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懂得察言观色辨真假(126)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刘备,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他本是汉朝皇室,但是到他的时候,他的家境已经非常贫寒,他曾经和母亲一起卖过草鞋。后来,他趁着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机会,拉拢了一批人,更得到关羽、张飞等虎将的帮助,逐渐使自己的势力扩大。后来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占据蜀中地区,建立霸业。刘备本人论武功不及关羽、张飞、赵云,论智慧不及诸葛亮、庞统,但是他却能网络一批能人志士为他效命,其根本原因就是此人能够礼贤下士,当年他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所以,刘备是个求贤若渴的人,凡是有些本领的人,他都喜欢,并想把他纳为己用。</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有个陌生人来到刘备住所外面,此时,刘备已经称帝。侍卫们为了保障他的安全,拦住了陌生人,陌生人就在殿外大喊:“玄德公,早就听说你是个爱才如命的人,为何不肯见我呢?”侍卫们将他推出门外,他就更大声的喊:“当今三国鼎立,谁都想统一华夏,但这岂非易事,我有良策愿献给您啊!玄德公!玄德公!……”侍卫们越是不让他进,他就越是喊的声音大,终于让刘备听到了,刘备听说此人有治国的良策,心中爱才的念头又冉冉升起,不禁走到殿外,让侍卫退下,亲自迎接此人进殿。刘备拉着这个人的手,无比恭敬地说:“先生,侍卫们不懂事,您不要怪罪他们。”随后,就请那人上座,并吩咐左右奉茶。那人先是恭维一番,就与刘备谈论起来。两人谈论天文、地理,谈论各国英雄,谈论三国地理、人文和各自得失。刘备觉得此人谈吐不凡,心中对他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两人越谈越起兴,以至忘记了吃饭时间。</p> <p class="ql-block">正当二人谈得十分投机的时候,诸葛亮突然走了进来,陌生人见诸葛亮来了起身托词说是要上厕所。刘备就对诸葛亮极力夸奖此人,说什么此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上知天文,下晓地里,对各国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想说服他为自己所用。还想让诸葛亮帮助他说服刚才那个人。可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地说:“陛下,臣看此人见了臣,脸色骤变而神精紧张,眼睛不敢正视我,而是左顾右盼,奸行外露,此人必定心怀不轨,我想一定是曹操派人来杀您的!”刘备听了大吃一惊,赶忙前去命人捉拿,岂料,那个人早就翻越院墙逃走了。刘备此时才知道自己险些丧命,不禁冷汗直冒。</p> <p class="ql-block">察言观色,从一个人脸色的变化看出破绽,这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为官者在审理案件时也要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在审理诉讼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被审之人的神态变化以及言辞是否闪烁,这样你就可以从对方神情及言语的变化中辨识真情。 一个人所有的心理变化,是善人还是恶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全部写在脸上,看表情就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个人是紧张、是快乐或者是痛苦皆是表露在脸上,判断人的好坏,从其言行上判断。人说话的时候,就容易暴露自己,暴露自己的背景,暴露自己的见识,暴露自己的认知,断案亦可通过语言或者脸上表情来判决,八九不离十。起心动念、道德素质都写在人脸面之上或隐藏在语言中,俗话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智慧之人,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那个陌生人,在未面见刘备皇帝之前,应该已接受过特殊的培训,心理素质训练,以及天文地理等权术理论的训练,让自己表达能力提高,当语言表达水平达到标准时,想方设法面见刘备皇帝,便主动谈论治国理政观点和见解。刘备最关注的话题,陌生人倒背如流,总是想得到刘备的信任。纵观历史,许多奸臣花言巧语骗取皇帝信任,背地里为非作歹,甚至有人还想谋害皇帝,试图造反夺取皇权。这些奸臣骗子对《心理学》深度研究,学得很好,能够摸清皇帝的心思,将那些贪心的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在古代文化中,气为基于生理而有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属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或有正气,或有邪气。邪气和正气,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互相碰撞,互相排斥,不需要言语即互不相让,最后邪不胜正,邪气偷偷跑掉了,不得不离开正气。