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目前,河北省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1家,世界遗产类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9处,位居全国第3名。(不含合并项目)</p> <p class="ql-block">165.保定钟楼~又叫鸣霜楼,原名宣德楼、干云楼,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西路233号北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保定钟楼,属大型木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建于高台之上,底层一大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布瓦顶。二层楼上悬挂有大钟,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2013年5月3日,保定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6.保定大慈阁~位于保定市裕华路,西与古莲花池紧邻,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始建于公元1227-1232年),原名大悲阁,为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称“市阁凌霄”,它的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现存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遭受火灾后,多次重修的建筑。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7.古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区中心,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古莲花池是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2001年6月25日,古莲花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8.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占地30000平方米,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整座建筑群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组成部分,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局,类似北京的故宫。1988年1月13日,直隶总督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在直隶总督署建立河北省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169.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位于保定市东风东路。它是1912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政集团创办的,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共培养出了10000多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000多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其校舍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上半年动工兴建,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11月竣工,一共建造大小房屋573间。建筑格局是仿日本士官学校的形式。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0.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位于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路346号南90米。淮军公所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清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1891年),李鸿章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淮军公所是中国北方保存完整的一座以清代徽式祠堂建筑为主体的古建筑群。2013年5月3日,淮军公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1.直隶审判厅旧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法院东街236号。是保定市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末民初的司法类建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筹建直隶审判厅。清宣统二年(1910年),直隶审判厅投入使用。直隶审判厅是中国从封建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演变的重要节点,开创了地方行政、司法权的分立,为近代法院鼻祖,直隶审判厅旧址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清末地方审判机构,在中国法制史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2013年5月3日,直隶审判厅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2.清河道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西路3号,是河北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道台衙署。清河道为分巡道,始设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清道光年间,清河道署由裕华路天主教堂地迁至兴华路。清河道署共有六套院落,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2013年5月3日,清河道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3.方顺桥~曾名双凤桥、访舜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方顺桥镇方顺桥村,南北跨越方顺河。方顺桥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309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桥毁重修。方顺桥桥身由大跨度单圆拱为主体,两侧各附有一个小拱,为泄洪保护桥身之用。桥身为花岗岩料石结构。桥面呈弧形,桥上有30根望柱。中间桥拱上有吞水兽。南北桥头有汉白玉雕狮。方顺桥桥拱由长方形料石悬砌,桥面铺有长条石。拱券采用横向交错砌筑而成的,拱的整体性较强。桥体两侧的栏杆粗壮高大。全桥造型优美,意境浑厚,线条柔和,工艺精细,为中国古代拱桥艺术的典范。2013年5月3日,方顺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4.光园~位于保定市莲池区永华南大街465号。民国五年(1916年),曹锟对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因曹锟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改名为光园。光园主体建筑是表为单层实为双层的四阿式顶工字形建筑,高7—8米,有大小房屋21间。主建筑正门建于高台基之上,门上部有拱形石雕花,下部两侧以石柱体支撑。建筑的东、西两端,是具有西方特点的尖顶圆柱体式房间。光园是具时代特色的建筑,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一定的价值。2013年5月3日,光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5.保定育德中学旧址~位于保定市裕华路北侧保定行署招待处大院内。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大门坐西朝东,是一个青砖、灰瓦、黑色木板门大的古式门楼。建于1905年,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河北支部主盟人陈幼云联络13名同志以讷公祠小学校址建育德中学,使其成为河北同盟会的总机关,是当时保定革命活动的领导中心。育德中学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少奇、李维汉、孙犁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就读。2006年5月25日,育德中学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6.东黑山遗址~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乡东黑山村村南,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1200米,处于丘陵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南水北调天津干渠的渠线从遗址中、北部贯穿而过,发掘面积5200平方米。时代有战国、两汉、唐、宋、金、元。其中,以战国城址和西汉中晚期一东汉遗存最为重要。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7.刘伶醉烧锅遗址~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刘伶醉酒厂第一制酒车间,由16个发酵池和一口青砖古井组成,发酵池共分2排,每排8个,呈长方形,青砖垒砌。该遗址为中国最早的白酒酿造文化遗存之一,对研究蒸馏酒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8.南庄头遗址~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泥河湾、周口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己发现的遗迹有5条灰沟、2座灰坑和2个用火遗迹。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9.要庄遗址~位于保定市满城区要庄乡要庄村,遗址处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势较高。要庄遗址面积较大,分东西两区,南北长700米,东西宽1000米,1977年调查时发现,遗址四周断崖上有约3至4米的文化层堆积,还有灰坑、灶炕、土堆及夯土遗迹多处。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0.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1.中山靖王墓~位于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的陵山东麓。两墓南北并列,凿山为陵。此二墓是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墓葬,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刘胜于公元前154年立为中山王,死于公元前113年,其妻窦婠的卒年稍后于刘胜。两墓出土的随葬品共计有4200余件,其中以出土的青铜器最为精美,如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错金银秒鸟篆文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等。墓中还出土有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这在中国是首次发现,也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金缕玉衣。玉衣的使用在西汉有严格的等级,由此可知此墓的规格极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2.张柔墓~位于保定市满城区大册营镇岗头村西。有张柔及其子张宏略、张宏规3座墓,墓地地势高峻,背依伏岭,前绕沙河。为元·蔡国公张柔家族墓,墓前原有石马、石羊、石虎、石狮及文臣武将等,现多数已残。占地168200平米,有翰林学士王盘撰写的神道碑和蔡公张柔碑等。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3.宋祖陵~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境内。历史记载很多,以前都称“宋三陵”,即:宋僖祖赵朓的钦陵、宋顺祖赵珽的康陵、宋翼祖赵敬的靖陵。