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古长城——宣化青边口(张垣礼赞27)

燕山月

文 / 燕山月 张家口市宣化青边口,是通往塞北的重要隘口,属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选中这里修筑长城,最早是战国赵长城,以后是北魏,北齐长城,最后是明长城。 青边口城始建于明初,据史书记载,明洪武二年春,大将军常遇春在常峪口病故,其子常茂,承其父业,继续统兵证讨朔方。据说,常茂曾在此地降服了一位武艺高强、占山为王的好汉秦边虎,常茂临走,留下秦边虎在此镇守,起土为城。后为,这个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后演变成了青边口。 明朝时,宣化为宣化府,是九镇之一。青边口是距镇城最近的隘口,而且它山势险峻,关口段开阔、平坦,防守不易,故此加强了它的长城防卫。四道边墙,两条壕沟和三座烽火台,组成了它严密的军事防卸体系,这种长城的建筑格局,独树一帜。清乾隆八年编的《宣化府志》称:"青边实内外戒严之地,且逼近镇城"其战略地位,可见其何等显要。 <p class="ql-block"> 宣化古城楼</p> 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墙体虽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和毁坏,但古长城的原貌如今依然清晰可见。最为难得的是,周围难寻现代建筑物的影子,它展示给您的是,苍凉、沉寂、空旷的古战场风貌。游客来此,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古长城,可以浏览雄壮的古战场风光。 青边口,不但是著名的古战场,而且在现代,也是革命战争频繁进行的舞台。1933年,抗日将领冯玉祥、宋哲元二位将军所部,在此抗击日寇,当年长城抗战的防御工事仍旧保留;1948年冬,平津战役解放张家口战役,段苏权将军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了青边口,如今指挥部旧址尚完好。 青边口长城抗战 青边口,人文、自然景观荟萃,人杰地灵。在明朝,青边口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而进入清代以后,民族关系趋于缓和,青边口又一跃成为蒙汉贸易之地。清初,李姓山西商人来此经商,盖房时,挖出前朝守军的饷银,从此发家,加上他和子孙又善于经营,财富日益发展,其田宅,远至宣化、姚家坊等地,富甲一方。如今,青边口城里,尚保留着李家的五处四合院,虽历尽沧桑,但大多完好,它们布局严谨,井然有序,各具一格,即具有山西民居的特色,又不乏边塞的乡土气息,展示出了高超的房建艺术,令人赞赏不已。 <p class="ql-block"> 青边口古民宅</p> 青边口不但军事上同宣化息息相关,而且在商贸上也同宣化密不可分。据宣化老一辈人讲,宣化钟楼门洞里的车辙印,向北方向的,多数是去青边口的车轮给压出来的。 青边口的城堡外,有古树落的遗址,还有10多处长城砖窑的遗址,去年又发现了战国古墓。村民在沙河里淘金时,拾到过许多铜簇,铁统等物,还发现过剑、戟等兵器。草丛中,横卧着明代的大石碾,当年专供昔日守边军士碾米之用。 <p class="ql-block">  青边口不但有高山长城之雄,又不乏幽谷林泉之美。当您走进大老虎沟,小老虎沟和圣泉谷,但见林木荫翁,野花烂漫,泉水淙淙,鸟音轻脆,空气清新而湿润,四野宁静而无尘。您的身心完全融进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青边口村新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