日头条”。属于初露锋芒阶段的不二达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QQ:573494414(微信同号)</p><p class="ql-block">抖音号:weimin.wenzhang8(不羁青年)</p><p class="ql-block">今日头条:魏民说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