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是沿袭唐代的,不同的是宋陵仍在平地营建陵台,各陵集中于不到二十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陵区。出土的文物规格很高,大多为北宋初期和中期的遗物,在中国历代皇帝、贵族、官僚的墓地上,显著地代表墓主等级地位的,就是墓前神道两旁陈列的石刻群。清苑北宋祖陵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对探究晚唐五代北宋初年皇室墓葬形制的演变,以及与河南巩县北宋皇陵、浙江绍兴南宋皇陵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4.定州贡院~又名考棚,位于河北保定市定州市北城区草场胡同22号,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定州贡院为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平面呈方形,占地22150.7 平方米,建筑面积1547.6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号舍、魁阁两组建筑组合而成。定州贡院既体现了清代建筑特点,又具有地方建筑的灵活性,是研究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实物资料。2001年6月25日,定州贡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5.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位于保定市定州市南城门内东侧开元寺内。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5年。定县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是中国现存较高的古砖塔,造型端庄威武,塔身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楼梯从内塔体穿心盘旋到达塔身顶部。塔身由内外层衔接,形成塔内藏塔的奇特结构。开元寺塔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定县开元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6.定州文庙~又称“孔子庙”,位于河北保定市定州市刀枪街1号。唐大中末年(约857~858年),定州帅卢简求废佛寺创修定州文庙,后各代多次毁、建、修。定州文庙占地12629.4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分,北院坐北朝南,有东、西、中三个相邻的院落,建筑布局为中轴式。东院主要建筑为崇圣祠与魁星阁;中院为大成殿、戟门、棂星门;西院为明伦堂。南院坐南朝北,为四合院式的节孝祠。2013年5月3日定州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7.大道观玉皇殿~位于保定市定州市城内兴华中路。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该殿颇具元代建筑的典型减柱造特色,东西长七间,南北宽四间,庑殿顶琉璃瓦剪边,设三跺单翘单昂斗拱。殿内四壁现存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沥粉贴金帝王出巡图。画面人物栩栩如生,画工可与五岳之一的北岳庙壁画媲美。大道观玉皇殿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8.定州清真寺~坐落在河北保定市定州市北城区中山路路北。定州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占地5255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是三座面东垂花门楼,内面东是正殿。该寺始建年代不详,公元1348年(元正八年)重修,为我国四大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历经元、明、清多次重修,建筑风格及建筑结构无任何改变,保留至今。礼拜寺外观气势宏伟,内院庄严肃穆,堪称民族建筑之精华。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9.晏阳初旧居~位于保定市定州市中山东路定州中学的斜对面,一个典型的北方风格民居。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旧居则是他“贫民教育运动”中在此的居所。晏阳初是个上世纪初的留美博士,是一位爱国兼社会改革的实践者。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认为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民族复兴,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必须提高民众的素质和技能,他把眼光投放在了中国的最底层——农村。成立了平民教育会后,需要一个实验基地,定县一个中国最普通的县,得到了他的垂青。他组团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以乡村为单位的平民教育实验,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希望工程”。从此以后,定县也成为遍及全世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0.汉中山王墓~史称“平山胜迹”,为定州古八景之一。汉中山王墓被当地人叫大疙瘩,有汉墓175座,划定124个保护范围单位。汉墓群大部分分布在定州市城区东南部18个乡镇66个村街,为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年代大约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至东汉中平元年(184年)期间。汉中山王墓、北庄子汉墓石刻和定州石刻馆三馆合一。2001年6月25日,汉中山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1.静志寺塔基地宫~位于河北保定市定州市区新立街草场胡同。它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地宫坐北朝南,呈不规则的方形,东壁长2.2米,西壁长2.1米,北壁长2.17米。宫门为砖砌拱券式,门宽0.63米,门距东壁0.81米,距西壁0.76米。当初,宫门口外底部用砖平砌四层,上面立放一方形石板,直过券顶。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2.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新立街。原塔已毁,仅存塔基地宫。地宫建于北宋,呈方形,砖筑,面积7.2平方米,高2.34米,顶口盖石雕歇山式屋顶,南壁券门两侧绘天王像;北壁正中彩绘释迦灵牌。两侧各绘弟子五人。东西两壁绘帝释天、梵天礼佛图。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定瓷百余件,其中有高达60.7厘米的白釉刻花龙头净瓶。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3.药王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区南部,是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原名“邳王神阁”,始建于东汉,后又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拓址新建。药王庙坐东向西,包括前院、中院、后院三进院落,另有两个跨院,有马殿、药王墓亭、正殿、后殿、名医殿、碑房、钟鼓楼等单体建筑17座,总建筑群占地3200多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药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4.伍仁桥~原名万寿桥,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区南15千米的伍仁桥村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九年(1744年)曾对伍仁桥进行过一次修缮,对桥上的少数望柱、栏板进行过修补。伍仁桥为五孔联拱石桥,桥长65米,宽6.7米,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锔加固。每一拱券中央雕有大型狮头一个。桥基为柏木桩、山炭、石板筑成。伍仁桥是郑贵妃为给万历皇帝祈福修建的。伍仁桥既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建筑,也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化宝库。2006年5月25日,伍仁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5.涿州金门闸~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部义和庄乡北蔡村北3.5公里永定河右岸。 金门闸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立在京西永定河卢沟桥下游 31公里处右堤的一座著名的水工建筑,它的建立在永定河水利工程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为永定河的分洪减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历史价值不容置疑。站在古老的金门闸前,精良构筑的水工设施,巧夺天工,气势雄伟,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6.涿州下胡良桥~位于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城北4公里的东仙坡镇下胡良村南的胡良河上。下胡良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历史上无重修记载。桥为单路五孔石拱桥,长69米,宽9.14米,桥面两侧有栏板、望柱,两端抱鼓石已不存。在解放战争时期下胡良桥曾经被炸断,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对该桥进行了局部整修。目前,桥的整体还很坚固,仍然在使用。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7.永安寺塔~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东10公里刁窝乡塔照村北50米处。当地人俗称“塔儿照塔”。此塔虽未见各种文献记载,但其建造工艺和艺术风格均为辽代建筑无疑。此塔为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由塔基、塔身及7层密檐三部分组成,高19.1米。其雕工精细、构饰华美、造型优雅、比例协调,不失为辽代密檐式塔的典型建筑。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8.涿州永济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1.5公里,南北横跨于拒马河之上。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名曰“巨马河桥”,万历十六年(1588)重修,天启六年(1626)桥毁又重建。后因河道南移,桥亦塌毁,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清帝乾隆为其赐名为“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桥端筑引桥,总长660米,桥南砌筑石堤并下设涵洞22个,原有旧桥也按涵洞形制改砌,使其成为“堤形引桥”以泄夏秋洪涝。2006年永济桥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9.涿州双塔~南塔称“智度寺塔”,北塔称“云居寺塔”,二者皆因寺而得名,然寺院毁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仅各存佛塔一座,合为双塔。南塔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两塔均为舍利塔。双塔具有鲜明的辽代特征,其形制雄伟、壮丽,其内外塑、画像雕琢精美,为我国仅存三座八角仿木楼阁式辽代舍利砖塔。且南北对峙于涿州古城一隅相距甚近,北塔以我国仅有的偶数层(6层)佛塔称奇。2001年,涿州双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0.开善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旧城址的东北角。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原建筑多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3.2米。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殿内仅有立柱4根,视野宽阔,适应了在殿内布置众多佛教群像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辽代佛殿内部结构安排与实用要求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此外,殿内还保留有辽代壁画。