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岩扇面作品欣赏

侯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扇面书法</b></p><p class="ql-block">扇子本是人们取风纳凉的用具。据说宋代之前,开始有人在扇子上题诗,及至宋徽宗在团扇上题字,即有了所谓扇面书法。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把扇子的使用功能和艺术价值集于一身,深受人们喜爱。如今扇面书法已成为书法艺术常用的一种书写形式,而且更发展为把扇面图形印制在宣纸上,任书画家挥毫泼墨,尽兴创作,展现情怀和书艺,跻身于国展殿堂,进入到平民百姓家。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的影响,远远超过扇子的使用价值。书法扇面,主要有折扇和团扇两种,材质有纸、绢等不同。因扇面体积小和特殊的材质,尤其是折扇半圆形状和表面不平展,其创作难度大于其它形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以上甲骨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以上金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小篆:梅兰竹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隶书(张迁碑和曹全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行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折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工艺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艺术简介</b></p><p class="ql-block">王明岩,男,山东省章丘籍。一九四二年出生,一九五八年参加工作,一九六三年入伍,一九八四年随铁道兵集体转业,时任铁四师政治部副主任。二〇〇二年六十岁,在中铁十四局退休。现为山东省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暨山东省工委常务理事、荣誉副主席,山东羲之书画研究院特聘院士,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其自幼习学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师承古法而有新意。如今,人书俱老,诸书皆佳,尤善小楷。作品分别被山东省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中国书法院、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铁道兵纪念馆等单位收藏。先后举办《红楼梦诗词书法艺术》展和《王明岩小楷精品》展,二〇一七年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书法联展,篆书作品四尺中堂,被山东省推选参加中日韩老年人文化交流活动,获好评。出版有《红楼梦诗词书法艺术》和明岩抄本《道德经》。另有《诗经》、《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金刚经》等十余部小楷集,已抄写完毕,将陆续出版发行。现即将出版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王明岩新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红楼梦》诸多版本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一个版本,因其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现仅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一函四册线装(有关甲戌本简介、另文)。甲戌本虽极珍贵,然由于过录者的原因,其中舛误太多,错别字、脱漏字、异体字、重改字以及赘字叠字有碍阅读,易生误判。在中国红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副总监胡文彬先生和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庆善先生的建议和具体指导下,从二O一八年始历时三年,对甲戌本进行了新抄创作。纠正了舛错、剔除了后人的批注、标记等,照着原本逐字逐句,逐行逐段,尽最大可能还原曹雪芹原文和脂批的原貌,确保“原汁原味”。新抄本已经张庆善会长审阅并为之题序,不久将以宣纸印刷、手工线装、精致书套和名人题笺,面向境内外、编号限量发行。这对书法界、红学界都极具珍贵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