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上的名胜古迹(一)

秋水长天

<p class="ql-block">一一一题记</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年进入六月上旬以来气温就逐渐升高,有几天竟接近达到摄氏40度的温度。闲来上网,看到云龙山的消息,其中提到97年新建了卧牛泉,于是顶着烈日登上云龙山,转了一遍没有发现。第二次又去又没找到。不甘心,第三次登山仍然无果,不过以前没去的地方基本都到了,也有了新的发现,对云龙山有了新的认识,将三次登山所见总结成篇,以餮读者也聊以自娱吧。</p><p class="ql-block"> 登山自嘲</p><p class="ql-block"> 盛夏三上云龙山,</p><p class="ql-block"> 只为探访卧牛泉。</p><p class="ql-block"> 漫山遍野寻无果,</p><p class="ql-block"> 始疑网上虚妄言。</p> <p class="ql-block">  徐州多山,据说有五百多座,著名的有72峰。徐州无高山,最高为大洞山,海拔361米。徐州知名度最高的山当数云龙山,素为徐州名胜之冠,海拔142米。</p><p class="ql-block"> 云龙山位于古彭城南部,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又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山上文化古迹众多,历代帝王和文化名人如刘邦、刘裕、乾隆、苏轼、郁达夫、蒋介石、戴季陶、李可染等均有登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耀邦、胡锦涛及其他部委领导也曾多次登临。云龙山之所以有名气,也与山上从北魏至民国以来留下的众多文物古迹有关。新中国建立后又修复和新建了一大批历史景观,所以山虽不高,却成了苏北的名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云龙山东麓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 兴 化 禅 寺</p><p class="ql-block"> 兴化禅寺原名石佛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据《新编佛家辞典》介绍:兴化寺初建于北魏,唐时增修,占地数十亩,殿宇百余间。现存大佛殿为明代增修,距今己有近千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半身像,始凿于北魏政平(450)年,距今己有1500余年,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国之瑰宝。石佛依山石而凿,高三丈六尺(11·52米),明代建殿堂时,顺山崖而造,后壁檐下仅有三层砖垒叠,所以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说,成为禅林奇观。1993年6月新建大雄宝殿时,发掘出埋在地下的唐宋时期佛教摩崖造像195尊,并建保护室供游人观瞻。如今新修建好的兴化禅寺占地7000平米,成为苏北地区非常有名的一座古刹。</p> <p class="ql-block"> 山 西 会 馆</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龙山东麓,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占地近5000平米。内有关圣殿、财神、福神、火神殿、戏楼等建筑。当时来徐经商的晋商为方便往来贸易,物资集散和乡人聚会,同时也为求关圣神灵保佑,便建了关圣殿以供拜祭,建戏楼以供娱乐,至今己历经三百佘年沧桑。文革期间遭受破坏,95年重新进行修缮,使之重放异彩。是目前淮海经济区内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p> <p class="ql-block"> 二、云龙山西麓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黄 茅 冈</p><p class="ql-block"> 黄茅冈位于云龙山第一节、第二节西坡山下,南到金山村。据历史记载,在北魏时期,云龙山兴化寺的石工们在此建村居住,当时漫山遍野的秋草发黄,因此村子就叫黄茅冈。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留下了关于黄茅冈的著名诗句:″醉中走上黄茅冈,滿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手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原来的黄茅冈三字为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题,因受自然影响己漫漶不清,清朝乾隆皇帝阅河徐州时重新题写了"黄茅冈"三个大字,每字长80公分,宽50公分,正楷端庄。</p> <p class="ql-block"> 苏 步 桥</p><p class="ql-block"> 当年苏东坡任徐州知府,常率众游山,一次酒后路过此地不慎摔进了小水沟,之后百姓在此处塔起了几块石板,取名"苏步桥"。99年徐州园林部门又进行了翻修。</p> <p class="ql-block"> 曲 港 跳 鱼</p><p class="ql-block"> 曲港跳鱼之水原本来自山半腰的卧牛泉,据史料记载当年泉水清澈见底,水底游鱼清晰可见,所以苏东坡曾写诗赞道:″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但由于近百年来卧牛泉枯竭,池中之水主要来自雨水。据笔者再次考察确认,现新修的苏步桥下有一"人造泉眼",代替了己无迹可寻的卧牛泉可向池中供水。</p> <p class="ql-block"> 云 龙 书 院</p><p class="ql-block"> 云龙书院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始建为义学,后经徐州知府李根云改建为书院。