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解村兴国寺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程委镇解村小学院内,是一座唐代的实心石塔,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建筑年代与西安小雁塔相近。原为兴国寺内建筑,寺已毁,仅存此塔。解村兴国寺塔为方形十五级密檐式塔,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2006年5月25日,解村兴国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2.所药村壁画墓~位于河北保定市望都县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为东汉砖室墓。经发掘证实,是东汉浮阳侯孙程之墓。此墓除发现部分随葬品外,值得重视的是前室四壁、通往中室的券门两侧的壁画和通西耳室通道内南侧的朱书铭赞。壁画用墨描绘轮廓,再以朱、青、黄三色加彩。除北券门过道券上的云纹鸟兽外,其他人物或鸟兽都有题字。壁画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生动的人物鸟兽,各种人物都表现出不同形态,生动逼真,尤其在绘画中采用渲染技法,以色彩的浓淡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生动逼真。同时,壁画内容也为研究东汉官制和生活习俗提供了资料。2006年所药村壁画墓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3.八会寺刻经~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西羊平村西北约100米的少容山顶。1935年,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曾对八会寺遗址及刻经石龛做过调查。当时尚存覆莲石柱础1件,石造像两尊和若干八角石柱。八会寺刻经又名八会寺石佛龛,亦称“开皇石经”。佛龛位于小黄山山顶稍偏下,座东朝西。室内正中有和山岩连在一起的巨石一块,石四面刻有佛龛,龛上部刻佛像,佛像下刻石经。西龛北壁经文的末行刻有“行唐邑龛,大隋开皇十三年二月八日刊”字样,其他几面有的刻有经文,有的刻有佛名。推测刻经经历了隋、唐两代。八会寺刻经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4.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部恒州镇北岳路2号,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512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总占地面积为173982平方米。北岳庙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1982年2月23日,北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5.钓鱼台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晓林乡店头村,村西1500米的沙河东岸有一土丘,俗称“钓鱼台”,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遗址。2006年5月25日,钓鱼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6.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涧磁村、北镇村及野北村、燕川村一带。涧磁村定窑遗址是宋代的著名窑址。宋代的曲阳属定州所管辖,故称“定窑”。考古发掘证实了窑址始于唐代后期,盛于北宋,元代以后逐渐衰落的历史史实。定窑以其烧制的白瓷驰名于世,器形以碗盘居多,瓷胎细腻,釉色润泽,白中略显青黄或灰黄,口沿因为覆烧而不挂釉。当时已熟练掌握了用覆烧装窑的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产量。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7.王处直墓~位于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西坟山上,为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王处直其生前官拜义武军(治所定州)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此墓因多次被盗,故遗存物较少,且多已残损。就发掘状况来看此墓内所出的壁画同石刻彩绘浮雕最具特色,尤其是石刻彩绘浮雕数量之多,题材之佳,工艺之精,为以前所罕见。墓内共嵌有大小不等的石刻彩绘浮雕共计18块。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8.修德寺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南恒州镇小南关村,距北岳庙西南200米处的修德寺遗址内。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现存部分塔体为宋代天禧三年(1019年)四月修建。修德寺塔为一座下为花塔,上为楼阁式相结合的砖塔,是花塔中的特例,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同时期寺塔建筑的宝贵实例。修德寺塔形制为平面八角形,高32米。首层塔身正面辟门,内有塔心室;二层为实心花束状塔身,高10.2米,三至五层均为叠涩砖出檐、收分,以灰筒板瓦作顶,刹座为砖砌蕉叶。2006年5月25日,修德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9.倒马关长城~地处河北省保定市唐县西北,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倒马关置关较早,《战国策》称其为鸿上关,汉称常山关。倒马关又分上城和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今城已毁。下城即今倒马关城,始建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倒马关同居庸关、紫荆关合称内三关。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10.北放水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北放水村西,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层堆积包含物丰富,有先商和商代遗物,而先商亦是保定南部地区首次发现。2013年5月,北放水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1.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保定市唐县白合镇柏山村卧佛寺水库内,凿于一处高约6米、南北向面西的硅质石灰岩峭壁上。据卧佛像左侧题记记载,此石刻开凿于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6年)。卧佛摩崖造像现存大小窟龛95龛,造像138尊,为一处以释迦牟尼涅槃经变相为主体的大型摩崖龛群。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2.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保定市阜平县境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3.腰山王氏庄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腰山乡南腰山村,整个庄园呈长方形,是晚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落;庄园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合279亩。腰山王氏庄园,由两组传统民居建筑群组成,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房屋110余间,这两组建筑皆为北京四合院体系的民居大宅,两座宅院坐北朝南,东西并列,南北平行。2006年5月25日,腰山王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4.伍侯塔~坐落在保定市顺平县城东北 15 公里腰山乡南伍侯村西北隅 , 系辽代建筑 , 目前塔基和塔身都有不同程度风化。该塔坐北朝南 , 为六角密檐式五层空心砖塔。伍侯塔的雕刻极富研究价值 , 除斗拱、枋材仿木结构建筑形制外 , 其余花卉、人物、禽兽等皆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手法雕刻而成 , 其造型丰富 , 刀法流畅、洗练 , 虽为辽制尚袭唐风 , 而且该塔所采用的形式为平面六角密檐 , 塔的外檐及塔刹均为琉璃构件 , 这在辽代塔中是不多见的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5.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赵堡乡布里村南。1917年8月,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在此创办中国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18年改名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培养学生二百多名,1920年停办。学校旧址为坐北朝南四方院落,有平房11间,含教室、实习工厂、蔡和森办公室,现辟陈列馆,陈列文物、照片。2006年,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6.宋辽边关地道~位于保定市雄县,于1964年发现,此地道分两部分:祁岗地道位于双堂乡祁岗村中心,邢村大台地道位于小步村乡邢村南200米处。宋辽边关地道为青砖结构卷顶,由甬道和洞室两大部分构成,内部结构复杂。最大的洞室长8米,宽3米,高3米,甬道最低处仅0.6米。地道内有翻板、翻眼、通气孔等。据县志记载此地道由雄州通向霸州城,两城相距70余华里。由于没有进一步勘查、发掘,地道的实际长度不明。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7.南阳遗址~又称城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村南,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是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南阳遗址呈长方形,出土西宫铜壶、铜鼎、右征铜壶盖,易市陶钵、陶罐各以及带有陶鬲、陶鼎、陶豆、陶罐、陶尊、铜镟等文物40多件,出土燕刀币100余件。保存着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易都的迹象,为燕国中期断代提供了充分依据。2006年5月25日,南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8.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98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其间185年。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众多建筑有彩画与雕刻,宫殿多施旋子彩画,庙宇牌坊多施和玺彩画,行宫、住宅多施苏式彩画,雕刻以龙凤最多。整个建筑群反映出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1961年,清西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12月31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清西陵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219.万里长城紫荆关~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坡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径”的第七径“蒲阴径”,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1996年11月20日,万里长城—紫荆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紫荆关,为一座九门九关石头城。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紫荆关多为明代建筑。原关有4门,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城门、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城门门额石匾下层题 “紫荆关”。</p> <p class="ql-block">220.