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 油画:罗中立</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以父亲为题的成功之作。</p> <p class="ql-block">父亲节到来之际,想起自己许多年前写的一篇在征文中获奖的短文(主办方规定字数在1000左右),现获奖证书已不知所踪,文章尚有复印件(见上图),便将其输入手机发上来,籍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父亲:小车不倒只管推</p><p class="ql-block">~~~~~~~~~~ 黄少群</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一幅题为“父亲”的油画颇为引人注目,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是一个北方农民的头像。画家利用近距离的审视,刻划了一张岁月沧桑毕现的脸,使读者觉得人生的艰辛几乎已一览无余,更感到“父亲”二字的份量是那么沉重。如今我之所以想起这幅久违的油画,是因为报纸上那张父亲已永远缺席了的“全家福”,在它的下面是两行令人唏嘘不已的题目:女儿考上重点大学,贫病的父亲饮药自杀(注)。我无从见识那告别了不堪重负的人生的父亲的模样,而那油画里的“父亲”却越来越请晰地浮现在脑海里,并且在无声地诉说着作为父亲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当众多的男子汉在为荣升父辈而忙得晕头转向却又不亦乐乎时,便也步入了既为人子、亦为人夫、且为人父的人生新阶段。虽然集此三种重要角色于一身而长袖善舞,活得潇洒自如者大有人在,但不少低收入阶层及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却从此为养家糊口,儿女读书与成家立业而大半辈子辛劳忙碌,纵然是夫妻合力也不觉得轻松。</p><p class="ql-block">正是为了使家庭避开捉襟见肘的困境,我才离家走上了异乡谋生的道路。成了一个常处在电话线的另一头的父亲。虽然春夏秋冬我都得以探家并小住十来天,但与家人天各一方的日子毕竟更多,因此而有了“苦无妙计辞商海,身寄江湖逆水舟。思蜀难归一异客,有家常别两离愁”的浩叹……</p><p class="ql-block">今年参加中考的女儿在走出考场之后告诉我,她在半命是作文“……的我”前面加上的是幸福二字,她写的是父亲为了养家而洒下的汗水和给予她的关爱,使学生时代的她生活充滿了阳光而深感幸福,且因真情流露,令她文思潮涌之际泪水盈眸。不久,女儿便满心欢喜地在电话里告知我,她中考的成绩意外地胜过平时,得以如愿以偿。我把这些视为自己的异乡生涯得到的更有价值的回报,同时也深感自己是一个仍需努力的父亲。但愿儿女在求学的道路上能够不令我失望,但愿我能让儿女始终不用为学费问题而忧心如焚。</p><p class="ql-block">在自谋出路的人群中,许许多多重任在肩收入并不稳定的父亲们,为了儿女的未来,为了家庭财富的积累,不仅难以顾及自身的爱好或向往,也不敢对享受人生有太多的奢望,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命运为之铺设的人生轨道上,义无返顾地拼搏着。面对着这个往往顾不得指去满脸的汗水,顾不上抚摸身上的伤痛的群体,我总会想起“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它是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的父亲们共有品格的形象写照。千千万万的家庭因之在风雨袭来的时候屹立不倒。而我,正是一个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激励着自己的父亲。</p><p class="ql-block">(注:见2003年7月21日《南方都市报》A05版。其后央视二台也曾播报这一典型个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