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出生在东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祖辈是闯关东的时候从山东迁徙过来的。父亲是爷爷的长子,是太爷爷的第二个孙子,因为大堂伯父患有小儿麻痹,父亲承载了太爷爷几乎全部的希望。在太爷爷的支持下,举家族之力,父亲得以完成小学、初中、高中,1959年考取长春理工学院,成为那个年代当地唯一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我的太爷爷,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唯一的资料来自母亲的口述。据母亲说,太爷爷可是当地响当当的人物,解放前曾在镇上颇有名望的家族出任大掌柜,这在乡下是很了不起的事,太爷爷虽然没攒下什么钱,但在他们住的那一片很有身份,当地谁家有了大事小情,都会请太爷爷过去说道说道,基本都能化干戈为玉帛。</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家乡很穷,只有小学,他的初中和高中分别去了离家几十里的地方,他考上大学最高兴的是他的高中班主任蔡老师,不仅自己资助父亲,还说服当时条件还不错的他的岳父家,在人人都吃不饱的年代,送了一袋大米给父亲,父亲一直特别感激他的老师,母亲也念叨至今。</p><p class="ql-block">父亲读大学的那几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是最低粮食标准,身材高大的父亲根本吃不饱,他就主动去食堂帮人干活,不要报酬,只是贴补一下肚子,爷爷奶奶和姑姑们也尽量攒出一点口粮,父亲每次从家回学校时就背一袋炒黄豆上学,这样不仅坚持读完了大学,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p><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东北一家大型国营机械厂任技术员,但只工作了一年,就支持国家建设,应征入伍,以工程兵的身份在大兴安岭修建铁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五年。父亲虽然是大学生,但是干活一点也没落在人后,他和所有人一起扛着十几米长的木头在雪地间穿梭,因为巨大的体力消耗,父亲一度食量惊人,母亲都曾被他的描述吓到。后来父亲在部队入了党,并且学会了拉二胡。小时候,偶尔听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拉上一段悠扬的二胡,我们对父亲的崇拜无法言表。</p><p class="ql-block">1967年秋,奶奶病重,父亲回家探亲,为了奶奶的遗愿,父亲退伍,并在奶奶的病床前和母亲订了婚。1968年2月,父亲复员,一个月后就和母亲结了婚。父亲和母亲的婚礼非常简朴,父亲当时每月的津贴只有6元钱,大部分都用来贴补家用。父亲用退伍补助90块钱,买了两套新衣服和两个结实的皮箱,婚礼就完成了。因为家族人口多,父亲和母亲结婚时并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在亲戚家借住了一段时间后,外祖母的家乡出了招户政策,父母便随外祖父一家搬迁到了外祖母的出生地。我也是在那里出生的。姐姐们都是外祖母带大的,我因为出生时遇到难产,又过于瘦弱,担心养不活,父母花了很大的精力照顾我。</p><p class="ql-block">复员后,父亲被安置在他入伍前的单位,那家大型国营机械厂,因为工农兵三结合的身份,加上高学历,父亲直接被任命为副厂长,分管技术和销售。尽管职位高,但是当时的工资标准很低,父亲每月只有36元钱,单位也没有住房,父亲就骑着一台二八永久自行车,早晚通勤,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就要三个小时。说起来,我特别佩服父亲的体力和毅力。就这样坚持了几年之后,父亲在离单位骑车大概30分钟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村子,只要盖房就可以落户,父亲就带着一群堂兄弟、堂侄子和表外甥,热火朝天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新家,在我不到一岁的时候,终于和父母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家。后来母亲在这里生下了弟弟,又陆续接回了两个姐姐,我们一家终于得以团聚。</p><p class="ql-block">时间进入80年代初,受改革开放春风的影响,父母的干劲很高,这几年通过他们的辛苦努力,家里也终于攒下了一点钱,孩子们也大了,房子不够用,于是父亲做主,在现有的房子的旁边又盖起了一间新的砖瓦房,并把老房子也做了翻新,同时用一圈一米二高的院墙和一个气派的大铁门将两栋并列的房子围了起来。院里挖了一口水井,后院盖了一排猪舍,还有个偏房养兔子。这个新家的一砖一瓦都凝结父亲的智慧和汗水。在当时的农村算是非常大气,也让村民看到了父亲融入当地的决心。于是父亲成为我们村新的灵魂人物,村长大事小情都喜欢找父亲商量,谁家分家买地的也喜欢找父亲做仲裁。父亲本就是乐于助人的性格,村民的事情能帮他都会帮,分文不取,偶尔吃上一顿饭,喝一口酒,他都要回头叫母亲送点东西回去,说农民比我们苦,谁家都不容易。我记忆中在农村的12年,父亲在当地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 </p><p class="ql-block">1987年,我被保送进离家很远的重点中学,父亲也千辛万苦,办成了随迁,把妈妈和我们几个孩子落在了他的户口本上。因为有了城市户口,孩子们的前途变得光明,母亲也去掉了一块心病。