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大古镇之水意周庄 <p class="ql-block">马致远用“小桥流水人家”六个字就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全部风貌,江南本就是一个烟雨朦朦的地方,温婉的江南孕育出了一个小家碧玉的贞丰泽国,几百年的历史风韵沉淀在一弯遥遥小镇周庄。古朴风雅,沉醉在渔舟唱晚里的才子郎俊在此吟诗作对,把酒临风而心旷神怡;巧笑倩兮,佳人闺秀在此余留一串串银铃般的浅笑。箜篌古筝铮铮作响;玉箫竹笛悠悠扬扬,一双巧手奏出了周庄的婉约轻柔。这里,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把“小桥、流水、人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周庄之美,美在水中,周庄的流水,不是清澈见底,也不是甘甜凛冽,而是略带些微绿,碧玉般静静地流淌着,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正是这水,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周庄人,周庄,因水而鲜活。</p> <p class="ql-block">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周庄,有天下第一水乡的美誉,周庄因水成街,因水成路,水滋润着周庄,水丰富着周庄,水是周庄的灵魂,“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周庄,依水成街,几十座年代悠久的古石桥把各个街区连在一起。如果不是这古朴秀雅的明清民居,这一片流水也算平常,如果不是这一片流水的生机无限,那青瓦白墙也显素淡。”水巷是周庄的血管,水是周庄的血液。河中的游船,更是让人想起那句“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来到周庄,你只有坐上小船,在水面上游游荡荡,穿梭在各条水巷中,看着岸上优美的风光,听着船工唱的江南小调,オ算真正融入了周庄。</p> <p class="ql-block">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寓居贞丰里。周庄得名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据史书记载,因邑人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第一印象一定是悠悠穿行于水巷河道之上的乌篷小船,两岸绿树掩映得一池春水绿意盎然。穿着蓝色花布的船娘唱着吴侬小调,古朴的小镇顿时鲜活生动起来。水,果然是古镇的第一灵魂。船只带起的水上涟漪,推开了周庄人的一天日常,枕河而居的周庄居民,似乎早就参透了都市人日日忙碌中验证出的生活真理:慢即是快。土布坊里用摇纱车纺纱的阿婆,用世代传承来的技艺,织造出了都市游客人手一块的手工印花土布;手握船桨的船娘摇船前行,留下船后涟漪,也留在前来体验慢生活都市人的镜头里;还有在临河旁石阶淘米洗菜准备一日三餐的居民,他们不是慢条斯理,而是慢中有序,煮饭、网虾、喝茶、摇橹………用周庄特有的宁静秩序,羡煞前来体验生活的一众旅人。</p> <p class="ql-block">“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干万里”,周庄,中国第一水乡,寄托了大家对江南水乡的所有想象。周庄之所以出名离不开陈逸飞先生的画作,陈逸飞的油画名作《故乡的回忆》以双桥入画,正因此画,周庄一夜名闻天下,双桥为周庄带来盛名。双桥建于明代,是名副其实的古桥。周庄之美,美在桥上。双桥最为别致,世德桥和永安桥情同手足,联袂相伴,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两座桥的桥型和倒影像极了古时的锁钥,人称钥匙桥,它是周庄的最精典画面,标志性建筑。周庄的魅力从文学绘画的艺术品中款款而来,水乡生活在氤氲的水气中铺陈开来,生活与美景的意蕴,交织融汇出新的古镇生活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走进周庄就感觉置身于一幅江南水墨画一般,品茗,听戏,写生,摄影,坐船,对弈。</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一天你对尘世的喧嚣感到疲惫不堪,那就去周庄走走,那是一个有着一份素雅恬淡之美,能润湿心灵的地方。江南的美,美的婉约,美的不动声色。周庄的美,廊桥如梦,一眼万年。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摇船,青砖、窄巷、老屋,组合渲染出一幅江南水墨画。如遇到烟雨微蒙的日子,薄烟晕染、雨音成诗,更能品味这青砖瓦黛之间的江南烟雨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