养吾正气,则怡然自得;一任邪气,则忐忑不安。</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真正人才的人,不但不会张扬,而且深藏不露,往往都是通过德高望重的智者推荐。然而那个陌生人言行极不理智,不听保安人员的劝阻无理取闹,在宫廷吵吵闹闹,大声喧哗,要求进宫面见皇上,提出申请求一官半职,表现有勇无谋的莽夫。诸葛亮是真正的人才,致使刘备三顾茅庐。陌生人是不是像刘备所说“人才”一样,在此列举小典故作辅助说明:春秋时齐国的晏婴奉命出使楚国,他来到楚国都城东门,叫守卫开门,守卫奉命故意羞辱他,指着旁边小门说:“这狗洞挺大的,足够你进去了,不用开大门吧!”晏婴微笑着说:“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来是人国还是狗国呢?”守门人把话传给楚王后,楚王只好命令守卫打开大门,让晏婴风风光光地进入了都城。楚王看晏婴个子很矮,嘲笑他说:“你们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了个矮个子来见我?”晏子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们齐国有个规矩,上等的国家,要派上等人去;我是个最没用的人,只好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羞得满脸通红。</p> <p class="ql-block">从小典故看到,晏婴用智慧顺利通过宫廷保安门卫,在与楚王交流中,体现了晏婴高超的辩才,赢得了主动权,出色地完成了使楚任务;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愿意出山。陌生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采用比较法就知道了,那个陌生人无能力通过门卫小保安,连宫廷门卫保安关都无法通过,那么,还有什么资格谈论治理国家大事?怎么能够跟诸葛亮相提并论?简直是不自量力,令人笑掉大牙。皇帝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有骗子将算盘打到皇帝身上。骗子只有骗术,没有真才实学,不会有能力管理好国家,危害性后果十分严重。假人才没有真本领、不学无术,将会误国导致国家灭亡,不能不引起朝廷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智慧人如何识别真假人才?智者遇到假人才怎么处理?古往今来,都非常重视学历,各部门用人把学历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在古代,谁敢学历造假,不仅是丢面子的事,而是将要面临死罪的裁决,在《庄子·田子方》里有则小故事作为依据事实:一天,庄子去见鲁哀公。哀公说:“鲁国的儒士很多,而崇尚你的道家学说之人极少。”庄子不以为然地说:“鲁国的儒士其实很少。”哀公不悦地纠正道:“在鲁国,到处都是穿儒士衣服的人,怎么能说儒士少呢?”庄子说:“我听说,头戴圆形帽的儒士,知晓天时;脚穿方形鞋的儒士,精通地理;身佩彩络美玉的儒士,遇事能当机立断。其实,真正有这种学问的人,不一定要穿那服装。穿那服装的人,未必有学问。要是你觉得我说得不对,可通令全国:‘不通儒学而穿儒服的人,处以死罪。’然后再看结果如何?”于是,鲁哀公照此发了一道命令。五天以后,全国居然没有敢穿儒服的人了。唯独一位男子,身着儒装站立在宫外。哀公马上召见他,询问其治国之道,那人果然满腹经纶,对答如流。庄子问:“在作为儒家故乡的鲁国,只有一名儒士,能算多吗?”</p> <p class="ql-block">刘备求才心切,貌似是分不清真假差点被害。懂得观颜察色,也能救命。那个陌生人,见到诸葛亮走进来的时候,心情突然紧张了起来,其实,陌生人也知道自己无论哪方面都不如诸葛亮,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急中生计,借机偷偷地翻墙跑掉,以免自己假象被揭穿,要是被诸葛亮识破,就无地自容了,甚至丢掉小命。然而,刘备还被蒙在鼓里。如果没有诸葛亮快速识别骗局,第一时间紧急提醒刘备,刘备还不知情,根本不知道陌生人目的是来谋害自己。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刘备跟陌生人聊天,只会谈论天下大事,却没有害人之心,也没有防人之心。古往今来,正人君子心态本来如此,真正的君子说话都是那么坦荡。君子坦荡荡,淳朴且率真,不设防亦然不害人,这就是君王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君王心中总是想做成大事,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别人想害也害不了刘备。吉人自有天相,危难时刻,总会有左丞右相相助和提醒,最终结果化险为夷。刘备在关键时刻有智多星诸葛亮出现,正是刘备生命中注定的救命恩人,进一步加深君臣关系,从此以后,让君臣不再相互猜疑,才能使君臣同心协力,共建繁荣昌盛的国家。从这个典故中前人留下来的历史资料,用智慧的头脑综合分析历史,说明一件事:好像刘备只会当皇帝,看似没有本事识别骗子。不以为然,比如说,孙悟空都能看出妖怪,而唐僧却不怀疑,原来唐僧才是智者,大智若愚。</p> <p class="ql-block">“人在做,天在看”。刘备心地善良,一切为了汉室复兴,为国民谋大事,天必佑之,这是命中注定逃过一劫。