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悲

仝启龙

<p class="ql-block">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明显,岳飞的一生对世事不够洞明,对人情不够练达。岳飞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p><p class="ql-block"> 岳飞出生地河南省汤阴县,距濮阳市只有九十多公里,可以说我和岳飞是河南“近老乡”。汤阴县岳飞庙我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每次参观都有深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触愈加强烈,似乎不吐不快。</p> <p class="ql-block">  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p><p class="ql-block"> 史籍记载,岳飞少年时期沉厚寡言,气盛节高。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先拜周同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周同病故后岳飞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高强,全县无敌。同时,岳飞天生力大无比,不满20岁时已能挽弓三百斤,一时令人惊奇不已。</p><p class="ql-block"> 岳飞实乃能文能武之奇才。</p> <p class="ql-block">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她积极鼓励岳飞“从戎报国”,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告别亲人,毅然投身抗金前线。</p> <p class="ql-block">  岳飞先后四次从军,一生参与、指挥的大小战斗数百次。岳飞<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为朝庭建立了一支铁军,人称“岳家军”。他率领的“岳家军”素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受到广大民众一致拥护。既使金军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岳家</span>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已进军到朱仙镇。在即将成就收复中原大业之时,南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回朝。岳飞眼见北伐功亏一篑,悲愤感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p><p class="ql-block">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和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南宋孝宗时,岳飞得以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p> <p class="ql-block">  岳飞受到后世人的广泛敬仰,多地纷纷建立岳飞庙祭祀。据文渊阁《四库全书》记载,当时全国岳飞庙有66座,集中分布在河南、湖北、浙江三地,其他各地也有不同数量的分布。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祭祀岳飞的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中靖江的岳飞庙是全国最早的岳飞庙,也是全国唯一在岳飞生前建起的岳飞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生祠”的人物,可谓凤毛麟角,而岳飞占其一!可见岳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崇高!</p><p class="ql-block">下图,靖江岳飞庙</p> <p class="ql-block">  综观岳飞一生,他矢志抗金,战功卓著,不爱财不爱色,军民一致拥护,也曾受到朝庭重用。但不善权变、不察世事的性格为他的悲剧埋下了祸根。</p><p class="ql-block"> 北宋王朝灭亡后,南宋高宗赵构采取避战南迁的政策。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赵构上书数千言,力陈抗金收复中原。然而,他的耿耿忠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p><p class="ql-block"> 岳飞抗金之心不改,再次从军,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 王彦驻军于新乡县的石门山,他顾虑金军集结,因此谨慎出战。岳飞年少气盛,责备王彦怯战。他不顾别人的多次劝阻,竟率领部下擅自出战,虽一时取得战绩,却被金军重重围困。在突围过程中大部分兵将溃散。岳飞率领剩余的部下死战,他自己负伤十余处,终于冲出敌围。事后,岳飞亲自登门谢罪,但王彦怒气未消,已不愿收留他们。</p><p class="ql-block"> 徽宗死于北方金国的消息,使赵构激愤难抑,决心报仇雪恨与金军决一死战。一日赵构把岳飞召至“寝阁”,向岳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同时决定将刘光世所部兵马五万余人拔隶于岳飞。岳飞见部队行将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但岳飞的顶头上司张浚和已升任枢密使的秦桧却从中作梗。赵构听从张浚、秦桧的意见,废止了“前议”,北伐之事搁浅。岳飞胸中积怨,负气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高宗批示,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亲墓旁守制去了。这在封建社会可是大不敬之罪,尤其是作为大军将领更是罪不恕,仅凭这一条,岳飞就足够掉脑袋了。</p><p class="ql-block"> 岳飞提出“直捣黄龙,迎归二宗”的口号,确实起到了号召鼓舞民众对金斗争的作用。但在高宗的内心,是绝不愿徽、钦二帝平安回到宋廷的。假如二帝真的归来,高宗的帝位便岌岌可危,朝野上下又该如何面对这尴尬局面?如此简单的道理,岳飞竟然没有看透!</p><p class="ql-block"> 更不应该的是, 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岳飞本是一片忠心,但赵构对此提议却极为不满。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将身份取代7岁的周恭帝而登大位,因此,北宋历代皇帝骨子里就有严防武将做大做强的思想,力避太祖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尽管岳飞出于忠心,但高宗却不一定这么想。岳飞建议立皇储,很明显这不是一个武将该参与的事情,武将的职责是带兵打仗,而不该参与皇储废立的问题。事实证明,历朝历代权臣干涉皇储废立,是除了谋反罪之外的皇家大忌。有学者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事开始逐渐加深的。  </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据野史资料记载: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将岳飞招回临安后,并没有加害他的意思。高宗虽然解除了岳飞的兵权,但却给了他一个级别不低的闲职。这对征战沙场,叱咤风云的岳飞来说,自然很是郁闷。于是,他整日邀三五好友,泛舟西湖,借酒消愁。更致命的是,岳飞酒后多次散布一些不恭的言论。岳飞多次酒后放言:“我13岁从军,16岁担任都统制,戎马半生。如果不是我连克敌兵,收复失地,高宗恐怕现在还在金军大营中当俘虏呢”。如此言论,不要说封建皇帝,既使现在的领导也难以承受如此恶毒的言论而坐视不管。岳飞酒后狂言,终于给秦桧提供了可乘之机,迫使高宗痛下决心,将其杀害于风波亭。</p><p class="ql-block"> 一代文武双全的英才,就此划上人生的句号,可悲可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岳飞的性格缺陷,丝毫不损我们对他的崇敬。只是客观公正地探讨岳飞悲剧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去神化。英雄是人不是神,既有过人之长,也有自身之短,这才是完整而丰满的英雄形象。也许正是因为岳飞率真耿直的性格,才使后人产生更加强烈、更加持久的敬仰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