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两岁开始,大琪琪就被妈妈送到早教学校。早上醒来,一说今天有课,她就立马来了精神。课程无非就是识图、唱歌、跳舞、做游戏。没有任务,没有考核,但大琪琪却很认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游戏后,就到了站在台上自我介绍表演才艺的环节。</p><p class="ql-block"> 大琪琪瞅准时机,第一个冲到台上,对着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边做着动作一边介绍自己:“我叫琪琪,今年两岁了,我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希望大家喜欢我。”然后大家鼓掌。老师就问,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啥节目?大琪琪不是背首五言唐诗,就是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稚嫩的歌声难免拖拍跑调,但能传递出一份懵懂的爱国情。待两遍歌词唱完,小脸都憋的通红。</p><p class="ql-block"> 老师带头鼓掌,随手拿来一页卡通贴纸,揭下一张粘贴在大琪琪的胸前,若是大琪琪不中意,她还要自己慢慢地挑选,急坏了要登台展示的其他小朋友。</p><p class="ql-block"> 得到了掌声和卡通贴纸的大琪琪,会美上半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贴纸这些小儿科的东西,只能鼓励孩童,其实大人的内心世界里也依然保存着童心。</p><p class="ql-block"> 记得三十多年前的《读者文摘》里有一篇文章,名字忘了,内容却依稀记得。说的是黑龙江垦区的一个生产连队,一个年长的队长,带领一队城市知青在大豆地里除草。</p><p class="ql-block"> 老队长下地前跟知青讲,谁锄的快谁锄的好,就给谁锄头上绑上红布条。明显看出来有的知青一下就来了干劲。待傍晚收工时,老队长把一红布条拴在了一个男知青的锄头上,让他排在队头,高高地扛着锄头,一路上唱着歌,收工回家。</p><p class="ql-block"> 作者描写这个老队长,把知青当成幼儿园里的孩子来忽悠,不用物质奖励却达到了物质奖励的效果。还有些同情被绑红布条的知青,何苦为了一文不值的破布条,去玩命锄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或许没弄清楚,红布条的背后还隐含其他更高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锄地的队伍里有许多漂亮温柔的女知青。踏实能干的男知青,很容易成为她们心目中的英雄,此男青年容易获得芳心,赢得爱情。</p><p class="ql-block"> 那时时常有转干、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指标,此男知青就会有更多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一绺红布条,隐含着爱情的获得,学历的提升和身份的转变。是能用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掌声、笑脸、卡通贴纸,这些正向评价都是精神鼓励的范畴。虽说奖状不如奖金实惠,但精神鼓励,对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非常必要。</p><p class="ql-block"> 人是一个真假美、丑善恶的组合体。正向评价是真善美的生长剂、假丑恶的抑制剂。让人趋完美、达纯真、向至善。</p><p class="ql-block"> 2022.06.18</p><p class="ql-block"> 于济宁美豪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