据《徐州府志》记载,清代以来徐州共有云龙、吕梁等七大书院,其中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为云龙书院,为徐州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云龙书院前后存在了182年,最后毁于战火。1996年政府开始恢复重建,2014年全部完工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云龙书院颇具规模,共七进院落,全部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既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景点,又是一处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东 坡 石 床</p><p class="ql-block"> 宋代徐州太守苏东坡醉卧之石床。元丰元年(1078年)9月19日,苏东坡同张山人、颜复、王巩登云龙山畅饮后曾赋《登云龙山》诗(见黄茅岗篇)。</p> <p class="ql-block"> 可 廊</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户部分司丁裕在西麓建望湖亭,三年后户部分司徐渭弟又因亭建廊,原廊左右开窗,风雨时可以关闭,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p> <p class="ql-block"> 白 鹿 洞</p><p class="ql-block"> 传说唐朝有两兄弟李涉、李渤,隐居在庐山五老峰下给人讲学,两兄弟养了一只白鹿,并就着山崖挖了一个石洞作为鹿的栖身之所,取名白鹿洞。后来朱熹到江西建了一所规模宏大的书院,名为白鹿书院。此后,各地凡在山中设立的书院差不多都有白鹿洞这一附属建筑,和寺院里建佛塔同一道理。不过云龙书院后面的白鹿洞里边确实有一自然形成的小洞穴,也确是巧合了。</p> <p class="ql-block"> 云龙山西山门</p> <p class="ql-block"> 刘 备 泉</p><p class="ql-block"> 刘备泉位于未拆迁前的黄茅岗村后,原名流碧泉,据清同治《徐州府志》记载:"…泉则城南二里云龙山西麓有流碧泉,泉从石隙出,入石狗湖(今云龙湖)"。三国时期魏、蜀、吴争霸,当时的徐州地方官陶谦三让徐州予刘备,为纪念这段佳话因改名为刘备泉。刘备泉上有流碧亭,左上方再上70级台阶有三让亭,寓意陶谦三让徐州。</p> <p class="ql-block"> 汉 画 石 像 馆</p><p class="ql-block"> 徐州汉画石像馆始建于八十年代末,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属国家二级博物馆。共分南、北、中三个院落,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内展出的汉画像石均系汉墓考古发掘及徐州周边各处民间征集而来,具有很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其中以炎、黄二帝升仙图、西王母朝拜图、力士图、纺织图、帝王出行图、秦始皇捞鼎图、伏義、女娲图等尤为珍贵。</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藏品越来越多,许多珍贵文物无法展示,遂在原老馆南边不远处扩建新馆,由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设计,依山就势,突出汉文化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特征。主题为《大汉王朝一一石上史诗》。馆内展出的为90年以后新收的文物精品,分为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充分展现了汉代社会衣、食、住、行、乐舞百戏、比武征战、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p> <p class="ql-block"> 杏 花 村</p><p class="ql-block">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徐州做太守时,隐士张天骥在云龙山西坡筑草堂而居,二人常相往来,好客的张天骥总是置酒款待,迎春风而举杯,临杏花而歌吟,留下一段佳话。宋元丰二年,苏轼同乡张师厚赴京殿试经过徐州,苏轼在云龙山上置酒相送并赋诗云: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从此云龙山上的杏花便名气日隆,每逢春节,杏花遍野,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季 子 挂 剑 台</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代吴国公子季札奉命出使鲁国,经过徐州时拜访徐国国君,身佩的宝剑让徐君很动心,但碍于礼节没有表达出索取之意,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心中暗许出使任务完成后将宝剑赠与徐君。待返回时徐君却己去世了。季札站在徐君墓前,祭奠后解下所佩之剑挂在墓旁的村上返身离去。随从问道:"徐君己经过世了,您将剑挂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札说:徐君虽然去世了,但我心中曾向他承诺过要把宝剑送他,君子应该讲究诚信和道义。"后人遂作《徐人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斤之剑兮带丘墓。如今在云龙山西坡的杏花村旁新建了挂剑台,以彰显守信如初的精神品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