龙兴观道德经幢~又名唐玄宗注道德经幢,俗称八棱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友谊路,唐开元廿六年(738年)建立于易县城西开元观。龙兴观道德经幢通高6米,为八角柱体,由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除幢顶为青石屋顶,其余皆为汉白玉石。幢座为为覆莲须弥座,幢身为八角形,由上下两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平面为八角柱体,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幢顶用一块青石雕成,为庑殿式。龙兴观道德经幢在研究《道德经》版本、唐代道教史、唐代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1996年11月20日,龙兴观道德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1.圣塔院塔~位于保定市易县城西南荆轲山上,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现仅存塔及清“重修塔院记”碑。塔为八角形实心砖塔,十三层,通高25.36米,砖石结构,塔基为上下二层束腰须弥座,结构齐全。塔身系有风铎,为明代修造。圣塔寺塔集楼阁式与密檐式砖塔于一身,典雅秀丽,虽经多次修葺,仍存辽塔风格。2006年圣塔院塔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2.双塔庵双塔~又称太宁寺双塔,位于保定市易县西陵乡太宁寺村西北1.5公里处的半山腰。北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创建于辽代,虽经明万历年间重修,但仍保存着辽代建筑风格,塔通高17.4 米,分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南塔为六角三层密檐式实心塔,创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年 ),明万历年间重修。通高 10.58 米,分为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3.北福地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太行山东麓地区,史前时代属黄河下游地区。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和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拒马河考古队,调查发现并试掘了北福地遗址。后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北福地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确定该遗址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4.燕下都遗址~位于保定市易县境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分布在平原上,两河成为天然屏障。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同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又将其列入百项重大遗址保护项目。</p> <p class="ql-block">225.皇甫寺塔~位于保定市涞水县城东偏北7.5公里的寺皇甫村东北。是该地毗卢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只留下塔和两通古碑。该塔便以村名被称做“皇甫寺塔”。据涞水县志记载,该塔为金朝大定年间所建,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该塔为正8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实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径为5 米,塔下有方形石基。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6.金山寺舍利塔~位于保定市涞水县金山半山腰中。根据塔铭刻字该塔始建于元代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至大德十一年历时七年建成。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结构。现在殿宇坍塌,已成废墟,保存的除千佛舍利塔外,还有山门一座,碑刻七通。2013年5月,金山寺舍利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7.涞水龙严寺塔(镇江塔)~位于保定市涞水县城北偏西11公里的中水东村西。该塔平面呈正方形,边宽2.7米,身呈棱台式,上下收分较小,为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14米,从地平面至第一层檐辟一南向拱形券门,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塔刹由八角形刹座及砖雕双层仰莲花瓣承托葫芦形塔刹。该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民国初年付增湘、周兆庠所著《涞易游记》考证为唐代先天二年(713年)建。近年来众多古建专家考证根据其建筑形制、用料及结构等方面特点,认为是唐塔。2019年10月7日,涞水龙严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8.庆化寺花塔~位于保定市涞水县北洛平村北的龙宫山南麓,矗立在原庆化寺山门外正南约100米的山崖平台之上。现庆化寺已毁,仅存此塔。庆化寺花塔,砖木结构,塔基呈八角形须弥座状。圆形塔身,第一层至塔顶由八层砖砌小佛龛构成。庆化寺花塔分为八层绕塔体,形如亭状,高宽大小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最后以圆形塔刹收尾。2001年6月25日,庆化寺花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9.西岗塔~位于保定市涞水县城西岗上,原名不详,因其址故名西岗塔。西岗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楼阁式砖塔,通高 36 米,该塔建造的确切年无考,但从塔的造型及结构特征,应为辽代遗物。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0.怡贤亲王墓~位于保定市涞水县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园寝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神道长达3华里左右。神道最前方是神道碑,龙首龟趺。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神道碑”15个大字,一边是汉字,一边是满文。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1.阁院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县城中部,旧县城鼓楼西侧城墙内,是一座千年古刹。阁院寺东汉时创建,唐时重修,现存最早的建筑是辽初修建的文殊殿,是全国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土木建筑,是全国不多的几座超过千年的土木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阁院寺面积约6900平方米,寺内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东西配殿、藏经楼、东西禅房等建筑。阁院寺的主体建筑文殊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该殿平面近于正方形,建筑面积484平方米,单檐歇山式布瓦顶。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台上植有两棵相对的古松。该殿的木构件、斗拱和部分装修,均表现出明显的辽代建筑风格。殿内原有文殊骑狮塑壁一座,全国仅此一例,可惜现已损毁。文殊殿前立有辽代八棱汉白玉经幢1座,殿东南钟楼基址上还存有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铸造的铁钟1口。</p> <p class="ql-block">232.兴文塔~位于保定市涞源县县城中心泰山宫内,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住泰山宫道人吉录保与干佛寺僧人徳丹共同修缮。兴文塔结构式样符合辽代建筑特色,与辽代极为盛行的密檐式砖塔所不同的是,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似乎吸收了部分唐代精致巧妙的风采。兴文塔通高22米,修缮后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自明初以来,佛道两教先后在塔侧建立寺观,塔侧为道教所在地。2006年5月25日,兴文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3.慈云阁~又名大悲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城内北大街23号,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慈云阁坐北朝南,为二层楼阁式重檐歇山灰瓦布顶建筑,砖木结构,平面近方形,通高13.3米,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9米。室内采用减柱造的制作手法,上檐和下檐使用铺作的手法,同时真假昂结合体现了早期建筑向晚期过渡时期的特有手法。慈云阁工艺精巧,彩绘华丽,雄伟壮观,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较好例证。1996年11月20日,慈云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4.义慈惠石柱~因建于北齐,又称北齐石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城西10千米的石柱村西北一高台上。始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年)。义慈惠石柱形制特殊,全柱分基础、柱身与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石屋斗栱为古代建筑结构“单斗只替”最早实物遗存。石屋仿木刻建筑刻出,柱子卷煞收分以及雕刻手法都是研究南北朝时期建筑的重要参考材料。颂文反映了农民起义和当时社会的情况,对研究南北朝历史和农民运动史有一定参考价值。1961年3月4日,义慈惠石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5.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始建于1703年。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p> <p class="ql-block">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236.安远庙~为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又名“伊犁庙”、“金顶寺”,因主殿普度殿为方形,俗称“方亭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方向,武烈河东岸的冈阜之上,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安远庙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前部较开阔,后部布局紧凑。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寺内分三进院落。1988年1月13日,安远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37.普乐寺~为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又称“圆亭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武烈河东岸、磐锤峰以西的平岗上,是清代乾隆皇帝以名义上供新归附清朝的杜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崔豪特瞻仰用而兴建的寺庙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普乐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具有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普乐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38.普宁寺~为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一座汉藏结合寺庙。