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土楼(二)

聊天106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建于15至20世纪期间,土楼最初是为防御目的而建造,围绕中央的开放式庭院,只有一个入口,一楼以上方有对外侧的窗户。作为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土楼实际上成为了村寨,常常被称为“家族的小王国”或“繁华的小城市”。建筑内部纵向区分不同家庭,每户每层拥有两到三个房间。与其朴实的外墙相反,土楼内部是为舒适性而建造的,并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土楼以其建筑传统和功能为其典型范例,它体现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公共生活和防御组织,并且体现了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p><p class="ql-block"> 今天分享另三个土楼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  余庆楼,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占地1256平方米,直径41.6米,主楼高3层,每层34开间,设4部楼梯。</p> <p class="ql-block">  庚庆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约660平方米,直径33米,高3层,每层37开间,设两部楼梯。</p> <p class="ql-block">  集庆楼,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善庆楼,建于一九七九年,俗称白楼,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由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岩铺就,通风透光性能极佳。</p> <p class="ql-block">  绳庆楼,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占地1482平方米,由内外两个方形楼组合而成,外楼宽39米,深27米,高4层,内楼高2层,全楼168个房间,设4部楼梯。</p> <p class="ql-block">  远眺余庆楼、庚庆楼、集庆楼。</p> <p class="ql-block">  集庆楼与绳庆楼</p> <p class="ql-block">  洪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宋末元初(13世纪)林氏在此开基建造。</p> <p class="ql-block">  振成楼。洪坑土楼群以“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为代表,建于民国初年,占地5000平方米。远远望去,振成楼是一座圆楼,浑圆阔大,气势磅礴,其实它是一座八卦形的同圆心内外两环的土楼,楼中有楼,楼外有楼,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p> <p class="ql-block">  外环四层,高16米,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自成一方,开启各方都可以相通。</p> <p class="ql-block">  祖堂宽敞明亮,像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大厅,可供全楼人婚丧喜庆、聚会议事、接待宾客等。正门两边耸立四根圆形石柱,象征灵魂接天,屋顶呈三角形,酷似古希腊雅典神庙。每根石柱高7米,直径0.5米。</p> <p class="ql-block">  振成楼以其富丽堂皇结构精巧闻名于世,还很注意“兴诗立礼”,是永定土楼中最富有文化品味的一幢,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楼内随处可见的对联和题词,无时不在激励后辈学子求上进知书识礼成大器。</p> <p class="ql-block">  宫殿式结构的奎聚楼,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占地约6000平方米,面阔33米,进深31米,底层墙厚1.5米,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高北土楼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高北村。</p><p class="ql-block"> 高北土楼群以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占地5376平方米。承启楼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圈数最多、居住人口最多的圆楼,高4层,屋4圈,里外上下400间,居住600多人,是一座家族之城。</p>