</p><p class="ql-block">在父亲去世20年后的今天,我通过视频和母亲谈起父亲,请她用三个词形容父亲,母亲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顾家”,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我对父亲不算丰满的记忆里,父亲的工作总是很忙,即使在家的时候,也不停的有同事来访,父亲不是写报告,就是在帮厂里的工人处理各种问题,甚至包括调解年轻职工的家庭矛盾。我始终记得父亲在病重的时候,曾拉着妈妈的手说对不起她和孩子,如果时间能够从来,他一定会多花些时间陪陪妻子,多花一点精力教育孩子。我以为母亲会抱怨,可是隔着久远的时空,母亲在此刻回忆父亲时,满满的都是父亲与我们朝夕相处日子里的甜蜜。母亲说父亲一生没有什么大的嗜好,自己生活很简朴,给孩子们花钱却从不心疼,我和姐姐们都喜欢读书,爸爸经常会给我们买书回来,出差也会给我们买新衣服。住在农村的那些年,虽然身为一个大厂的领导,但是工资却不足以维持一大家子的开销,母亲没有工作,四个孩子都要上学,所以父亲坚持在上班前、下班后,挑水,种地,和妈妈一起养兔子、养猪、生豆芽,利用一切休息的时间做副业,我们四个小孩都健健康康的长大了,身高都随了父亲,母亲特别满足。</p><p class="ql-block">提到父亲的第二个特点,母亲想了一下说,“见多识广”。这要归功于父亲的工作经历,1981年,因为兼具魄力和责任感,又懂技术,父亲被组织委派筹建新厂,负责厂内几千家属的就业问题。为了这个新厂,父亲可以说呕心沥血,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搭上了自己的身体,没技术他就自己任技术员,四处学习。妈妈说,父亲出去最久的一次,是到云南某单位引进一套生产设备,为了全面掌握技术,父亲和他的同事吃住在人家厂里,一呆就是三个月,因为太远也联系不上,母亲拿不到粮票和工资,只能靠卖菜维持,差点让我们饿肚子。产品出来了,他又自己兼任销售,带领队伍,把他们生产的小型机械销往全国各地,十几年的时间父亲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阅历非普通人可比,亲戚朋友来访时,父亲经常会讲起各地的趣事,加上东北人天生的幽默基因,总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我跟母亲视频的时候,三姨也在旁边,提到第三个特点,母亲想了一下,三姨在旁边喊“乐于助人”,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与父亲有过接触的人共同的评价。父亲出生农村,走出来不容易,求学的路上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所以父亲一生都在全力以赴的帮助亲人、族人、邻居,甚至素不相识的人。 </p><p class="ql-block">舅舅们盖房子,他是最忙碌的人!邻居家着火,他想都没想,就拎着锹,冲进火海!丝毫没顾忌到自己的安危。</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农村新建的家因为离城里不远,几乎成了所有农村亲戚进城卖粮卖菜的落脚地,最夸张的时候,一晚上院里停过三驾马车,不管是谁来,父母都热情招待,有鸡就杀鸡,有鱼就炖鱼。亲戚们谁家有了难处,父亲都会帮忙。</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生日是中秋节。记得小时候,这一天总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日子,亲戚朋友送来的点心盒子,摆满了食品柜子,一整个月,我们小孩子都有点心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小的我,觉得爸爸特别了不起!那么多人喜欢他,愿意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只为和他一起过生日!</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孩子多少都继承了父亲的品行,尤其是我的大姐,成了家族新一代的中心,每到重大节日,大姐家的热闹让我又恍惚想起当年父亲在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我读初中住校的那一年,父亲第一次分到了家属房,是一排盖在山坡上的平房的两间,在城市的边缘,但无论如何也算进城了,父亲万分不舍地卖掉了农村的家,带着全家住进了城里。尽管我常年不在家,但是两间房,住五口人,还是太过拥挤,父亲于是又发挥了他工程兵的精神,仅用一辆独轮车,一车一车的从附近的山脚下运土回来,又买了些砖块,利用节假日,竟然硬是靠一己之力,盖出了单独的一间厢房。给了弟弟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p><p class="ql-block">到了90年代初,我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单位终于看到他们的厂长住的地方实在与身份不符,为了他多年为工厂的付出,买了一套三居室的福利房给父亲,我们终于住上楼,也走到了父亲为了我们一步步从偏远的农村向繁华都市迁徙的终点。</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最后10年,父亲看着她的女儿们在这里出嫁,看到外孙女们在这里一点点长大,看着儿子生下了他疼爱的小孙女,应该也是欣慰的吧。