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我了《童年碎片》(一)

杨言布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b>(一)妈妈不要我了</b></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五十多年前,六十年代中期,我的父母都在大连市胜利桥邮电局工作。<div><br>邮电局在长江路与上海路的交界处,由几座风格不同的建筑围成一个大院。面朝胜利桥那座厚重的俄式建筑,是营业大厅和机关办公室,父母每天在那里上班。爸爸在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工作,妈妈在一楼汇兑稽核组工作。</div> <h5><b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中山区长江路134号,大连市胜利桥邮政局,一楼是营业大厅。建于1930年,当时称为“大连中央邮便局”。照片源自《旧明信片中的老大连》一书。</b></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式建筑向长江路上拐了一个圆弧,就与一座普通的三层建筑碰了头,那是邮电职工的家属楼,我们一家四口就住在三楼尽头的一个大房间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楼里有公共自来水、水池和公用厕所,虽然没有供暖设备,却通有煤气,每家每户可以在家做饭。这还是日本人当年修建的煤气管道。</p> <h5><b><font color="#9b9b9b">(邮局家属楼原址。上世纪七十年代,旧楼被拆,邮局在原址上盖起了一座五层楼,就是现在的邮局职工家属楼。)</font></b></h5> <div><br></div>院里还有一个幼儿园,专门照顾邮政职工的孩子。父母每天送我去幼儿园,我和他们一样早出晚归。<br><br>1967年,我四岁左右。那时,爸妈工作特别忙,白天工作,晚上开会学习,各种各样必须参加的政治活动。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天天“加班加点”。<br><br>我常常是幼儿园里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 <h5><br></h5> <h5><font color="#9b9b9b"><b>(邮局院内,右侧四层小楼为幼儿园旧址。 摄于2017年12月)</b></font></h5> <div><br></div>一天傍晚,幼儿园的小朋友陆陆续续都被家人接走了,空荡荡的大屋子里只剩下我和一位阿姨。<br><br>我坐在靠墙的一排小板凳上,一声不吭。看着阿姨脱下白大褂,换上另一身衣服,又拿起了一个拎包。<div><br></div><div>窗外的天全黑了,远处亮起了灯光。我的嘴巴瘪成一条弧线,眼眶里全是泪。<br><br>“妈妈怎么还不来啊?妈妈不要我了吗?”我的小心眼儿里全是这样的念头。<br><br>“你家没有爷爷奶奶?”阿姨问。<br><br>“没有......"我抽泣起来。<br><br>“也没有姥姥姥爷?”<br><br>我摇摇头,小声地哭出来。<br><br>“哭什么哭!你妈一会儿就来了!”阿姨话语里的怨气,四岁的孩子也听得出来。<br></div> <h5><b><font color="#9b9b9b">(1967年,我四岁。摄于大连照相馆。)</font></b></h5> <div><br></div>我使劲忍着,也没有忍住,咧开的两个嘴角有些痛。<br><br>中午吃饭时,我吃得最慢,阿姨拿过我手中的小碗小勺,挖上满满一勺塞进我嘴里。没等我嚼完咽下,第二勺饭小山似的已顶到嘴边。“张嘴啊,快点!”我的嘴角被勺子撑裂了。<br> <h1><br></h1> <h5><font color="#9b9b9b"><b>(通往邮电局大院的道路。 摄于 2017年12月)</b></font></h5> <div><br></div>不知过了多久,门外的楼梯似乎传来了脚步声,我的耳朵倏地立了起来,止住了抽泣。<br><br>阿姨推开门,向门外望去。什么动静也没有。我又哭了起来。<br><br>脚步声再次响起,一蹬一蹬,越来越近。终于,停在门外。<br> <h5><font color="#9b9b9b"><b>【六十年代,我的父亲和母亲。】</b></font></h5> <div><br></div><div>“妈妈!妈妈......"我扑到妈妈腿上,紧紧攥住她的衣襟。<br></div><div><br></div><div>这次,阿姨露出了笑容:“你怎么才来啊?孩子都急哭了。”</div><div><br></div><div>妈妈喘着气,满脸堆笑,一个劲儿地道歉:”来晚了!来晚了!对不起啊,真对不起!今天开全局动员大会,还没开完呢!我急得不行,先请个假跑出来接孩子!“<br><br>我死攥着妈的手,走出幼儿园,穿过夜色,又走进了邮局大楼。</div><div><br></div><div>在亮着灯光的地方,还有一场正在进行的动员大会。<br></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9b9b9b"><b>(源自网络 1969年的大连青泥洼桥 )</b></font></h5> <div><br></div><div>五十多年前的妈妈,年轻,单纯,上进,相信美好的未来。在她每天加班加点的时候,她听不到,也看不见,厄运在热火朝天的运动和敲锣打鼓的游行中,踩着欢庆的鼓点,正一步步地向她、也向着我们一家靠近了。<br></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49bl5bm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下集:《童年碎片》(二)墙上的妖魔鬼怪</a>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