古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出门看天色,入门看脸色。”那个陌生人,跟刘备谈论国家大事,总是滔滔不绝,无论天文地理、各国英雄、或者是军事战略,无不知晓。陌生人在刘备面前说话的时候“条条是理,条条是道。”不经意间诸葛亮闪现,陌生人即惊慌失措,像一只落汤鸡似,失去了实战能力,原来是纸上谈兵,不堪一击。诸葛亮搅局,陌生人刺杀刘备行动失败。</p> <p class="ql-block">从《心理学》角度来综合分析,陌生人心里也曾这么想过,如果没有条件,也找不到合适机会刺杀刘备的情况下,将会灵活变通,通过聊天试探军情,也许在聊天谈论中,了解到一点点军事情报。试探对当时的军事形势和刘备心中的真实想法,进一步了解刘备下步的打算,为敌方提供可行可靠的信息。为此,陌生人抓住君王心理共同特点,为博取刘备开心,谈论天下大事,故意谈论一些敏感话题和治国理政,让刘备陶醉在强军梦、强国梦之中,于是防不胜防,把心里所想的和盘托出,聊天中无意透露了军情。陌生人也有反间计的意思,通过和刘备谈论天文地理和治国理政的根本方法,然后让刘备从中怀疑诸葛亮才能,致使君臣离心为目的。凡是心里不怀好意的人,你怎么也改不了心中的虚伪,总会在脸上让人看出虚伪的面孔。幸亏当时刘备没有听信那个陌生人的一派胡言,仍然保持清醒头脑,维护君臣有义,对诸葛亮信任有加,致使反间计失败,充分彰显刘备高度智慧。</p> <p class="ql-block">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这是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最强项,走过诸葛亮面前的人,诸葛亮见过的人,听其言而观其行,都能准确无误判断人品好坏。诸葛亮长年与刘备共事,通过察言观色,能看出刘备不贪心而容易知足的真命天子之相,不会轻易上当别人的游说,不可能中别人的圈套,有时候只是君臣之间互相测试诚意而已,双方才能深信不疑,诸葛亮才能够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打天下。可是,古代确实有贪心君王,贪得无厌,发动战争扩大疆土占为己有,往往灾难在后面,老百姓受罪,后来自己国家也战败成为亡国,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看历史就懂了,通过战争来扩大疆域版图,那些发动战争的皇帝极少得到善终,源于死人太多,血流成河,白骨堆山。战争是老百姓受苦,死亡跟做朝廷官员没有太大关系,年头打到年尾,战事不断,死难的人全是老百姓。做朝廷大官的,在后方口口声声喊打,指挥千兵万马,冲在前面的全部是老百姓,坐镇后面的官爷们指手画脚不会死在战场上。读典故,懂了这些道理,应该反对战争游戏说教,反对霸权的阴谋家,不再为野心家卖命。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共同构建人类与自然命运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本文列举历史典故,古为今用,聚焦主题,围绕中心,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谈论古人故事,本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而不乱,乱而不杂,杂中有序,序中有理 ”。谈古论今说历史,所知道都全说了,说得很详详细细,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而条理清晰不乱,就算乱了也不脱离主题教育而感觉不杂,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似乎夹杂,不以为然,文章逻辑性强顺序得当,顺序中各环节间的衔接都有道理。由于每个读者文化素养与自身修养有所不同,所以读者理解能力都有一定差异。建议有缘读者,多读遍数心定了,总会读懂里面的精髓,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评论:欢迎读者参与评论,评语是读者对作品高度的浓缩。老师赐墨留香,总会获得德高望重的人赏识。其实,读者往往比作者更专业,评论更高度、深度、锐度、透彻,彰显作品生命活力。因为原创作者水平低下,因此不参与任何网络辩论,敬请理解。</p> <p class="ql-block">感恩:感恩美篇推荐流通,传播正能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您们为造福子孙后代,日夜审稿千万篇,实在太辛苦了!如今,作者比读者还要多,每次评论和点赞,值得感恩。</p> <p class="ql-block">声明:本文歌曲以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向原创者表示衷心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人写作特色与众不同,要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是为加精而创作的。选择参与话题“读书笔记分享会”,目的为了让读者明白读书写笔记的好处,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在此发表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9日(星期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