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父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也给了我们一个父亲能给予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年少时他没有因贫穷止步,背着一袋黄豆,去他乡求学!中年时,他不愿随波逐流,而是不停地带着一大家子向更繁华处迁徙,每到一处,却都会一砖一瓦,亲手给我们建起一个温暖的家!晚年时,他身患重病,瘦得脱型,却听不到他一句抱怨、一声呻吟,临终时,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身边的亲人,是不是都过得好!</p><p class="ql-block">这一世,他没有说过如何爱妈妈、爱我们几个小孩子的话!可是几十年来,他走南闯北,心里只有妈妈和我们!他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可是我8岁时,生病住院,他坚持让妈妈在家照顾姐姐弟弟,一个人护理我一个多月,白天上班,晚上陪护,直到有一天把自己累得昏倒在我的病床旁,看到父亲高大的身影倒下的那一刻,我的病奇迹般的好了,小小的身影,跑前跑后,只想父亲快点好起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父亲,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就已经知道,我要做父亲这样的人! </p><p class="ql-block">那无数个在四点多就起来的清晨,那些赶在父亲上班前,在田间和父亲一起播种的情景,一直是我记忆中最清晰的画面!</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爸爸在城里工作,我们的家却在农村。因为爸爸的工资无法养活我们一家六口,妈妈种了很多菜来贴补家用。每个上班前的清晨,爸爸都会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很远的村口去推一整车的水回来,然后浇地、种菜。东北的清晨,总是很冷,四、五点钟就从被窝里爬起来,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情愿。可是在爸爸去世多年以后,那些小时候跟在爸爸身后,浇水、种菜的日子,却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晨曦中,爸爸高大的背影,扛着锄头,稳稳的走在前面,那个还不到6岁的小女孩,拎着小篮子,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不时的将几颗菜子点入挖好的坑中,再用小脚细细的填好、踩平。爸爸很少教育过我什么,但是那个坚强的背影,却让我还是个年幼的孩子时,就懂得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奋斗。我们的家依山而建,山上种了很多果树,山脚开了几亩地,主要种蔬菜,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那里也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后来上学了,我最开心的就是,夏天放学就冲到自家的园子里摘一个嫩绿的小黄瓜或者甜甜的西红柿,用衣角擦擦就塞进嘴里,到现在我也特别喜欢吃黄瓜和西红柿,童年的味道永留记忆。</p><p class="ql-block">2001年,父亲离去的那个七月,是我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下着凄冷的雨,我不确定一切是不是真的,整个人像飘在一个怎么也醒不过来的恶梦里,能感觉的只有那咸咸的流不尽的泪水。</p><p class="ql-block">我和姐姐们想尽一切办法幻想着能留住父亲,可是谁也无法阻挡死神,就那样眼睁睁的看着癌症末期的父亲在痛苦中挣扎,然后一寸寸地枯萎,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碎!当父亲陷入最后的昏迷,医生也宣布无能为力的时候,家人们不得不面对最最残忍的事实,那就是在放弃治疗的同意书上签字,明明知道药物已经打不进去一滴,所有的生命体征都已渐渐的消失,可是在签字的那一瞬间我还是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父亲再没有了呼吸,再没有了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留下的只有思念和永远也无法让我释怀的悲伤。</p><p class="ql-block">又一个父亲节来临,我想跟父亲说妈妈现在很好,孩子们都很孝顺;姐姐弟弟和我生活得很幸福,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大姐一直努力维护着家族的团结,越来越像您;二姐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陪妈妈;弟弟又给您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子,小小的人能说会道;还有您捧在手心里的小孙女,爷爷走的时候,还不太会说话却哭的撕心裂肺的小女娃,大学时应征入伍,继承爷爷的遗志成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还在当年爷爷奋斗过地方服过役!您亲自带过的两个外孙女都已经长大成人,大宝贝过几天就要结婚了。还有您没有见过的外孙,如今也要读大学了!</p><p class="ql-block">爸爸您在天堂应该也很欣慰吧,祝您父亲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