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切 怀 念 我 的 父 亲,—父亲节感恩父亲

崇文尚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节是个洋节日,据说源于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因难产而死,她的父亲一个人承担起了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在儿女们好不容易成家立业后,还没享福的父亲就逝世了。多德夫人非常想念父亲,认为应当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和纪念母亲的母亲节一样,有一个父亲节来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多德夫人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政府也采纳了她的建议,设立了纪念父亲的节日,并将节期定于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p><p class="ql-block"> 和多德夫人的父亲一样,我父亲的一生也是辛苦的一生、劳作的一生。他养育了我们姊妹七人,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父亲和普天下的父亲一样,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当我现在已成为父亲,甚至成为爷爷、姥爷的时候,每当我遇到父亲节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因为家贫,七八岁就给铁匠拉风箱扇火。十二、三岁为他人放牛,挣钱补贴家用,读书很少。但精明能干,勤俭持家。他兄妹五人,上面俩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兄弟们结过婚后,又有了子女,没有分家之前全家十几口人,当家主事的不是爷爷奶奶,却是他这个排行老三的全权管理。连他的俩个哥哥挣了钱也必须交给他。由他统筹安排家里的一切事务。年轻时他当过货郎,跟着他大哥学会了做砖、做瓦、烧窑,一生勤劳、节俭、正直、肯吃苦、会持家,凭借着瓦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十几口人。</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1959年,正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之时期。当时实行大食堂,全村人都在大食堂吃饭。大食堂清汤寡水,那时母亲刚生下我,她虽是产妇,非但吃不饱肚子,还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上有将近八十岁的奶奶,下有嗷嗷待哺的我。母亲得不到产后的调养,为了全家人不致以饿死,常常是连糠菜也尽可能不吃或者少吃。致使十个脚指甲饿掉了七个。奶奶的脸已经饿得浮肿,就在全家人将要饿死之时,父亲挑着一担土豆干,从几百里以外的交城大山里赶了回来。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走了几百里,回到家肩膀都磨得稀烂。</p><p class="ql-block"> 事情发生的前几个月,父亲在三甲参加修水库的劳动,因为活重吃不饱肚子,更重要的是他肩负着一家七、八口人的生活重任。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粮食家里就会饿死人,所以他跑到交城的大山里给人家干活。想因此换些粮食。正当此时,家里有人捎话给他,说家里已经断粮,再不下去就要饿死人了,他用他的劳动所得,换了一担烂土豆干。就是这一担烂土豆干再掺和上糠硬是救了一家人的性命。</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笃信佛教,相信伦回报应。据说小时候曾剃度受戒。因为战争,兵荒马乱,诺大一个中国,没有一块清净之地,被迫还俗。但受佛教的影响一生不杀生,不吃荤,就连鸡蛋、牛奶也不沾。积德行善,到老年之后,三里五乡都称他为老善人。</p> <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有信仰,认为人的一生就得行善积德,为自己积福,为家人积福,信奉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进京赶考的进士,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伙人围观一个被雷劈死的人,议论纷纷,走近一听才知道此人一生行善积德,修桥补路,做了一生好事,这不刚刚竣工的一座桥,才准备庆典,就被雷劈了,这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好的报应,大伙很是想不通。进士也解释不了,就在死人背部,用朱砂笔写下了“行好不得好,作恶当下好”十个大字,扬长而去。进京后考中状元。 </p><p class="ql-block"> 一天皇帝召集大臣说:皇后生下了一个儿子,背上写着“行好不得好,作恶当下好”让群臣破解什么意思?群臣百思不得其解,状元一看是自己的笔迹,就把进京赶考路上遇到的事和皇帝讲了。 </p><p class="ql-block"> 父亲讲这个故事,意在告戒家人,为人处事,要行善积德。只要坚持,就是今生享不到荣华富贵,等到来世也会得到回报。</p> <p class="ql-block">  当然,三里五庄乡亲们称他为老善人,不光是因为他信佛,而是许多人都受过他的恩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p><p class="ql-block">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差,经常生疮害病,父亲熬制的一种膏药效果非常好,只要用我们家的膏药一贴,就能药到病除。四邻八方的人都来我家购买膏药,但父亲从来没有收过别人一分钱,有的人过意不去,扔下钱就跑走了,但等下次他再来用膏药时,父亲就让他把上次扔下的钱拿走,否则就不给他膏药。</p> <p class="ql-block">  除了熬制膏药,父亲还刻苦钻研医书。收集民间妙方,父亲基本上没有上过学,凭借着自己的毅力,每遇不解的字就让我们教他或者查字典。