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40年》摄影家刘英毅摄影作品赏析(1)

军哥嘹亮

刘英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79年起从事摄影创作,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理事、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市公安摄影协会副主席。 1979年3月政协礼堂门外。 1979年6月1日,东长安街交通民警护送儿童过马路。 1979年8月1日,位于前门老火车站前的5路公共汽车站。5路公交车是1935年设立的北京第一条公交线路,1949年10月重新投入运营。 1979年9月28日,建国门立交桥竣工通车。 1979年11月,位于长安街六部口的交通队民警列队上岗 。队伍左侧为现在国家大剧院位置。 1979年11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处工程队的民警驾驶电瓶车,在景山后街用目测方式施划交通标志线。 1979年11月5日,府右街南口岗民警标兵刘乃昌扶老人过马路。 1979年11月,北京西单路口。 1979年复兴门立交桥,这是我国第一座互通式全功能长条苜蓿叶形城市立交桥。 1979年,东城交警文艺演出队在东四人民商场为群众演出。 1979年,前门大街。 1979年,天安门广场执勤的交警。 1979年天安门东侧岗。由于机动车不多,岗台上的交警也不时的纠正不走人行横道的行人。 1979年,途经北京饭店的公交汽车。 1979年,王府井南口岗。 1979年,位于前门老火车站前的公共汽车站。 1979年,在东四十条执勤的交通民警标兵藏仲元纠正违章,他工作的求座右铭是站一分钟岗负责60秒。 1980年7月,京郊农民赶着毛驴走上了京城的立交桥。 1980年10月5日,交警标兵藏仲元在东四北大街护送小学生过马路。他当年提倡的口号“站一分钟岗,负责60秒”被全行业推广。 1980年12月1日天桥茶摊老人张启征,和往日一样协助交警义务疏导交通。 1980年12月22日,北京首座三层立交桥西直门立交桥通车。为数不多的几辆车点缀在宽阔的桥面上。 1980年12月,崇文门路口。 1980年,北京东单路口。 1980年,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处总机房紧张忙碌的接线员。 1980年,交通广播车在前门大街沿途广播。 1980年的京昌路,1996年建成高速公路。而今,这条高速路不仅贯通八达岭、延庆,还与北京三、四、五、六环路相连。 1981年6月16日,北京交警首次使用车载雷达测速仪,检测车辆超速。 1981年7月1日,北京市首座行人过街桥西单人行过街桥建成开通。 1981年7月2日,一位家长骑着自制儿童斗车行驶在长安街上。 1981年7月,矗立在西直门外大街上的一幅交通安全宣传画。 1981年8月4日,在沙河朝宗桥下首次使用酒精检测仪。当时所有司机对这种新仪器都很好奇。 1981年10月11日,几位行人从矗立在东华门路口的巨幅交通安全宣传画前走过。 1981年,德胜门外马旬路口。 1981年,府右街路口的交通岗亭。 1981年,天安门城楼前工作的老司机。 1982年3月6日,公安部英模邵玉桥在南池子路口纠正一名闯红灯的骑车人。 1982年9月17日,宽阔畅通的长安街。 1982年,崇文门人行过街天桥。 1982年,东长安街街景。 1982年,国宾车队路过天安门。 1982年,西长安街街景。 1983年3月6日,六部口路口岗,交警在畅通的长安街上指挥车辆。 1983年5月1日,天安门的升旗仪式。 1983年,天安门城楼前。 1984年1月1日,首都交警统一更换83式新警服。 1984年3月,全国第三个文明礼貌月,交警文艺演出队在北京站为群众演出。 1984年3月,北京交警演出队在人大会堂前为与会司机表演。 1984年5月4日,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处车务科对新司机进行场地桩考科目的考试。 1984年6月15日,长安街一线交警首次佩带对讲机上岗。 1984年10月1日,前门城楼下国庆35周年燃放庆祝焰火。 1984年10月,宣武菜市口路口。 1985年9月,位于崇文门路口的交通事故数字提示牌。 1985年,北京交警演出队在天安门前演出,演出队里人才济济,他们曾创作出相声名段夜行记,歌手隋婉杰在第一届全国歌手大奖赛与彭丽媛、董文华一起获奖。 1985年,在京良路一起交通事故现场,交警在询问肇事司机。 1986年5月1日,法制宣传流动车在街头为群众播放交通事故案例录像片。 1986年10月2日,在府右街南口,交警护送行人过马路。 1986年,长安街复兴门路口,机动车流与自行车流汇合。 1987年8月22日,交管部门首次对交通安全有严重隐患单位挂黄牌警告。 1988年3月19日,位于市中心的中区交通控制系统开通,这是北京交通指挥系统工程的雏形。 1988年,骑自行车上街巡逻的交警。 1989年3月,西长安街有人用自行车驮运昆仑牌彩电。 1989年5月5日,北京堵车严重,首次实施在三环路以内部分道路按车牌尾号单双日行驶。 1989年9月16日,北京小学生实行路队制第一天,西直门内大街交警护送小学生过马路。 1990年6月朝阳门桥一带,交管部门安装亚运会专用标牌。 1990年7月30日,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在礼士路南口和交警一起维护交通秩序。 1991年5月6日,大钟寺农贸市场外,一位违反交通法规者用遮阳帽将自己的脸遮挡得严严实实,是心存羞愧还是怕曝光? 1991年5月,交警执法队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单位发黄牌。 1992年9月,北京二环路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无红绿灯的城市快速环路。 1992年,崇文门路口,一位骑车违章人被纠正,并从交警手中接过小旗维护交通秩序。这是当时针对行人、骑车人违章实施的一种处罚教育形式。 1993年,交管部门在一些警力不足的路段,设置了一批模拟警察以警示违法行车者。 1993年3月,长安街上挂起了申办2000奥运会的横幅和彩旗欢迎来京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 1993年12月12日,上午7点,在民乐合奏喜洋洋的音乐声中,交管局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北京交通台正式开播。 1993年,大北窑连通北京第二条快速环路三环路的高架桥建成,结束了三环在此桥下转盘的历史,至2000年9月,连接东南西北的四座转向匝道桥建成通车,取名国贸桥。 1994 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庆典活动,长安街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1994年,一种能根据车流量调节交通标志内容的百页窗式可变交通标示出现在北京复兴门街头。 1994年9月4日,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交警手持临时标志引导与会车辆。 1996年9月,西长安街六部口交警劳模苏俊栓帮群众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