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父爱

吴荣昭

这是十年前写的一篇短文,借父亲节之际,缅怀离我们三十多年的父亲。 父亲如山,父爱恩重如山;母亲如水,母爱情深似海;山水相连,天地人和平安。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工人,在我的人生中,父亲给予的爱要比母亲多,这是因为,在我十岁时,因家庭的变故,父亲带着我,又当爹又当妈,使我早早处于单亲家庭的教育环境,而母亲带着妹妹,却远离我们。</p><p class="ql-block"> 没过几年,父亲又组成新家庭,我又多了一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两个比我小的妹妹,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但继母在乡村教书,每周回来一次,平常只有我和父亲、妹妹在家,由于两个妹妹生性活泼,爱唱歌跳舞,无不感染着我,所以,使我并不感到孤独。</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们渐渐懂事,父母只有工资收入,一家五口,过得相当清苦,大人关注我们更多的是衣食住行,教育主要靠学校和自我约束,通过学校经常性的勤工俭学等活动,使我们都养成了良好习惯,从不向大人要吃、讲穿,只要生活过得去就行了,父母也比较放心,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文革”前。 </p><p class="ql-block"> “文革”发生后,受当时动荡的社会影响,家庭也发生了变化,父亲只是埋头工作,从不参加任何活动。随着运动愈演愈烈,我们也盲目的参加到运动中,继母与两妹参加一派红卫兵,我在学校参加一派红卫兵,有时因看法不一致,常常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因我是学校第一批红卫兵(属官办),自然成了保皇派和斗争对象。</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消息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我有幸被推荐,得以全班同学信赖而高票通过,选入地区赴京代表团,去北京接受中央领导检阅。临行前,父亲特地为我赶制了一件新衣服,买来了一双新布鞋,人们群众敲锣打鼓把我们送上北去的汽车,在地区火车站转乘专列。一想到平生第一次要到祖国的首都,要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当时的心情,别说有多么激动。</p> 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齐乐融融。每当一回想起这些,深为父亲这一代人为哺育我们一辈子操劳不容易,他们勤俭节约,为人正派的品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不仅为我们付出了一切,还奉献出他们的全部爱。是老一辈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个什么样社会有用的人。从平时生活中的点滴,一言一行的每个细节,都作出了表率,是老一辈教会我们要自尊、自爱、自立,在我们成长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