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慢慢地他读懂了许多医书。父亲五十多岁时开始学针灸,他扎针的技术是在自己身上练出来的。因为他的医术是自学的,也没有行医资格证,起初也没有人相信他能治好病,连我们自己家人也不相信父亲。找他治病的人都是疑难杂症,或者是别人在医院治不了返回来,才来让他治疗的。,都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的心态来看病。我哥的二姑娘小时候得了皲裂性湿疹,大夏天双手都着裂着口子。哥哥带着孩子太原、郑州大医院跑遍了,就连北京的协和医院的医生都没有看好,后来硬是让父亲看好了。我大姐家姑娘小时候生牛皮癣,也是跑了很多医院没有治好,才来找父亲治,经过父亲精心治疗,彻底根治了她的牛皮癣。慢慢地乡里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 父亲最快乐的时候是他给别人治好病后,别人赠送锦旗时,他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心里乐开了花。他的卧室的墙上挂满了"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等各色各样的锦旗。</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大孝子。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解放初期的农村,生活很苦,粮食不够吃。父亲常常是先让爷爷奶奶吃饱,剩下的饭不够全家人吃了,然后用开水把一种叫榆皮面(树皮面)搅和到一起添饱肚子。</p><p class="ql-block"> 家里改善伙食,爷爷奶奶吃干的,我们孩子们喝稀的。每顿饭第一碗饭肯定是爷爷奶奶的,然后是爸爸然后是我们孩子们。就连爷爷奶奶过世后很长时间,每当家里改善伙食,父亲也要把第一碗饭放在爷爷奶奶的牌位前献上一下,然后全家人才能吃饭。</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爷爷奶奶是孝顺的,是和善的,但对他的孩子们却是最严厉的。</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大姐、二姐看戏赶会必须请假,他不准许,谁也不敢去。1971年国家修长治到太原的铁路,史称3202工程,二姐会裁缝,在3202工程上找了个缝缝补补的工作,能轻松挣工分。父亲开始死活不让去,最后还是哥哥出面做了许多解释工作父亲才答应。我从小比较调皮,父亲管得我最多,对我也最严厉。他的教育信条是"鞭打出孝子,娇生无义郎"</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因吃不饱,经常和小伙伴去偷吃集体的果子充饥,被父亲发现后不知道挨了多少顿打,所以我非常害怕他,再有小朋友来叫我,我首先想到的是怕父亲发现后挨打。</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非常节俭,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就是黑夜点的煤油灯,都不能随便点,天黑如家里没有人必须吹掉灯。小时候我黑夜喜欢看小说,但父亲每当九点左右就让吹灯睡觉,为了躲避父亲的监督,我就一个人上楼上睡觉,等父亲睡后我再点着灯看书。每天黑夜他躺下后,都要问我吹灯了吗?我说吹了,然后他才睡觉,就是怕我浪费煤油。</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黑夜,父亲问我吹灯吗?我说吹了,我小妹却说:“爸爸,他没有吹,我看见灯光了”那时妹妹小,和父母睡一个炕,她睡在靠墙的最里边,能看到从楼板缝里透过的微弱灯光。父亲听后重新穿上衣服,上楼就打了我一顿。以后黑夜再看书,都是等他睡着了,把可以透光的地方挡好,然后才敢重新点灯看书。父亲做事严谨认真,说一不二,在我们家无论他做得对和不对,谁都不敢吭声,包括我母亲。</p><p class="ql-block"> 到了七十年代,两个姐姐相继嫁出,哥哥也被推荐上了山西大学,家里就剩下我和我小姐及小妹。虽然当时才十一、二岁,但为了减轻母亲劳累,我承担了担水调煤(把散煤和土一起和成煤泥我们家乡叫做调煤)的任务。有一次黑夜我调的煤只能够当天黑夜用,那天黑夜正好是月初,外面伸手不见五指,我想等到第二天天亮了再把煤和土从外面煤池里铲回来再调,但父亲不行,非让我点上灯去铲煤,说当天该做的事,不能推到第二天。当时他已经睡下了,想着他不会起来打我,就犟了父亲一句:“今夜外面这么黑,够今天黑夜用了,明天再调不行吗?”父亲还是重新起来打了我一顿,除了挨打,也没有少干活。</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我比较叛逆,所以父亲打我是家常便饭,经常是父亲打,母亲护,记得有一次,父亲打我,母亲护我,父亲的拳头误打在母亲的小脚趾上,把母亲小脚趾头都打骨折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经常打我,母亲也很无奈,因为母亲说的话起不到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在我们家我哥最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孩子,我父亲比较能听进我哥的话,有年我哥放暑假回来,我母亲就让我哥劝劝我父亲,不要经常打我,并说:“你父亲打起来没轻没重,我是担心不要把你弟弟打坏了”。有天夜里我哥趁着父亲高兴时,对父亲说以后教孩子们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不要光是打,孩子打骂多了性格会畸形发展,比方说我的性格⋯⋯话还没说到一半,父亲就误会了哥哥的意思。本来哥哥上了大学,父亲是把哥哥引为骄傲的,把哥哥当作他教育方式的典范,现在哥哥却话里带有不满,因此大发雷霆,说:“你还没翅膀裹住肚呢,就来教训老子了,我想打谁不打谁,还轮不着你来管。”当时就把我哥骂哭了,第二天假期还不到,就回校了。我哥走后,我父亲在家生闷气,整天唉声叹气,也不吃饭,没办法我母亲才拍电报让我哥回来给我父亲道了歉,这个事才算过去。</p> <p class="ql-block">  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后,村l里为搞活经济,允许大家搞副业。所谓搞副业,就是和集体签份合同,一年交集体500元钱,集体给你记300个工分(那时每个工分才合三到五角钱)。