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得是一九七八年十月,第一次来华阴爬华山时,这里还是陕西省渭南地区的一个县,当时还是在孟塬火车站下的车,那时物资供应还比较紧张,铁路上对旅客的供应稍好点,于是在月台售货车上买了四个饼,又在站外买了几个柿子,这些便是上山的补给了,哦,还背着一军用水壶的水。光阴荏苒,时隔四十多年再一次来到华阴时,此地已经建市,俗话说靠山吃山,一个华山带来的旅游链条足够支撑该市经济了,所以说下图中的宝莲灯雕塑就是该市LOGO应也不出格,雕塑基座展示的是刘沉香斧劈华山救出母亲三圣母,故事妇孺皆知,没有咶噪的必要。</p> <p class="ql-block">一 玉泉院</p> <p class="ql-block"> △图为玉泉院陈抟(tuan)塑像前的"进大同"碑,碑的意思,愚以为可能与孙中山先生亲笔写的《国民党党歌》有关,该歌中有"三民主义,吾党之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的歌词,此碑乃冯玉祥题书,他时时自称总理(孙中山)忠实信徒,在西北这个他传统势力范围题这三个字,有暗中与蒋介石较劲之意。</p> <p class="ql-block"> △陈抟,字图南,别号扶摇子,宋太祖赐号希夷先生,唐咸通十二年(871年)出生于亳州真源里,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卒于华山莲花峰下,享年118岁,他是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的道教至尊,教徒们称其为"陈抟老祖",传说他深谙蛰龙功,能在睡觉时将人体新陈代谢降至最低,往往可以一睡数日甚至十数日,面对后周皇帝柴荣的疑问,他答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免东升,红轮西坠!"所以陈抟亦有睡仙之名,如今他在各地的塑像,多以睡姿出现。</p> <p class="ql-block"> △玉泉院位置在华山峪入口处,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年),历代多有修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毁于水患后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横匾上的字为郭沫若所题,我看极好,但鲁赤水看不上。</p> <p class="ql-block"> △玉泉院二门有一副奇联,"石砳(读Ⅰe)磊□(为四个石叠加之字,与磊同音,字库没有,打不出来)仙掌安天下;木林森□(为四个木叠加之字,读peng) 五峰定乾坤。"</p> <p class="ql-block"> △进得玉泉院山门,处处可见供奉着道教神祇的殿阁,图为财神殿,供奉着三尊财神爷,二文一武,右尊是比干,中尊是赵公明,左尊是范蠡,话说中国的财神可不少,还各有所司,有的管三十岁前,有的管六十岁后,有的专管朝廷命官,有的专管各个方位,东南西北中,都有。</p> <p class="ql-block"> △图为文昌宫,供奉着专管考试、命运、文采的文昌帝君,你若是读书人,想求科举高中,博得功名,最好在此处烧烧香。</p> <p class="ql-block"> △图为圣母殿,供奉着二郎神杨缙的妹妹,刘沉香的母亲华山圣母。</p> <p class="ql-block"> △希夷祠,分前后殿,前殿供奉着道教全真七子之一、华山派创始人郝大通,后殿则供奉着陈抟老祖。</p> <p class="ql-block"> △郝大通塑像。</p> <p class="ql-block"> △陈抟塑像。</p> <p class="ql-block"> △陈抟塑像后有华山全图,旁边对联上的字,看似熟悉,却一个也不认得。</p> <p class="ql-block"> △希夷祠内米芾所题的"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基督将军"冯玉祥的题刻,注意了一下,几处落款都是民国十八年,是年,焕章先生先是在蒋桂战争中首鼠两端,后是几个月后麾下韩复渠、石友三俩大将被收买使得与常公的对抗落败,想着修铁路、兴水利怕也是在华山脚下蛰伏时的没奈何吧。</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年间华阴知县刘若水的题刻,太素者指天地初开之年,亦是道家的元年,元精者指最初的道教原理,合起来理解,太素元精就是道家的道义之始。</p> <p class="ql-block"> △清代题刻,枕流漱石之典出自南朝《世说新语》一书,是隐居生活的代称。</p> <p class="ql-block"> △华陀衣冠冢,传为华陀友人鲁女生立于华山之麓,后由华阴知县陆维垣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迁立此处。</p> <p class="ql-block"> △鹿鹤塑像,鹤鹿是六合的谐音,在古代,六合指东南西北和上下,是天下的泛称,所以此塑像就是中国传统的吉祥标志六合同春,寓意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 △玉泉院景色一瞥。玉泉院虽然是道观,香花灯果兼备,却极具江南园林风格,亭台廊榭齐全,院内有众多百年古树,绿荫蔽日,亦有特别引入的山泉,清流潺潺,再佐以充耳的钟磬,伴以盈鼻的香烟,杂以嶙峋的怪石,间以名家的题刻,营造出了一个十分清雅的所在,明杨升庵曾题诗赞曰,"玉泉道院水溶溶,石上闲亭对碧峰。