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父亲已是九十高龄的耄耋老人,心心念念再回一次故乡,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两年后他就阖然离世</p> <p class="ql-block">故乡中原,我国小麦产量最大的省份</p> <p class="ql-block">回故乡的时间正是小麦灌浆日趋成熟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一座陵,认识一个伟大的帝!故乡的历史可追溯至六千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p><p class="ql-block">《吕氏春秋》为远古传统音乐描绘了颇具想象力的“出身”——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吕氏春秋·仲夏季·古乐篇》</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古陈之朱野为都(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炎帝在位70年(前4239---前4169年),与娲皇女娲氏共治天下。死后葬于朱野(今柘城县县城东十里大仵乡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p> <p class="ql-block">皂角树树龄622年,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前往祭祀时所栽</p> <p class="ql-block">柘城故城,又叫柘城旧城、北旧城</p><p class="ql-block">柘城故城遗址是明朝嘉靖年间因洪水淹没废弃而成,位于柘城县城春水路以北、未来大道以南的旧湖区内,东西长2096米,南北宽1960米。该遗址是豫东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文化遗存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大型遗址,是商丘范围内面积最大的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据《[光绪]柘城县志》载:"旧城,相传为朱襄氏故墟,城周十一里,高二丈,池阔如云。北城土坚,水涨则外高而内下,明成化年间圮,弘治年间,尚有其址,后淤。"又据考古发掘成果,故城遗址北有龙山文化遗址、南有殷商文化遗存,遗址南侧有朱襄王庙。可知自新石器时代起,该区域即是原始人类生息繁衍的场所,为《寰宇记》所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提供了佐证。故城遗址区域中的邵园汉墓,为东汉时期夫妇并穴合葬多室砖墓,是商丘市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砖室墓。据出土的铜质方印等文物和一些史料,可知邵园汉墓应为东汉末年陈国柘县县令许璜之墓。</p><p class="ql-block">柘城故城遗址是1957年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地上遗存为东西局部城墙、部分南城壕和邵园汉墓。考古人员从中发掘到新石器时期的蓝纹、绳纹、方格纹等纹饰陶片,采集到鼎足、鬲足、陶罐等器形标本,出土有隋、唐、宋、元、明等时期的陶片、瓷片,发现有战国、汉至元明时期的墓葬、街道、水道设施、水井等遗迹,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有纺轮、网坠、角器、蚌器等。现残存的西城墙由战国至明朝各时期筑修而成,夯土层中夹杂有不同时期的遗物,展现出不同朝代的筑墙方法和使用的筑造工具</p> <p class="ql-block">柘城故城西侧城墙(自东南向西北)</p><p class="ql-block">柘城故城遗址是从新石器时期至明代历代延续不断的重要生活聚落遗址,展现了柘城区域从远古至明代的社会变革和城池变迁的完整历程,像这样能展示连续不断各个时期信息的遗址,在豫东地区是十分罕见的,对研究柘城史、商丘史乃至豫东地区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013年3月,柘城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柘城故城其实没入了北旧湖(容湖)水下。这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延续不断的大型聚落遗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六千年前的上古时代,朱襄氏部族即定居于此,夏称“株野”,商称“秋地”,春秋属“陈”,战国属“楚”,秦置“柘县”,隋开皇十六年更名为“柘城县”。由于历经水患淤积,故城外高内低。明嘉靖二十年,大雨连绵,加之黄河在今民权县野鸡岗决口泛柘,夹流双注城内,积水丈余,县治、学宫、民舍皆殆尽。一城锦绣,没于泽国</p> <p class="ql-block">故城曾有一圈城墙,以墙基为边界,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288万平方米。经过多年的人为挖掘损毁,目前城墙只剩余西面一段,南北长230米,宽10-15米,高5-15米不等。城墙为夯土筑就,夯土层厚约12-20公分,夯土城墙早于战国,至明代废弃使用,是多个朝代筑修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几次爬上城墙,回忆小时候这里是他玩耍的天堂,可爬上爬下,可仰望星空,玩累了就躺在城墙上睡一觉</p> <p class="ql-block">那时节满地柳絮</p> <p class="ql-block">葱茏柘树,绿润千年 ─ 以树名命名的故乡</p><p class="ql-block">故乡自古就与柘树共存共荣,共生共进。早在六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炎帝朱襄氏就在这里教种五谷,广种柘树,并用上等柘丝创制了一把五弦来阴瑟,平衡阴阳,降服旱魔,保护了五谷丰登和百姓安宁。秦一统天下后,在此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县治历史</p> <p class="ql-block">“朱襄城畔草萋萋,远客南来望欲迷。几处寒塘秋水在,数家茅屋夕阳低。”