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红芋

蒋和平

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br>人情颠倒他不颠,自有真情在心间.<br>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br>若是身价早些贵,今生不怨埋沙碱<br>饭店吃饭,一份粗粮似乎成了标配。比如一小笼蒸红芋,玉米,山腰,大枣,花生等,美其名曰“五谷丰登”,红芋总是是不可或缺。<br><br> 红薯,它有很多别名。有的地方叫白薯、地瓜、蕃薯,各地有各地的称呼不同。我们一直都叫它红芋。常见品种为红皮白肉,亦有黄皮白肉,或黄皮红肉,这些年又出现了红皮红肉和红皮紫肉等新品种。白肉红芋多粉且面,红肉红芋多软且甜,紫肉的红芋亦称紫薯,兼具粉,甜。谷雨节气,种下老红芋长秧苗,梅雨到来之际,剪下新长出的红芋藤,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埋于地里扦插,辅以草木灰。几场雨过后,新芽长处,渐渐成藤,满地嫩绿。红芋生命力旺盛,不用过多施肥,只需施以除草,顺藤,红薯地边毫无疑问会种上豇豆。有“七上八下”之说,乃是指农历七月份红芋还是主要长地上部分,八月份就主要长地下部分了。秋风起,霜降至,霜打过的红芋不易保存,赶在下霜之前,抢割红芋藤,开始挖红芋,红芋藤是家里年猪过冬的主食。自不必说,挖红芋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技术高低,破损率一看便知。挖起的红芋,随手丢于身后,随着一锄头一锄头挖下,一条由红芋组成的红色长龙不断向前延伸。除去根须,一框框红芋被送进早已收拾好的红芋洞储存起来,这是一大家子这个冬天能否填饱肚子的希望,红芋洞一般挖在向阳干燥的斜坡上,洞口能容一人爬行通过,大多数人家红芋洞能储藏一两千近红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饥饿一直如影随形,折磨着人的身体健康。红薯饱腹感强,食后耐饥,食用方便,蒸、煮、煎、炸、烤、炒均可,是人们替补粮食的首选。红芋产量高,适应性强,耐旱耐淹。正所谓: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苦难贫穷救命时,只为充饥立大功。<br><br> 如今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偶尔吃几口热气腾腾的红芋倒也觉得浓香可口,食欲大增。但要是为了充饥果腹,经常吃,天天吃,容易引起胃酸反胃,不易消化,容易腹帐,肚子疼,不舒服,心生厌倦也会必然,没有丝毫享受美食之感。人们给红芋起了个无奈又好听的名字“望饱”——不用吃,望到就饱了。“望饱”“旺宝”,乐观的上辈人任何时候都少不了一份诙谐与幽默。缺粮少食的年代,一天三餐大白米粉基本是天方夜谭,不敢想象的奢望。冬天早餐多为红芋,拳头大小的红芋洗干净后蒸上一大铁锅,掀开锅盖,腾腾的热气中捡上一碗红芋,剥皮,夹上几筷子白菜或者萝卜就着火盆,三下五除二,几分钟就能搞定,太阳照常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当然,奶奶和母亲也会将红芋变换着花样吃,去皮煮熟的红芋和上面粉,加入粑酵,搅拌均匀,将盆子包裹好置于尚有余热的锅台上保温,第二天早上基本发酵完成,被做成一个个圆形的红芋粑,大火加热,红芋粑尚未出笼,蒸腾雾气中夹带的酸甜味道已促使我努力睁开朦胧双眼,一骨碌迅速穿衣起床。长大以后经常吃到白面馒头,但都不如红芋粑来得更有劲道,更蓬松,更甜。<br><br> 上初中本就是个“跨个门槛又能吃一碗饭”的年纪。住在学校吃食堂,更是经常吃不饱,回忆起初中生活,如何刻苦学习的情景日益模糊,饿肚子,到处找吃的情景倒也记忆犹新。母亲把蒸熟的红芋切成筷子粗的长条,晒到三四成干,周日下午用包背着带到学校,实在饿了的时候,抓一把,一根一根地慢慢嚼,甜甜的,绵绵的,有效缓解了饥饿感。这不起眼的芋干也许是支撑着我坚持完成初中三年学业的动力之。<br><br> 人类对甜食的喜好是深入骨髓,与生俱来的。凭糖票一户一年才能在过年的时候买到一斤红糖的年代,糖,无疑是奢侈品。 心灵手巧的奶奶和母亲自有其解决之道。把红芋洗净剁碎放进装满水的大铁锅,用大火将红芋煮熟煮透,然后加入些许麦芽,让其自然发酵,最后滤出残渣,留下汤汁开始熬制。熬制好的红芋糖呈红褐色,软黏甜香,用筷子搅动红芋糖,然后向上一拉,粘稠的红芋糖可以拉出一尺多长的糖丝,晶莹剔透。其实熬红芋糖是有讲究的,早一分不甜,晚一分太老,又苦,不老 不嫩最好合适。甜稠稠的红芋糖拌着爆米花,捏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米球,香甜且脆,一口下去咔咔作响,满嘴飘香,直到现在仍然是比较受欢迎的地方小吃之一,冬季的市场常有售卖。<br><br> 红芋不像那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苹果、桃子、石榴那样,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只把自己埋在地底,等到成熟;却向人索取甚微。红芋是卑微的,她生长在土坡上,山沟里,远离水源的贫瘠山地才能能到她,享受不到精耕细作的沃土。书画作品中有山有水,有花鸟虫鱼,却鲜见有红芋。“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足见红芋在人们眼中之贱。现在人们不必以红芋为主食,吃红芋是品味,这是大好事,但她却曾经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在艰难岁月曾经养活了一代人。<br>苏轼有诗赞扬红芋: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br>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不思马少游。<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