在外面挣多挣少除交了集体的,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父亲是个瓦匠,听说可以搞副业了,就先到他年轻时候干活的地方签了一份做砖瓦的合同。回来后,就让我去和村里签合同。那时正好也恢复了高考,我正天天备考,白天干活,黑夜复学功课。那时的农村实在是太苦了,有这样的机会,谁不想离开农村?但父亲不同意,说考什么学校,我已经和人家签了合同了,不能违约!再说,你能考上、还是考不上、还不一定,挣钱才是最现实的事。当时母亲也一直帮我和父亲说:你就不能让孩子考考试试?一旦考上,是孩子一辈子的事。但父亲死活都不同意,还和母亲大吵了一架。为了不让母亲生气,我不得不放弃考试随父亲去做砖瓦。</p> <p class="ql-block">  其实,父亲 靠做砖瓦的手艺养活了一家人,家里的多次艰难困苦都是靠他这门手艺度过来的。他曾经想把这份手艺传给我哥,如今哥哥上大学了,现在又想把他这门手艺传给我。他的理由是:不管将来你做什么,但学会了这门手艺,就能养家糊口。我虽然嘴上不敢犯犟,但在心里却不服气!我的心里嘀咕:"学什么也不学这个手艺,整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从早到晚把人累得要死"</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特别爱我的母亲,她为我付出太多,甚至因为护我挨过父亲的打,那时候父亲的教育方法我是不能理解的,有时甚至会恨他。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父亲的爱有所体会。当我长大了、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子女、甚至老了的时候;当我有时也用父亲用过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后代时;当他们有时也不能完全理解我的付出和我的爱的时候,我逐渐理解了父亲对我的爱。</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爱的表达和母爱的表达有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冰心老人讲过:"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p><p class="ql-block"> 京剧《红灯记》里李铁梅有段精彩的唱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爹爹的品德传给我,</p><p class="ql-block">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p><p class="ql-block">爹爹的智慧传给我,</p><p class="ql-block">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p><p class="ql-block">爹爹的胆量传给我,</p><p class="ql-block">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一个人会静静的想,父亲的爱带给了我什么?</p> <p class="ql-block">  首先,父亲带给我的是善良,父亲一辈子身体力行的是行善积德,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做善事,做好事。受父亲的影响,在我的事业上小有成就后,我也经常做点公益,大的方面我捐赠了汶川地震八万元,村里的学校六万多元,炎帝陵建设工程二十多万元。平常就是水滴筹,只要看见有需要帮助的人,我都要伸出援助之后。坚守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的做人原则。其二是知恩图报,如果说我这一辈子还有一些小成就,完全是我的家人亲朋好友帮助的结果,因此我待他们也决不小气,只要他们经济上有困难有求于我,我都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也是朋友願意帮我的关键所在。其三是遵循着父亲的家训:孝亲爱幼。我上孝岳父岳母,下撫儿女,也许在他们心里,我像父亲一样严厉,但我为了让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我剩吃俭用,把他们三个都送到国外留学。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继承了父亲曾经的父爱,并身体力行来传承它。</p> <p class="ql-block">  父亲对生与死的理解,超乎常人,认为死只不过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只要一生为善不作恶,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是幸福的,所以他晚年时,早早就为自己准备好寿材和寿衣,他对生死的理解是那么洒脱。</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与人为善,虽然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他对社会、对家庭也算是鞠躬尽瘁了,我想人生如此,足矣!</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老年生活每天都要早烧香,晚祷告。一有空就是看医书,抄医方,日日如此</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生命定格在1999年的春天,享年84岁。</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3个年头了,其实对父亲的思念,一直藏在心底。疫情期间写下这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且当为将来留给儿子及孙子对他的祖辈一个记忆吧。</p><p class="ql-block"> 愿天堂的父亲永远幸福永远快乐!</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六月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图文 李全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