寺庙前半部为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寺庙占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既有金碧辉煌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为清王朝第一座皇家寺庙。1961年3月4日,普宁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39.承德溥仁寺~为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又称前寺,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废,溥仁寺便成康熙年间仅存的庙宇。溥通普,普遍、广大意,有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之意。溥仁寺建筑形制为汉族庙宇的“伽蓝七堂”式,四周有护墙环。山门内主轴线上布置主殿三座:天王殿、慈云普阴殿、宝相长新殿。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40.殊像寺~为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俗名“乾隆家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环城北路狮子园北麓,其形制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是一座以汉族庙宇建筑为主,带有藏式特点的佛教寺院。建成于乾隆四十年(1775 年)。殊像寺从外观上更多呈现的是汉式寺庙风格,仅在一些建筑细部上体现了藏式特点。1988年1月13日,殊像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41.普陀宗乘之庙~为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42.须弥福寿之庙~为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须弥福寿之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以藏式建筑为主,建筑手法与平面布局明显带有汉式寺院建筑特点。其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1961年3月4日,须弥福寿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43.普佑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内。为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地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喇嘛文化素质,清廷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普宁寺东建立了喇嘛诵经的札仓(即寺院的附属经学院),此经院即成为后来的普佑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4.承德城隍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区西大街文庙西路北,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背靠山崖、前l临市街。山门内有钟鼓两楼,正殿五楹,有清乾隆帝御题额“福荫岩疆”,左右各有配殿三楹,后有后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一楹。城隍庙内有乾隆御制《热河初建城惶庙拈香瞻礼八韵》有序石碑,详载城隍庙营建始末。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5.四方洞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区境内柳河岸边,是河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四方洞遗址因洞口呈四方形而得名,四方洞遗址为侏罗纪燕山运动之后逐步发育产生,它的文化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至4万年之间,在此最早出现的人类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属于同一时期。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6.付将沟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为战国至汉代遗址,是重要的冶铁基地。1953年10月17日被发现,发掘87件战国铁范、陶器碎片、木炭屑、矿石碎块及烧土和部分筑石基遗迹。改写古代农业开始使用铁器的历史,为研究农业史起到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7.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素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美誉。金山岭长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248.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2014年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宽城板栗栽培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据传康熙四十五年,康熙途经宽河城,正值板栗成熟,食后赞曰:"天下美味也"。时至今日,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80万亩,栗树26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板栗古树达10万余株。</p> <p class="ql-block">249.潘家口长城~地处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里,有一段奇特的“水下长城”景观。建于500多年前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是明代长城的两个重要关隘,是当时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这一带的长城共有墩台21座,敌楼160座,长约50公里。历时十年的引滦河水入津工程横切长城,喜峰口、潘家口两座雄关镶入一潭碧波,从而形成万里长城一处绝景——水下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50.董存瑞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经过几次大规模扩建,现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董存瑞烈士陵园入选。</p> <p class="ql-block">251.隆化土城子城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下洼子村。城始建于北魏延和元年(432),隋唐时为奚王西省地,辽圣宗时在此建北安州,金元改称兴州,明太祖朱元璋时废弃。在南北朝和辽金元时期,这里始终是燕山北麓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城址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城墙残存,高2~5米。城址中心有一片较高的台地,疑是官署建筑遗址。2006年土城子城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2.凤山戏楼~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县凤山镇,古戏楼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距今已有280余年的历史。凤山戏楼南北长25.5米,东西宽12.88米,舞台面宽8.88米,楼高12米。凤山戏楼为砖木结构,条石台基,歇山卷棚顶。整体建筑雄浑壮美,装饰华丽,素有“塞外第一戏楼”之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3.凤山关帝庙~位于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占地面积1676平方米的凤山关帝庙,始建清雍正17年(1729年),后经乾隆、嘉庆两代扩建,形成了正殿、配殿、禅房、钟鼓楼、牌楼等古建群。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4.顶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茅兰沟乡烧锅营子村东山顶,遗址三面环山,西南为陡崖,西北山脚下为黄土坡地,是一处黄土城遗址。顶子城遗址略呈圆形,总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为2.5米,为夏商至战国时代文化遗存,属夏家店文化时期下层文化,为夏、商至战国时期所建。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5.化子洞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党坝镇瀑河东岸的一处高于水面约6.5米的二级台地上,是继四方洞遗址发现之后,承德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化子洞是一处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口向北,洞口上部岩石向外凸出约3米,形成一岩厦。2013年5月,化子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6.会州城遗址~位于承德市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会州城村,总面积813.108平方米,四周城墙断断续续清晰可见,墙体为夯土分层而筑,东、南、北三面城墙大部分被居民住宅和锦承铁路所占据,西门及城墙基本保存完好。从会州城出土文物有国家一级文物“绿釉刻莲花鸡腿瓶”,二、三级文物:“惠州之印”、“神山县印”、“大宁中卫前千户所百户之印”、铜铳,茵镇石狮等。遗址年代为战汉时期。辽太祖时期建城池,一直沿用到明永乐年间被废弃。该遗址是研究辽、金、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状况不可多得的史料资源。2006年5月25日,会州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7.石羊石虎墓群~位于承德市平泉县境内,为辽、金古墓葬。平泉县在辽金时期属中京道、中京路大定府,为京畿之地。在县境內发现了数座大型辽金时期契丹族的墓葬。位于光秃山(辽时称马盂山)角下的石羊石虎古墓群为其中之一,也就是窦景庸墓。该墓群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258.半截塔~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塔镇村半截塔完小小学校内。塔基占地面100平方米,塔高40米,塔座为正方形,边长10米,高8米。该塔为空心圆形,系单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塔正面为圆形拱门,用青灰石精细加工,砌筑而成。塔座上砖砌三层,椭圆形塔身。每层正面均留拱门,塔身上端置宝珠形塔顶。元代白塔建于元朝年间(公元1264年至1294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9.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围场御制碑——入崖口有作碑~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四道沟乡东庙宫村。入崖口作碑坐落在东庙宫村伊逊河东南岸的山梁之上,登顶后不仅能看到完整的碑刻,同时这里也是俯视整个伊逊河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p> <p class="ql-block">260.木兰围场御制碑——木兰记碑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四道沟乡东庙宫村,在伊逊河西岸,面山伊水,隔河与乾隆入崖口有作碑遥遥相对。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1.大境门段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始建于明成化21年(1485年),是在北魏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大境门修筑于清顺治年间,东侧于万历年间开设“小境门”,南侧为互市边堡,西南与张家口堡相望,大境门长城有敌台两座,水关一座,内有北魏时期烽火台一座,及卫堡宁远堡堡城,向北开有城门两座(大境门,西境门),向南宁远堡有城门一座(永顺门),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62.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已有1420年的建城史,曾经是“军城、皇城”,为历代军事重镇,素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之称,被誉为“京西第一府”。