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篆刻雅君 篆刻指南 2022-06-15 06:00 发表于广西</p> <h3><strong>书法作品落款钤印时,为什么“上阴下阳”?</strong></h3></br><h3><strong>要弄清这个问题,须先明白印章中什么是阴阳。</strong></h3></br><h3>在印章中,为使文字醒目,以文字沾印泥呈红色的,即阳文(亦称朱文);而底色为红,文字未沾印泥呈白色的,自然就是阴文(亦称白文)了。</h3></br><h3> <h3>那为什么钤印时,须“先阴后阳”呢?</h3></br><h3><strong>须从阴阳学分析</strong></h3></br><h3>阴与阳是互相对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统一的一种事物或两个方面。两方印章,一阴一阳,以一组形式出现,自然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h3></br><h3>如何使其搭配和谐,使人得到视觉美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盖两阴或盖两阳的原因。两阴或两阳排列机械,单调、呆板,只有统一,没有对立,显然缺乏美感。</h3></br><h3>阳文呈红色,与火、热相契合,故火为阳,热为阳;阴文呈白色,与水、冷相契合,故水为阴,冷为阴。</h3></br><h3>《易经》云“阴阳交感,刚柔相推。”阴气如水,性凉,是向下压的。而阳气如火,性热,是上升的。如果把阳文(朱文)的印盖到上面,阴文盖到下面,则出现已是火热的阳文上升,而已属水凉之阴文下压的状况,这样就使二者对比悬殊,距离愈远,对立有余而统一不足,从而缺少阴阳交感,难以和谐了。</h3></br><h3> <h3><strong>始于宋代,盛于元代</strong></h3></br><h3>文人在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上钤名印,始于宋代。至元代,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才日趋完善。</h3></br><h3>但在元代,如何使用阴阳二印尚无定法。至明代,祝允明、董其昌等书法大家才有意识地用大小一致的两枚方章,其排列即为“上阴下阳”。</h3></br><h3><strong>约定俗成,传承至今</strong></h3></br><h3>书法钤名印,如约定俗成一般,先阴后阳已成定式,代代如此。书法名家也均以此为矩,故一般人就没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了。</h3></br><h3> <h3><strong>一个小贴士:</strong></h3></br><h3>除了自用之外,赠印也是古代文人最虔诚的礼仪。</h3></br><h3>镌刻于方寸间的吉语雅句,是文艺与浪漫,是美好寓意,是赠物之人的真诚。</h3></br><h3>送亲友长辈,风格千变万化,年年不重样,毕竟没人会嫌印章多。</h3></br><h3>这样的礼物高级且独一无二,称得上来自传统文化中最硬核的“奢侈品”。</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RFgei7Fb2P0bd38PvDuO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