幽径落花春去早,疏帘斜日燕飞慵。窗涵萃岫晴岚色,云断长溪两岸风。洞里睡仙何日起,不堪吟罢绕林钟。"</p><p class="ql-block">二 西岳庙</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岳庙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供奉的是华山金天王,即白帝少昊,前身是西汉元光元年(前134年)始建的集灵宫,东汉时迁于现址,后改称西岳庙,历代屡毁屡建,现在的建筑多为明清时的遗留,西岳庙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地方,规制非常之特别,竟有五道大门,第一道大门名灏灵门,又称连三门,寓意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门前还有明代照壁,气派得很,大有皇宫风范,中门通道上方悬有"敕修西岳庙"匾额,意思是这庙是奉皇帝旨意修建的,当然中门是不会开的,游客只能从两边的掖门通行。</p> <p class="ql-block"> △午门是西岳庙的第二道大门,是西岳庙主建筑的南大门,午门与灏灵门间是象征性的瓮城,但面积不小,门楼之中开有五个砖石拱券门洞,门楼之上建有面宽七间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主楼,加上两陪楼及两角楼,合称"五凤楼"(仿故宫午门五凤楼),于是,午门之上楼阁密布,整个城楼建筑显得极为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 △沿陪楼两侧的马道登城后可看到西岳庙建于明代的城墙,城墙有十米高,近两千米长。</p> <p class="ql-block"> △第三道大门叫棂星门,三间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建筑,斗拱均是宫廷样式,仿的是故宫,显示出西岳庙的独特等级,棂星门通常是文庙的大门,此门如此起名,怕是有祈愿此地文运昌盛之意。</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中门斗拱上有九条探出的龙头,称为九龙口,本图中可以依稀辩识。</p> <p class="ql-block"> △九龙口特写,可以看到龙头朝向各不相同,另外龙口七条是全张,另两条是半张,在封建礼制中,最高的等级是所谓九五之尊,皇家可用到阳数之极九,西岳庙虽然也属于皇家祭祖庙宇,但不能僭越最高等级的天坛、地坛、太庙,因此,西岳庙虽然是也用了九龙,但其中两条龙口必须是半张。</p> <p class="ql-block"> △进棂星门,即可看见大名鼎鼎的"天威咫尺"石牌楼,这座牌楼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结构为四柱三开间五楼,是西岳庙三座石牌楼中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不论是牌楼顶部的雄狮宝瓶,中部的八仙贺寿,还是底部抱柱石鼓上的狮嬉图,皆雕刻得极为传神,堪称绝世精品,牌楼中嵌镶着两块文字横匾,尊严峻极和咫尺天威,传为严嵩手笔,伫立牌楼之下,感受着精美的石梁、石柱、石枋所透出的古人匠心,以及整体造型带来的威严、庄重、华贵的气势,心里不由得泛起阵阵赞叹。</p> <p class="ql-block"> △在棂星门北的院落中,本有许多历朝历代的碑刻,故此处有小碑林之称,但现在举目四望,只有廖廖几处,问了一位道长,答曰大多都迁到西安碑林去了,此行没有看到北周时的《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实为憾事,图中为《昭示岳镇河渎碑》,为明洪武年间所立,岳镇河渎为名山大川之意,碑文是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一道诏书,内容是对天下享受祭祀的诸神资格重新作出了规定,确立了无功与民便不能享受祭祀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三十四年腊月(1556年元月),关中地区(陕西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过一次八级地震,死亡八十多万人,是世界历史上因地震死亡最多的一次,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受灾最重 ,图为《华阴县重修西岳庙记碑》,该碑立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碑文记载了大地震对西岳庙的破坏以及重修后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金城门,其意来自贾谊《过秦论》中"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一句,是西岳庙的第四道大门,由于位于灏灵殿之南,亦可作为灏灵殿正殿门。