宣化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宣化先后归属冀州、幽州,春秋时为燕国北境。明永乐年间,宣化修建了四座城楼、四座角楼,其中的昌平门楼即现在的拱极楼,俗称的南门楼,系宣化古城防建筑的一部分,外有月城、瓮城和关城,是宣化城门中仅存的唯一有关城的城楼。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3.拱极楼~又名著耕楼,为昌平门楼,其始建于明洪成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是中原通往大漠的交通枢纽。城楼置于宣化城墙之上,为城防建筑,楼高14米,楼体二层,墩台9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清远、镇朔两楼连成一轴线。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4.清远楼~又名钟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宣化古城内偏东一侧。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成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1983年经历两次大修。清远楼全楼高25米,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1988年1月13日,清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5.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化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它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严,为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修建干明代早期,至今己有558年历史。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6.时恩寺~坐落在张家口市宣化区巍峨的鼓楼脚下,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时恩寺的大殿,是宣化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为土木堡之变(1449年)后,明王朝整顿边防时期在宣化兴建的重要寺院之一。因大殿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古朴庄重,气势宏伟,因此时恩寺有着较高的文物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7.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德王府)~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是张家口市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官衙建筑。该衙署坐北朝南,南北长133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约6650平方米。现存四进院落,布局完好。都统署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清代为巩固和维护其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所设置的。民国十七年,改设行省,又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成立了以蒙古贵族德穆楚克栋鲁普为首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德王将其官邸迁至于此,以后都统署便俗称“德王府”。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8.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府大街古城牌楼西街50号,是一座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四合院。这座三进四合院,原是1930年由天主教察、冀、晋、鲁四省五个教区联合在宣化城牌楼西街天主教堂东侧修建的一处 “若瑟总修院”。这组建筑为砖柱带檐廊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布局合理、古朴典雅、整齐庄重。中院二层楼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门岗、檐廊也带有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前院正房前后檐廊的清代平房建筑则更属罕见。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9.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路第六中学校园内,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西侧是二层主楼,东侧是两座南北相对的单层配楼,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可谓中西合璧。主楼内陈列着相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再现了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晋察冀边区首府的革命历史。校园门口竖立着聂荣臻元帅塑像。2013年5月,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0.柏林寺~又称石佛寺,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崞村镇柏林寺村西南约1公里处的山坳之中,树木葱郁,风景优美。据现存明正德七年(1512年)重修碑记载:该寺始建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于明正德、嘉靖、隆庆年渐次完成石窟、石塔雕凿;又经清嘉庆年增建,终成规模。柏林寺主要建筑是三座石窟、一座多宝(石)佛塔、大雄宝殿和三官殿,还有玉皇庙、财神庙、龙王殿、孔庙、禅房等。宣化县柏林寺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1.佛真猞猁迤逻尼塔~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城西南二十公里处的宣化县塔儿村,地处丘陵区。该塔建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塔基为六角形石台墩,台墩高一点九米,周长三十三米,塔身为十三层六棱角实体青砖仿木结构,塔高二十米。周约六米,每棱檐角原有风铃一枚。塔下部内镶方砖一块,镌刻阴文:“佛真猞猁迤逻尼塔”“维天庆七年岁次”。2013年5月,佛真猞猁迤逻尼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2.宣化下八里辽壁画墓~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北4公里的河子乡下八里村。墓群共出土文物有铜器、铁器、瓷器、陶器、木器、漆器、石器、装饰品以及食品等,其中不乏国家级珍贵文物。瓷器中的辽三彩、黄釉瓷器和白瓷(20余件)最具辽代风格,均是辽瓷中的精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绘在墓室墙上的彩色壁画是辽墓的精华部分。其特点是壁画数量多,分布集中,内容丰富,保存完好。壁画共计98幅,总面积达360平方米,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壁画中有天文图、茶道图、散乐图、出行图、启门图、挑灯图、备经图、备宴图、对奕图、婴戏图、花鸟图等,宛如地下艺术长廊。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3.太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太子城遗址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50米,主体建筑呈轴线分布、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太子城遗址出土遗物以各类泥质灰陶胎的筒板瓦、龙凤形脊饰、迦棱频伽等建筑构件为主,另有部分绿釉筒板瓦、脊饰等。太子城遗址是金代(1115年—1234年)行宫性质城址,对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有重要价值。2019年3月29日,太子城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10月7日,太子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4.洗马林城墙~位于河北张家口万全区洗马林镇洗马林村,是洗马林堡的一部分,据史料记载,洗马林堡是万全右卫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辖五座军事城堡之一。洗马林堡修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隆庆五年(1571年)增修砖包,清乾隆六年(1741年)又进行了修缮。2013年5月,洗马林城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5.万全右卫城~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万全镇。该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京西第一卫”和明代卫所制“活化石”之称,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军堡卫所之一。2006年5月25日,万全右卫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276.洗马林玉皇阁~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洗马林镇。洗马林玉皇阁,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 明万历三年(1575年)、 清咸丰八年(1858年)曾两次重修。玉皇阁建于一砖砌墩台之上,阁前有钟、鼓二楼。阁为歇山布瓦顶,三层楼阁式,高12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围加一步廊,二层檐下施三踩斗拱,阁内藏有明版经卷31箱687函7643卷。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7.张家口堡古建筑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张家口堡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2013年05月03日,张家口堡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关帝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察哈尔兴业银行和张家口邮政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大美玉商号和宏盛票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定将军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李玉玺旧宅和常万达旧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满洲中央银行张家口支行和永瑞银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日本三井洋行和祥发永帐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戏台和清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兴吉票号和裕源永钱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古建筑群~玉皇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8.张家口早期长城~西金河口长城及古长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西白家泉城堡</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陈家涧村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279.