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随想

拜石斋主

<p class="ql-block">  今天乘地铁时车上人很少,我可以随便挑个好位置坐下。看着电视就在回家的行程中,觉得真是惬意。不觉一走神,思绪就回到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  我的小时候乘车是那么的拥挤和麻烦。我跟着父母从木渎镇到苏州城里,仅十三公里的路程已经算是长途客运了。镇上那个一百多平米的客运站里人头攒动,挤挤挨挨,总是一付像捏成团的《清明上河图》模样。买票要排队,候车要排队,上车也要排队,我们像是过了三遍买票价的筛子。现在看来乘一趟车是那么的不堪,但我那时因为很少乘车出行,却像鸟儿出笼一样,对这些麻烦感觉不到,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似乎那时的我已懂得了苦尽甘来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一上了车那就像是被塞进了沙丁鱼罐头一般,没有一点立足之地。女人的胸也毫不避讳地挤着别人的身体或被挤。车身太颠,车内人群就像风吹麦浪一样。我的脚常被别人当作支撑点,或我把别人的脚当支撑点。车身各部件尤其窗框处撞击的声响从引擎启动直到息火始终发出刺耳的声响,似乎噪声小了就不足以表明车辆正在高歌猛进。夏天乘车就更不堪,像进了烤箱一样闷热难当。但那时人们都很安分,觉得能乘上车就算不错了,对乘车环境很少厌弃,或埋怨中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后来看到外国电影中的乘车镜头,每个人都有座位,惬意地交谈或看着窗外的风景。我对当时学校政治课上宣传的“世界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部分生活居然产生了羡慕之情。看到乘坐轿车的,那就连向往的情绪也不敢冒出过。谁知今日有幸,我国的轨道交通居然赶到了世界前列;公交也都是高规格车辆;旅游车更是高档豪华。我们正享受着让外国人羡慕的快乐旅行。</p><p class="ql-block"> 年少时我们常常喜欢离奇或非常规的事物,乘车也不例外。一次我有幸乘上了亲戚厂里的解放牌卡车,就横生出与众不同的新鲜感。我和弟弟乘在车斗里,虽然更羡慕母亲坐的驾驶室。但车斗里真的也不错。——我和弟弟并排着站立,手紧握靠近驾驶室的拦板。现在想来在卡车里的颠簸会让人很难受。但少年的心境与中老年的心境区别真的很大,我们居然随着路面的高低起伏,双脚踩着车箱板就像踩着马鞍一样高低起伏,居然享受到了一种神奇的驾驭感!心像马一样的奔腾、鸟一样的飞翔。那时我真是恨不得这趟行程没有终点。</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离开了家乡,乘坐火车去无锡上学。乘火车,对我来说是一种乘车形式的升级。我以前的读书生活和后来插队务农,身边有太多的人,他们只有厂里、家门或田间、地头。他们就像生活在池塘里的鱼。许多人一生中乘汽车的次数能屈指数清,从没有乘过火车。他们就像是把生活轨迹用笔涂成了一个面,没有线。那时候的先进出行工具火车拿到当下来说,实在是很糟糕了。从苏州到无锡60公里路程,快车半小时,慢车就要一小时。当然慢车并非它的车速很慢,并不是我还没有乘过火车时以为快车和慢车就如马车和牛车间的速度区别。主要是慢车自苏州到无锡中间的各个小站都要停靠,而且还要给快车让道,术语叫“等交车”。即在某个小站上停上15到30分钟,快车过了慢车才能继续开动。我自离家到无锡读书和工作后,经常要回家探望父母,那就经常像在地图上涂抹无锡到苏州的往复连线。在我不赶时间的时候我还是喜欢乘慢车,因为那时快车票一块二,慢车票只要八角。就为那四角钱,我就愿当为快车让道的暂时的“劣等乘客”。在同一趟车中,假如再把有座位的称作“上等乘客”,无座位的就又可称“劣等乘客”了。因为没有座位,只能像保镖一样寸步不离地站在坐客身边。据说现在为区分高铁动车与以前载客火车的区别,而把以前的火车称为“绿皮车”。如此说来,我乘绿皮车时几乎从没有过座位,而且大多是乘的慢车,实在是算得劣等车中的劣等乘客了。</p> <p class="ql-block">  当我初次乘上火车的时候,那是满心欢喜。如此高速地奔向心里向往的远方,真是又舒服又是新鲜。但反复多次后,我又只因心生得陇望蜀的贪念,故尔萌生对环境的埋怨。</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少年人心中原来只注重的是身体的感受,却大大忽略了思想灵魂最应该需要的是什么?一直埋怨身体享受的东西,却没有注意更该埋怨的是读了什么书,受了什么教育。</p><p class="ql-block"> 先秦荀子的《劝学》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这段话中我感觉到,我们人人很容易接受假舆马或假舟楫,但说到读书学习,那接受的人就少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我的孙女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了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儿子儿媳为她报的学习班前后多得我都叫不上名。只知道大体上是属于开发智力、学习才艺和提高体能的,每期都要花费几万元。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大都是由我妻子陪着孙女去的。起先妻子回来告诉我,孙女上课学了什么什么,根据我们固有的价值观都认为没啥大意思。但据说别人家都在那样做,也就无语。——这样看来应是我们的价值观跟不上社会发展了。儿子儿媳偶尔也要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我不知他们是否学到了想要学到的东西,那些自费的学习是否物有所值?但看看周围年轻人也都那样,我也只有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了。</p> <p class="ql-block">  细想起来也并非是我的价值观问题,问题出在我与儿孙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不同。事实上对这个培训那个学习,我们的潜意识还是认同的,不经思考就声称这个不值、那个无用,可能就是我们因内心叹息生不逢时而产生妒忌、排斥的外在表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懂得了——身体的旅行需要假舆马或假舟楫,思想的旅行更需要假舆马或假舟楫。</p><p class="ql-block"> 观照自身,经历过拚搏和奋斗,还真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叹息。现在不但有这个培训那个学习,还有考研、考博,出国留学、自修大学等等,心想要是我能有儿孙们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我的人生又当怎样?当然,一个人身世的环境岂容篡改,假如真能聪明善变,因势利导,最多只能换汤,却绝不能换药。</p><p class="ql-block"> 地铁上的广播站点到达提示声打断了我的思考,——有人下了车,有人上了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