</p> <p class="ql-block">柘树是我国一种较为珍贵的树种,又名“柘桑”、“黄桑”、“黄金刺”、“穿破石”等,这种树生长缓慢,木材细致,木质坚硬,纹理美观,韧性好,耐磨损,可与檀木黄花梨相媲美,故有南檀北柘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柘树叶子可以喂蚕,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酿酒,根皮可以入药</p> <p class="ql-block">柘树枝条可制成上等的弯弓,木材能提取“柘黄”,是古代染制皇帝龙袍的上等染料</p> <p class="ql-block">容湖,也是常听父亲念叨的故乡北旧湖,这片美丽的湿地,曾经有成群的水鸟、水鸭、芦苇和蒲草,爷爷往上的祖辈都在湖上张网打鱼</p> <p class="ql-block">回故乡的日子里,父亲几乎天天都去湖边湿地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乡北旧湖芦苇里生活着一群宝贵的生灵,</span>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震旦鸦雀,它被誉为“鸟中熊猫”,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为全球性濒危鸟类。“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以此给一种小鸟命名,说明该物种的古老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一路,聊一路,跟家乡的亲人朋友都要见一面</p> <p class="ql-block">五月故乡行,遇到各种美丽的花神</p> <p class="ql-block">花神芍药,既有国色,又有天香,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位列草本之首,寓意爱与惜别之情</p> <p class="ql-block">槐花,可食用</p> <p class="ql-block">月季</p> <p class="ql-block">石榴花</p> <p class="ql-block">虞美人</p> <p class="ql-block">蔬果也在慢慢生长</p> <p class="ql-block">月季花装点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各类新鲜蔬菜上市</p> <p class="ql-block">朴实憨厚的故乡人</p> <p class="ql-block">旧屋</p> <p class="ql-block">新居</p> <p class="ql-block">父亲说这段河道叫做废黄河</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说的就是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于滑县西南方人为决河,遂使河道东夺泗入淮,黄河流经商丘727年,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从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处决口北流,才形成了黄河故道,当灾难过后,留下来的黄河故道便成了伤痛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走在古黄河边上闻名遐尔的水旱码头刘口古镇,与山东曹县一河之隔</span></p> <p class="ql-block">湖面碧水荡漾,湖水清澈见底,湖内鱼翔浅底,湖边芦苇茂盛,成为独特的“北国水乡”,润泽着周围的万亩良田。这里一年四季侯鸟栖息,还有10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出没</p> <p class="ql-block">那是废黄河边的旧北门村和村里的明朝水井,</p><p class="ql-block">那是北旧湖成群的水鸟、水鸭、芦苇和蒲草。</p><p class="ql-block">那是父亲儿时攀爬玩耍的明城墙,</p><p class="ql-block">那是母亲出生居住读书的老街道。</p><p class="ql-block">那是祖辈在湖上撒网打鱼的船,</p><p class="ql-block">那是祖辈在田里耕种收割的牛。</p><p class="ql-block">那是爷爷晴耕雨读的书,</p><p class="ql-block">那是爷爷悬壶济世的术。</p><p class="ql-block">那是奶奶怀抱中的背诵,</p><p class="ql-block">那是奶奶注视下的珠算。</p><p class="ql-block">那是线装书本中的浏览。</p><p class="ql-block">那是私塾新学间的跳跃,</p> <p class="ql-block">那是炎帝朱襄氏的都城和陵墓,</p><p class="ql-block">那是黄帝妃嫘祖的桑蚕和柘丝。</p><p class="ql-block">那是夏的“株野”,</p><p class="ql-block">那是商的“秋地”。</p><p class="ql-block">那里曾柘树丛生,</p><p class="ql-block">那里曾柘沟环流。</p><p class="ql-block">那里有浓浓的乡情,</p><p class="ql-block">那里有悠悠的血脉。</p><p class="ql-block">这世上无论我走向哪里,</p><p class="ql-block">都明晰我来自何处!</p><p class="ql-block">清丽的诗句永驻心间:</p><p class="ql-block">“春色柳如烟,四面堤高积翠莲。</p><p class="ql-block">每向城头频极目,半蒿新绿打渔船。”</p> <p class="ql-block">父亲临走前在这里坐了很久,现在想来,他一定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把故乡的亲人和景色长留心底</p> <p class="ql-block">两年后,父亲的人生列车到站了,也许此时,他的灵魂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北旧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