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位于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古城,有13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以庭院式栽培为主,独特的漏斗架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地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80.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齐名。元中都遗址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武宗海山。元末明初明军在元中都设置兴和所。元中都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即外城、皇城、宫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1.长城横岭城~位于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它和毗邻的北京长峪城、黄楼院长城共同构筑了一道拱卫北京西北侧的重要防线,自古即是进出北京的重要关口。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82.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是一处建于明代的驿站遗存。驿城占地220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墙周长1891.8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鸡鸣驿城,东西各开一城门,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2005年,鸡鸣驿两次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p> <p class="ql-block">283.重光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重光塔塔型优美,塔身高峻,清秀挺拔,气势宏伟,被誉为“龙关八景”之一。重光塔位于唐代华严寺遗址,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建并改名普济寺,明万历名将杨洪收复塞北河山后,重修该塔,取光复之意,改名重光塔。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通高33.67米,占地126平方米,基座为六层条石砌成,各层设拱门两个,饰盲窗。四、五层各置26个瞭望孔,檐下雕仿木斗拱。塔刹为铁质覆钵式。塔内砌砖家里梯,可攀登至顶层。此塔是塞外惟一的军事性古塔。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4.梳妆楼元墓~位于张家口市沽源县南沟村,是一处元代蒙古贵族墓,墓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墓上享堂俗传为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座北朝南,为青砖拱券无梁结构,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楼内中心发现一座蒙古贵族墓葬,并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饰等珍贵文物。梳妆楼元墓的发现及考古发掘对元代蒙古的埋葬习俗、礼制、宗教信仰等有极大帮助。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5.九连城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西部的九连城乡北3公里,城池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城墙基宽20多米,城垣四周及城角共有角楼和城台残墩28个,每隔百米左右有1个,从每个角度看都有9个,故名为九连城,曾是金代塞外三重镇之一,是“幕府”文化遗存。2006年5月25日,九连城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6.小宏城遗址~又称小红城,亦名乌兰城,即元世祖忽必烈察罕淖儿行宫, 坐落于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西岸,总体分为三期建筑。在小宏城西南500米处,是一片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古建筑遗址,裸露地表的有整块的侗瓦、青砖,有笼制花纹黑釉瓷缸、绿釉大瓷缸、鸡腿瓶和不少泥质灰陶、白瓷器残片。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察罕淖儿行宫(小宏城遗址)始建,是元朝历代皇帝驻夏消暑、行围狩猎、宴请宗王、祭祀祖先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元朝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7.土城子城址~位于张家口市尚义县三工地镇土城子村,为北魏柔玄镇遗址。土城子城址城垣平面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城池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城墙残高0.5-1.5米,夯筑,呈东西向布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1006米,建筑布局属于北魏风格,与内蒙古怀朔镇的遗址布局相似。2006年5月25日,土城子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8.昭化寺~坐落在张家口市怀安县怀安城镇西大街路北,始建于明代,坐北面南,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整个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偏殿以及钟楼、鼓楼、碑楼等形成,是一处以传播佛教为主的大型古刹。其大雄宝殿内壁画相传为民间画师任朝所作,面积达一百多平方米,所画人物五百多个,几乎包揽了儒、释、道三教中的主要神、佛、仙。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不仅具有考古价值,更具观赏价值。该寺于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9.西土城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康保县西南二号卜乡,地处河北、内蒙古两省区交界处。遗址城墙大多清晰可见,城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宽约660米。2019年10月,西土城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290.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桑干河北岸,化稍营镇泥河湾村境内,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泥河湾遗址群,距今约177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泥河湾标准地层记录了第三纪晚期至第四纪地球演化和生物、人类进化的历史,受到国内外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及史前考古专家的极大关注。2021年10月18日,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桑干河畔,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长期致力于这一研究的张家口市政协主席张宝华说,对马圈沟遗址的发掘研究,使泥河湾遗址的年代有了巨大突破,把亚洲文化的起源推进至距今200万年前,从而在东非澳杜威峡谷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个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向“非洲唯一人类起源论”提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挑战。同时,它还发现了世界旧石器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距今200万年前的、可以复原的远古人类的进食场景。可以说,这一遗址群直接改写了世界关于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为人类寻根问祖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291.澍鹫寺塔~位于张家口市阳原县县城西南方向22公里处的白家泉乡窑儿沟村西南方的半山上,现有路可到塔前。 澍鹫寺建于唐代贞元年间,现存砖塔为金元时期重建,清咸丰年间重修,澍鹫寺塔同寺并建。澍鹫寺毁于20世纪60年代,唯佛塔保存。此塔通体砖砌,实心,八角13级,总高约25米。澍鹫寺塔造型融合了汉地佛塔和藏传佛教的特点,是现存古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2.侯家窑遗址~位于张家口市阳原县东井集镇侯家窑村西南1000米处,是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卫奇等发现的遗址。侯家窑遗址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化石,不论分布规模,还是埋藏内涵,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北京猿人相媲美,是我国旧石器考古史上的绚丽瑰宝。1996年11月20日,以“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之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3.蔚州古城墙~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现存城墙为明洪武十年重筑,是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标志性建筑物。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4.蔚县关帝庙~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城南关外,为蔚县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关帝庙。占地1620平方米,现存建筑均为明代风格。该庙座北朝南,现存前、中、后三座大殿,正南面为一倒座戏楼,原有的山门、钟鼓楼、诸葛楼、厢房等建筑均已记毁,现存四座建筑分布在南北一条纵轴线上。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5.蔚州常平仓~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城鼓楼西。蔚州常平仓,旧名丰豫仓,原有仓房11座,共55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保持了当年格局,盛时储粮3.5万石。古粮仓占地7700平方米,现存仓房仅四座,砖木结构,硬山顶。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6.蔚州灵岩寺~又称前寺,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城内鼓楼西街,据记载蔚州灵岩寺在元末毁,明正统六年(1441年)敕赐重建。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占地6682平方米。天王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五踩单昂斗拱,尚存较早做法,梁架进深六椽。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施七踩双昂斗拱,一跳极短,正中只为一“替木”,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殿内藻井制作精美,明代天花彩绘以八宝和篆寿字为主题,并有牡丹、仙鹤、祥云等,是重要的彩绘资料。此寺建筑规制较高,用材考究,做工精细,不同于一般寺院。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7.南安寺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城南门内西侧,始建于北魏,辽代重修。南安寺塔,高32.1米,为13层的8面13级实心密檐砖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塔基为石条叠砌面成,塔身置于莲花座之上,此塔上下浑然一体,巍峨矗立,宛如一幢造型精美、典雅庄重的阁楼。2001年6月25日,南安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8.蔚州玉皇阁~又名靖边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北城垣之上。后周大象二年(58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防止匈奴入侵所建。玉皇阁的庙宇坐北朝南,由前后两层院落组成,平面布局严谨,殿宇宏丽,气势壮阔。