</p> <p class="ql-block"> △金城门大门旁边有石碑两通,一是《敕修西岳庙碑》,一是《敕修西岳庙全图碑》,一为图,一为文,清末同治年间,有一段很少被提及的史实陕甘回乱,动乱中,象征中原王朝和汉民族图腾的西岳庙被回军焚毁,成了民族冲突的牺牲品,直到左宗棠赴西北平乱后,朝廷再次拨款重修了西岳庙,碑文记载的就是西岳庙于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同治九年(1870年)由左宗棠撰文立碑这段史实,碑图刻存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实际上就是西岳庙的平面图,对楼阁名称有说明,对开间大小有规定,是重修时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 △过金城门后有一条小河玉带河,河上有一座三拱桥名金水桥,桥栏及望柱上有雕工细腻的石狮和花卉,图为在金水桥上远观西岳庙正殿灏灵殿和殿前左右分列的碑亭。</p> <p class="ql-block"> △碑亭为重檐翘角歇山顶,琉璃瓦盖顶,八角亭造型,精致玲珑,东西对峙,图为西侧碑亭,内置《乾隆四十二年重修西岳庙碑》,碑文系弘历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对西岳庙整修报告的批复,看出是内务府出资,也就是皇帝自掏腰包,由当时的陕西巡抚毕沅书写,此碑四周雕有云龙戏珠图,碑座上雕有海浪仙山、鱼鳖虾蟹,造型讲究,雕工精湛,实为石碑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东面的碑亭在维修吧,被栏板遮挡无法进去看,只有照张背影。</p> <p class="ql-block"> △灏灵殿为西岳庙的主殿,是历代皇帝祭祀华山神的场所,金碧辉煌的大殿坐落在凸字形的须弥式月台之上,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的雕像为白帝少昊和他的两个儿子,一是秋神蓐收,一是春神句芒,一管春种,一管秋收,《淮南子·天久篇》中有如下记载,"句芒,蓐收,执规矩而治春秋。"</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东西山墙上的壁画是新绘的,是不是以古壁画为蓝本就不得而知了,看内容,揣测是诸神拜谒白帝图以及白帝出巡图吧。</p> <p class="ql-block"> △后宰门,亦称厚载门,寓意君子以厚德载物,西岳庙从南向北,此处是第五道门。</p> <p class="ql-block"> △出后宰门便进入了御花园,迎面便是西岳庙的第二座石牌坊"少昊之都",白帝少昊为华山主神,西岳庙就是供奉他的,此处当然是他的领地,牌坊结构为四柱三开间三楼,比"天威咫尺"规格稍逊,其雕刻纹饰则与之基本相同。</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内有一横卧碑,碑上刻有"岳莲灵澍"四字,为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 △此碑的来历与祈雨有关,乾隆四十年(1775年),关中大旱,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奉旨登上华山祈雨,果然灵验,甘霖连降三天,关中旱情全面解除并惠及周边省份,毕沅上表奉请乾隆赐书以昭表华山神的降雨之功,乾隆欣然赐书"岳莲灵澍",碑正面除镌有乾隆御笔外,尚有乾隆御印,碑阴面为毕沅记述的祈雨过程,有华山神"出云降雨,荫庇全秦,丰美优渥,阖省均露,沿村居民,踊跃欢呼"的记载,此碑造型别致、雕刻精美,实为国内神品。</p> <p class="ql-block"> △出御书楼,第三座石碑坊和西岳庙最北也是最高的建筑万寿阁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 △"蓐收之府"石牌坊,立于万寿阁南第一层平台之上,与前两座同为明代建造,传说中蓐收为少昊之子,专司秋天的收获,牌坊结构为四柱三开间三楼,造型古朴典雅,牌坊上雕有二龙戏珠、云龙、瑞兽、莲花等图案,细致精美,本以为西岳庙还应有一座"句芒之府"牌坊,找来找去没找到,不知是被毁还是从来就没有过。</p> <p class="ql-block"> △万寿阁,位于西岳庙最北最高处,是西岳庙最宏伟亦是最高的建筑,主楼有三层,最上一层据说可以远眺黄河,故名望河楼,东西两侧各有重檐歇山顶转藏楼一座,楼为二层,万寿阁原建于明万历年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冯玉祥在此驻军并开设军工厂,不慎爆炸起火,楼阁被毁,现在的万寿阁是依照原样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 △万寿阁内复制的天下第一福和天下第一寿屏风,分别由康熙和乾隆御书,祝在本篇看到此福此寿的朋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 <p class="ql-block"> △西岳庙背靠渭水,面对华山,建筑规制宏大,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陕西现存最大的宫殿御苑风格古建筑群,"</span>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皇家风范十足,有陕西"小故宫"之称,但中轴线似乎并不垂直,布局有点蹊跷,这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西岳庙朝南可以看到整座华山,视野极开阔,恢宏的气势非一般祭祀庙宇可比,来华阴的游客如果登了华山后就走,而不来此处看看是很可惜的,其实西岳庙离华山北站很近,返程时推迟几个小时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