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村子东头被称“老河地”的农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弥渡人民在县政府统一移直西大河那弯弯折折的河道后遗留在谷芹东头的西大河老河道段。老河道被我们谷芹村各生产队改造成了沙土田,多种植耐旱作物玉米、高粱、向日葵、小麦等作物,人们多称之为老河地。</p><p class="ql-block"> 现老村子东头那几百亩的大片老河地,十年前被政府征用,已不属于谷芹村管理了。不过在谷芹小河南边新村子东头到西大河西河岸还有一块叫“老河地”的田地。这老河地属谷芹四、五组所有。由于紧挨“香橼地”旁边,现人们多统称为香橼地了。香橼地这名字怎么来的,我多不清楚。在有些村民记录中又多写成“香园地”,我想后者更贴近先民的叫法吧!</p> <p class="ql-block"> 在我还没读书时,六月份的一天,我跟着母亲与几个小伴一起去离生产队场房一公里外的香园地玩。出我们生产队场房大门就是永华公路。往东走过碧波似的门前田、老草田。顺着公路旁丛林密布的谷芹小河岸北斜坡爬走到红梅新桥。我们走过新桥到小河南岸,往东到小河入口。再往南沿西河岸走半公里路程,就来到了老河地了。这一沿河路岸两旁都是些灌木、乔木,最多的是些蓝桉。大人们下到老河地准备用粪箕挑沙搬到西河岸上。生产队要把老河道改造成沙土田来种粮食。我和同去的几个小伙伴在河岸上那些桉树地上找不同形状的鹅卵石玩。老河地上有原河道岸边土与原河道里的沙石滩。沙石滩西不远处就是我们生产队的蔬菜基地。它由我爷爷为主的老人们在那精心种植管理。每年种菜卖出的钱是生产队的一项经济收入。大人们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活了。人们上沙的上沙,挑沙的一个紧跟一个排着3条长龙把沙挑到大河边的边坡上倒下。我们几个小孩下到河堤顺一条沙土埂走到香园地的那栋小瓦房旁玩。小房子东到大人干活地段都是一块块沙土丘。生产队已在沙土地段上种了黄薯。薯藤顺着那略青的细沙黄土上匍匐前进呢!小房北边、西边的菜地里,栽着的西红柿正要上桩了。菜地沟旁一排桩架上红花扁豆缠绕豆桩正开着红花。有些架子枝上已结了些红边的扁豆了。菜地里清水满沟淌。那长满青草泥鳅菜的沟潭里,清清的水里小鱼游来游去。泥鳅沟底露个形,螃蟹草丛藏!小房子后边的农田里玉米已有一尺多高。</p><p class="ql-block"> 读小学高年级时,我们常在假期里赶上自家养的毛驴去那西大河段上放。来到老河地,我们让毛驴在坑坑洼洼长水草的荒河地上吃草。一洼洼的水坑里除了有小鱼小虫及蝌蚪外,水里还有许多钉螺呢!我们只知道血吸虫病,没把那坑里的钉螺与那血吸虫有关联系在一起。口渴了用手在水洼边的砂里挖一个坑。差不多时,坑里水满了清了,用手去掬一捧水喝。有时在水洼里挖沟引水去冲转小水车。</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三年九月,生产队土地承包到各家各户了。我家也在西河岸香园地分到一块老河地的沙子田。分到户的各家每到农闲时,多拉上手推车来老河地改良沙地。用手推子把那些有砂石的士层搬到河岸上。想方设法用车拉些泥土来与沙混合做田土。沙土改造后也能种些干粮。父亲常说:“老河地里是半两石头半两油呢!”。有些人家不改良沙地,直接栽上蓝桉。稀稀拉拉长起来的桉树,每年也有几百元收入。那片难垦的属第四生产队的老河地,上世纪九十年由村民承包。他们用拖拉机去远处拉土来改成稻田。现在又改种葡萄,一到秋季各种葡萄挂满架。这里成了果园。</p> <p class="ql-block"> 香园地这一片老河地,现水潭早已消失了螃蟹鱼虾,已无什么钉螺滋生。十多年前有几户拉走这里田里的河沙去打成水泥砖,现留存被挖得的坑坑洼洼的田里常有些积水,自然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不过多无鱼蟹之类的了。在这里还看得出像当年的老河地样子呢。最近几年,香园地周围的田里人们秋后多种油菜了。第二年二三月里金黄色油菜花开满坝,那油花散发出的香味弥漫田间。这时候的香园地这才真的有香味呢!</p><p class="ql-block"> 现在直达这里的公路已开通,人们可以用各种机械来这里种植水果、蔬菜、粮食了,香园地正吸着有志青年前来发展绿色经济!我想这里的土地又快要香起来了,要真的是这样,老河地可真正是块香缘地了,一块可种植高效型农作物的香饽饽的土地!愿这一天尽早来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