玉皇阁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也是称为“燕云十六州”之一的边防重地。玉皇阁作为蔚州古城的标志,已然成为边关重镇之象征。它为研究元代之后建筑、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1996年11月20日,蔚州玉皇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9.蔚县天齐庙~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城东关外胜利路14号,座北南南,现存供厅和正殿两座,占地559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正殿是该建筑的主要建筑,面宽五间19.1米,进深四间11.8米,高7米,建筑面积为225.38平方米。单檐庑殿黄琉璃瓦顶,琉琉花脊,中间有琉璃龙,牡丹图案,边脊有花纹,额、核均有和玺彩绘,在正殿外栱眼壁上饰琉璃黄龙,绿地黄龙,浮雕苍劲古朴,使得整座建筑更加金碧辉煌,又有创建年代,是一座少见的明代珍贵建筑实例。供厅位于大殿前,面宽三间,6米,进深三间,8.7米,建筑面积为52.2平方米,单檐卷棚歇山布瓦顶,6架梁前出单步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0.蔚州真武庙~位于河北省蔚州城西北隅。真武庙应为明洪武年间建筑。大殿前的歇山卷棚抱厦应为清康熙、雍正时期所重修增建。钟楼四根卷刹柱为元代遗物,明代利用。真武庙坐北朝南,坐落在高约3米的夯土包砖台基上,殿宇禅房相连,形成一个封闭式独立院落。占地面积2944平方米。正殿分布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东西配殿各两座,四面房转角垣墉环绕,院中东部建钟楼一座,西侧建鼓楼一座。2006年真武庙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1.蔚县释迦寺~位于古城南关西,当地人称其为“南关大寺”或者“卧佛寺”。当年这里曾是古城佛教活动的最大场所。释迦寺建于元代(1271年-1368年)始建为庵,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644年),时任蔚州卫指挥使的周房以官方名义扩建这座古城名寺,使释迦寺建筑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成为古城佛教的重要活动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2.重泰寺~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城西北部涌泉庄乡的高利寺,阎家寨、崔家寨三村中间的一块高丘之上,距县城22华里,它是蔚县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主体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千年古刹,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3.故城寺~位于河北省蔚县宋家庄镇大固城村东北,属明代建筑。该寺释迦殿内明代水陆壁画属县内一绝,布局形制特殊,弥勒宫位于佛殿之后,更属少见。故城寺于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4.卜北堡古堡建筑群~位于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卜北堡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堡,古堡建筑群有:古戏楼,玉泉寺,玉皇庙,东西堡城门,古民居,堡墙,真武庙等建筑,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玉泉寺建于明正统四年,正殿为等级最高的庑殿顶。这种建筑形式在等级森严的明代绝非民间所用的形式,这座寺院座北朝南,寺南有一条湮没的荒尘古道,这条古道便是从北京通往山西大同的交通要道,古称“燕云古道”。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5.沙子坡老君观~坐落于张家口市蔚县古镇暖泉沙子坡村沙土丘上,属明、清建筑。道观座北朝南,主要建筑:戏楼、山门、前殿(三清殿)、后殿(被北极玄宫)以及东西配殿分布南北一条中轴线上。老君观山门为五架梁,悬山式。山门内有一木引壁,上画太极八卦乾坤图,山门东西各蹲一只石狮。2013年5月,沙子坡老君观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6.金河寺悬空庵塔群~年代为元、明。位于河北省蔚县小五台山金河口峪内。现存历世禅师之灵塔6座,均为砖仿木结构。建筑风格、形式及特点为辽代建筑。其中第4号塔是佛教教派“临济正宗廿四代传人资中政公灵塔”。金河寺南、北塔林,虽历经几年风雨战乱,至今仍屹立于群峰边拱的高山之上。其建筑虽不甚宏伟,但其建筑地势之险峻,工艺高超,远料之艰难。惜金河寺被侵华日军焚毁。2013年5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7.暖泉华严寺~位于河北省蔚县暖泉镇。创建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清初顺治年间改为崇教寺,后多有重修。华严寺占地34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前、后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檐下施五踩斗拱,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各出单步梁,内施天花,绘有精美的龙凤图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8.代王城遗址~位于河北蔚县代王城镇。城廓筑于周朝(大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现有大约高2米,宽3米,周长9.7公里的城墙遗址,代王城城址的平面形状在汉代城址中极为少见,为研究汉代城市与中国城建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交流也极为重要。2001年,代王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9.三关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三关村的一个岗地上,周围地势平坦,西邻三关河;遗址西南距蔚县城约两万米,西北距西合营镇五千米。 三关遗址是197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居住址,同时有龙山文化和夏代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文化遗存。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10.筛子绫罗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下宫村乡筛子绫罗村东20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为100000平方米。1979年考古发现有石器、陶窖、夹砂灰陶等物品,是研究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11.庄窠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常宁乡北庄窠村,有仰韶、龙山、早商、夏家店下层、汉、辽各时期的遗存。遗址以南台地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层厚达5米,断崖处可见灰坑、墓葬遗迹。遗址龙山暑期的遗物有石斧、夹砂灰陶的细绳纹鬲、折沿素面盆、圜足豆等。2013年7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12.杨赟家族墓地~杨贇碑”即“蔚州杨氏先茔碑铭”,该碑立于蔚县南阳庄乡麦子町村西北约1000米处的杨氏家族墓地之北端。碑为青石质,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30米,俘雕二盘龙,龙头向下置于碑首下端的外两侧,龙身盘绕碑首顶部,中抱圭形碑额,额题篆字两竖行“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碑身为长方形,高2.20米,宽1.20米,满行38字,竖刻行书23行,共计706字。碑座为自然青石,天成仙“龟跌”,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17米,高出地表0.30米,无人工雕刻痕迹。篆额、撰文、书丹者均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该碑立于元代至治元年十一月甘七日,碑文订记述了墓主杨赟的功德、政绩。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13.西柏坡红色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创立的丰功伟绩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永载史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离开后,留守人员与建屏县政府(1958年改为平山县)对中央机关留下的东西进行了交接。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和文物,1955年,河北省博物馆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将中共中央旧址搬迁。1970年12月开始,在距原址北移500米,海拔升高57米的地方进行易地复原建设。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5月1日,立文物保护区碑一座,划定文物保护区391800平方米,自然保护区1333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314.白石山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城南15千米,太行山最北端,由100多座高低错落、相对独立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2096米。战国时度岭分燕赵,辽宋时一山分两国。白石山因山体遍布白色大理石而得名,为大理岩构造峰林地貌,是中国峰林地貌的一种新类型。白石山山体高大,少曲线,多棱角,高差大,密度大,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主脊线长7000余米,最高峰是华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龙首。</p> <p class="ql-block">315.野三坡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华环保生态示范区、中华世界语旅游基地、农村旅游先进典型、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8中国品牌旅游景区TOP20。</p> <p class="ql-block">野三坡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海内外游人的喜爱。景区总面积49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百里峡景区、拒马河景区、龙门天关景区、 白草畔森林游览区、鱼谷洞、 印象野三坡等,是中国北方极为罕见的融雄山碧水、奇峡怪泉、文物古迹、名树古禅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316.安新白洋淀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河北第一大内陆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冀腹地。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自古就以物产丰富、风景秀丽闻名于世,素有“日进斗金”、“四季皆秋”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安新白洋淀景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永定河冲积扇与潴沱河冲积扇相夹持的低洼地区,是华北平原常年积水的较大湖泊,河流自西向东,由南向北构成扇形河网,汇流一处,形成天然洼地。淀内主要由白洋淀、马棚淀、烧车淀、藻苲淀等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壕沟组成。构成了淀中有淀,沟壕相连,园田和水面相间分布特殊地貌。</p> <p class="ql-block">安新白洋淀景区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白洋淀的水域构造独特,它既有异于中国南方的内陆湖泊,又不同于北方的人工水库,它不是连在一起的一片汪洋,而是由多条河流将各个淀泊连在一起,从而形成河淀相连,芦荡莲塘星罗棋布,一个个淀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结的布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